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不會走空,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2020-04-22     中華網佛教頻道

我們每個人都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無論造作善業或惡業

無論是以何動機

面對何種對象

我們所造的業就會影響我們的生活

並且如影隨形

所以我們才常說「因果真實不虛」

因果的運作與法官判案類似

我們造業的動機和對象,也會影響業的強弱。

如果我們造業的動機是為了他人的利益,會比為自己而作,力量強大的很多,善果也會大很多。造業對象的不同,我們所得的果報也會有所不同。

這就像布施給窮苦人錢財,比給予富人錢財,善業的力量更大。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受者的緣故,也就是接受你施與錢財對象的不同,所以我們所得的業果不同。

相比於施與富人錢財,施與窮人錢財窮人會感到更加開心,所以相應的我們所造作的善果就更大。

造惡也同理,當我們準備作一件壞事,在內心計劃了很久,手段也很殘忍,就會加重惡業的力量。而想做一件善事,計劃籌備了很久,過程不怕困難,堅持到底,也會增強善業的力量。

這些和法官判案是類似的道理。法官判案時,犯人的犯案動機、手段、是否感到後悔、對像是誰、是否成功犯案等等,有很多因素都會影響刑罰的大小。

做個好人必有後福

看到人世間的種種疾苦,我們當發善心!在我們發出善心的一剎那,善報就已經開始了。

因為當下的你,此時此刻的你,因善心的發出心中充滿了光明,內心舒服又坦蕩,覺得充實,做事也愈發積極樂觀了。

這時的你變得可愛可敬,也自然會得到眾人的擁戴,得到諸天善神的護佑。


三界之內,輪迴路上,因果相續,絲毫不差。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

行善積德必有後福,大善之人必有大福,積善之家必有餘慶。

學菩薩以一無所得之心,修一顆無我利他之心,終可成就無上佛道!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迴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zqTdonEBnkjnB-0zgLp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