視域 | 如何在學術中區分境界與意境

2023-09-23     社會科學報

原標題:視域 | 如何在學術中區分境界與意境

視域 | 如何在學術中區分境界與意境

視域

在現今的學術研究中,人們往往將境界與意境混同混用,分不清兩者的區別。因此有必要將兩者進行明確的區分,以利於更好地研尋境界與意境的內涵特質,對它們進行準確的意義解析和多重維度的開掘。

原文:研尋境界與意境的內涵特質

作者 | 雲南省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 蔡 毅

圖片 |網絡

境界與意境的含混

藝術境界來自文學藝術,包括文學、繪畫、音樂、戲劇、舞蹈、電影、雕塑、書法等所有藝術種類的各種境界。藝術境界是藝術家心靈與客觀物境滲透融合後創生的一種精神產品,是藝術家面對現實,觀察萬物,體悟人生,以超越囊括的胸懷氣度,在作品中開創出的宏闊的自然空間、精神空間和藝術空間。世間萬千無限之意構成了文藝的萬千景觀、氣象和境界,使人們優遊其間,樂享勝境。清代王國維在談論古今詩詞時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他從萬千詩詞文藝中拈出「境界」二字,拓寬了傳統「意境」理論的內在蘊含,使境界理論獨領風騷,也使境界、意境等概念深入人心,獲得了時代的光彩,成為中國美學、文藝學的核心範疇,從此探討各種藝術境界的文章風起雲湧,蔚為大觀。

然而從王國維開始,一直到朱光潛、宗白華、李澤厚、袁行霈等許多學者,對於境界和與之聯繫緊密的意境概念都基本未加區別,時常將兩者視為同義詞交互使用,雖有時也略作區分,但終究含混,是應當克服改進的。境界與意境的內涵和特性都是極為豐富複雜的,相同相近、交叉合流之處很多,舉凡它們都共同涵括文藝作品中真切鮮明地表現出來的心物合一、情景交融的藝術場景、形象和意蘊,那是基本相同的,所描述的主客統一、內外相合,相互映照、感發等狀態也可以互換。還有,所引發的「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的效果也非常類似,所以被標舉為中國詩歌乃至整個中國藝術的核心範疇,成為中國古典美學研究的重點和主線,這都不奇怪。不過,兩者的區別也是明顯而不能忽視的,比如從語義構成來說,意境所重在「意」,可以分解為意、境、觀三要素,也可以合而成意構之境、意運意演之境,強調的是「意「與」境」、「我」與「物」的融合統一。境界則沒有一個像「意」這樣的核心之物或主體構成,因此也無法分解,它強調的是藝術整體所形成的詩性哲理空間,主要指思想、情感和心靈合成的等級境域。意境是一個渾然一體的藝術概念,境界則是一個精神內涵、心靈層級的藝術加哲學概念,它多義多質、多維多向,涉及知、情、意全方位的投注介入,因而成為藝術家生命質量和藝術作品總體意義的衡量評判。

境界與意境的區別

若專門比較境界與意境之區別,首先可發現的是境界大而意境小。境界概念可以包含意境及更多的成分,意境則不能包含境界。比如唐代王昌齡在《詩格》中提出詩有三境:物境、情境和意境。此三境皆可包含於境界概念中,意境卻無法包含物境與情境。這是因為,一是意境常常僅指作品的某一方面、某一點或某一構成,多用於詩歌、詩論、文學作品和美學領域;境界則涵括整體,指向外部世界和更為高超廣大的範圍。二是意境是「情」與「景」(意象)的結晶,意境注重特殊具體性、構思與創造;境界則注重總體全局,所以境界既涵蓋意境的全體,又包括心態、神情、風姿、氣韻、格調、趣味、雅致、品格、學養和審美理想等。境界寬泛,既涉及藝術品的層次、水準和高度,又體現文藝的品質和本質,還廣泛擴張到人生的各個方面,延伸到藝術之外的現實世界和宇宙人生,舉凡哲學、社會科學及自然科學等一切領域,包括現今已向高新技術、各種科學產品、商品方面蔓延。只要是表現生命、心靈的精神狀態、變動發展,展示宇宙及社會人生之奧妙,從源泉到現狀,從水平、等級到終極狀態都能使用,諸如評價藝術等級、揭示作品水準、追尋生命意義、探究人生真諦,境界的使用範圍明顯比意境寬闊得多。

其次,從意境與境界之內涵和效應來說,意境多涉及細部、虛境,境界則多涉及全部、實體,虛境、實境統統包括。意境說偏重在藝術創造和藝術本體,涉及的是方法、技巧、構思;境界說偏重的是藝術的哲學特質、精神品質、總體水平和最終效果,除意境所具有的一切外,還要加添生活經歷、人生感受、哲理提升、形上概括、情調意味等。如果說意境教人的是怎樣構思創作,讓人知道想像的奇幻、藝術的精巧,那麼境界則是告訴人們生存的意義,懂得怎樣生活,同時讓人知道人的偉大、生活的樂趣和生命的絢麗。因此,倘若說意境欣賞能讓人目悅情移、心馳神往,境界欣賞則讓人獲得內心的豐富深沉和生命的自由解放。

馮友蘭曾在評述《人間詞話》時說「哲學達到的全部精神狀態應該稱為境界,藝術作品所表達的可以稱為意境」,這一區分思路是對的。因為意境主要適用並局限於文藝作品和文藝世界,境界則既包含文藝世界,也適用於心靈世界、精神世界和客觀世界。境界涉及哲理思辨、宗教情懷、人文關懷、思想信仰、文學精魂等,可以上天入地、遨遊太空,與聖賢偉人逝者會面交談。境界可描述客觀對象、文藝作品的整體效果,描繪人類特有的生存狀態或人生圖景,講述具有啟迪意義的精見卓識,傳達作品的神髓妙義,意境對之便捉襟見肘,力不從心。打個比方,意境如生活中的盆景、園林,雖精緻,但終究格局小,範圍影響有限;境界則如自然界的大江大河、高山巨峰,既雄偉壯麗,又莽莽蒼蒼。意境能給人藝術欣賞和啟發,境界則在此基礎上還能給人做人做事、品格修養和人生理念方面的提升。

如前述王國維提出的古今詩詞「三境界」,這三種狀況用境界貼切,用意境則彆扭。因為它不僅要概述創作的三個不同階段,而且要涉及藝術家的人生閱歷、思想水平和審美修養,它超出藝術創作而進入生命發展的三個過程和三個階段。馮友蘭說:「境界是經人覺解而形成的一種意義世界。」張世英也認為,境界是「一個人的『靈明』所照亮了的,他所生活於其中的有意義的世界」。他們共同提到境界所指是「意義世界」。所謂意義世界,是如同生活一樣具有豐富、多樣、渾整的意義空間,既有語言、線條、色彩、旋律、符號等物質構成,又有心理、行為和經驗的探求運動,更有人類的思想與態度、認識與意圖等觀念構成,還有形而上的精神無限性,能接通宇宙本原和各種生命的精神空間。因此,意義世界的廣闊博大遠超於藝術世界,代表藝術世界的意境根本無法代表意義世界,這也就說明,許多場合只能使用「境界」,而不能換用「意境」。這是因為,意境主要局限於藝術創造中的心靈感通活動,境界則遠超這一範圍,進入生命層級,直接與人生感、存在感相連,包括藝術家所體現出的精神狀態和心靈修養,也適用於表徵人性以及人生的全面性和豐富性。蒙培元站在心靈哲學的立場上指明:「境界是心靈的境界,心靈不是實體,是存在及其功能、活動或過程,以其功能、活動顯現其存在。因此,境界是心靈的存在方式。」境界主要由意涵意義組成,其內涵、處延和功能都大於意境。無論是「意義世界」還是「心靈境界」都遠遠大於意境,而涉足於人的精神修養和思想覺悟程度,反映了藝術家對宇宙本體、物質世界和社會人生的認識理解水平。

提升藝術境界要注重精神意蘊的開拓

當我們對境界與意境各自的真實內涵進行細緻辨析,對兩者的理論特質、學理關係進行準確把握時,就容易看清藝術境界是作家和藝術家通過藝術構思、技巧手段所達到的某種精神界域,它或是瀰漫著濃厚意蘊的情景,或是一個人為的有特殊作用的形象場,或是一種情理化的精神空間,或是一種難得的人生心靈感受。它是一種精神意象性的活躍存在,而不是實體性的固定存在;是一種多層次、多維度的存在,而不是孤立的單一性存在;它是創作主體精神意念、內在修養、志向情懷共同生成的特定境域。柳宗元稱之為「心凝形釋,與萬化冥合」,既有某種穩定內容、圖式和關係,又有個人情意——創作者和觀賞者的理解、投射和幻覺,所以心物交融,主客不分,價值情意和價值感召都從其中呈現湧出。

藝術境界的形成,既是藝術構思、藝術理念和審美創作實踐在作品中的智慧結晶,又是藝術家主觀情思與客觀事物在作品中的有機統一,還是意境、情境與物境的化合熔鑄。一切藝術境界都是為心而造的,為悅心、養心、樂心而造,為「體道」「弘道」「窮理」「盡性」而造。為心就是為追求意義,為創造價值。人們所談論分析的每一種境界,都有價值蘊涵和價值成分在內,價值之大小多少決定了境界之高低精粗。

境界「囊括萬象,織成一景」,是心物、情理、形神統一的結晶,既有現實世界的素材,又靠藝術家心靈情感的創造,而自成一個獨立的整體精神意域。它「照燭三才,暉麗萬有,靈祇待之以致饗,幽微借之以昭告」,為讀者觀眾打開了一個意義生存的空間,讓人們體會多種意義真相和價值品格。藝術境界貫徹了藝術家的價值立場和情感意志,畢卡索稱塞尚是「把藝術思想鎖定在偉大的結構當中」的「偉大的隱者」。博爾赫斯稱《神曲》中有「文學的最高境界,是所有作品裡最好的一部作品」,「因為它超越歷史、時間和種族,而抵達了詩歌大美的內核:那是對靈魂救贖的關切與熱望」。顯然,藝術境界的高低,與作家藝術家的人生境界、體悟萬物的意想思維能力、審美感性和藝術創造能力密切相聯繫。精神境界越高,意想體悟及感性能力越強,其作品才會具有更高的價值和意義,反之則低則俗。若想提升和創新藝術境界,只有更多地注重其精神意蘊的開拓,向其貫注更多的價值,才能使其成為一個「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高明藝境。

文章為社會科學報「思想工坊」融媒體原創出品,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870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本期責編:宋獻琪

拓展閱讀

森林開闢「美麗中國」新境界 | 社會科學報

視域 | 反身性:當下文藝理論自我救贖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sg/13ece7b567d076bde5b5d26acccb933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