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放生才是真慈悲,如何如理如法地放生

2020-04-16     中華網佛教頻道

春天是萬物生長的季節,春季護生、放生的理念在佛弟子以及普通的老百姓中也很流行。

在國內,人們認為只要將困在牢籠里的動物放生野外,就是行善積德。然而這樣的放生往往缺乏科學的指導。放生後的生物通常大面積死亡就是大量繁殖,對生態造成巨大破壞。


「放生」作為佛門慈悲救度精神的代表,加上現代環保理念的解讀,長期以來都是許多國人熱衷的「善舉」之一。

同樣是將野生動物放歸自然,和系統化的野生動物復健行動不同,部分「放生者」往往只關心最後一個環節。

但大多數時候,所謂的放生就是一種殺生。一位信眾為了積德,將幾袋螺螄全部灑向河水裡。附近的人們也跟著一起放生螺螄積德。可沒過多久,河水邊就擠滿了大量螺絲的屍體。

「放生」規模日漸增大,相符合的的科學知識並未得到相應的提升,大量生物慘死在此。

甚至有時候,「放生」已經催生出一條新型的「產業鏈」,不少商販向那些捕鳥人下定單,捕捉者再按定單去捕捉,然後將捕捉到的動物送到市場,再由商販把動物販賣給顧客,由此形成了一條惡性循環的鏈條。

實際上,大部分「放生鳥」被放生後,由於適應不了環境或被捕前受傷嚴重而大量死亡。

許多寺院裡設有放生池,人們經常在此放生池放生烏龜,導致這裡的烏龜數量極多,對河水的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

據悉,中國農業科學院表示,目前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已達620餘種,共造成逾2000億損失。一些不規範的放生,無疑加重了這個過程。

巴西龜名列世界最危險入侵物種

自然界的弱肉強食很殘忍,所以我們也需要智慧的比如不要把羊放到狼群里,把魚放到食魚的龜群里。更多注意環境保護,不應放了一批物命導致害死其他更多的生命。選擇「土著品種」放生,堅決杜絕放生外來物種。

對於生病受傷的動物我們應該使其調養好後再放生。有些動物已經失去了野外生存能力,任意放生對它們反而會不利。在放生時不僅要顧及周圍居民的感受,更要避免所放生動物對人生命生活以及生態造成不良影響。

凈空法師答放生問題

問:如放生時,不慎導致水族眾生死亡,是否需負殺生的因果?

答:放生要用恭敬心,那些眾生它本性也是佛,它有佛性,所以要對它尊重,要很謹慎。它如果是死亡,它不會怪你,為什麼?你已經盡心盡力了,那是它的業報;如果我們很輕率、很隨便,那就是我們有過失。雖然我們不是有意殺死它的,但是無意的,無意是過,有意是罪,這裡頭有輕重的差別。但是放生必須要注意一樁事情,你買的這些畜生,你要細心觀察,它真正能夠活得下去,你就放生;如果說看它活不下去,你可以站在旁邊給它念三皈依,給它念往生咒、念佛號,勸它往生,不要在六道裡頭受輪迴之苦,這是好事情。

問:很多人發心放生,造成捕鳥業,賣鳥的生意興隆,這种放生是否如法?

答:不如法,這不叫放生,這叫害生。為什麼?你不放,他就不去抓了;因為你放生,促成他大量去抓捕,這是錯誤的。所以學佛要有智慧,我在年輕的時候跟李炳南老居士學教,有一天有個人抬了一隻大海龜,海龜很大,抬來我們圖書館要賣。當然我們一看就買來放生,所以大家集資把它買下來,第二天到海裡面去放生。過了二、三天,他又抬了一隻來,李老師說不要,我們不放生,以後就沒有了。如果你要的話,他一個禮拜會搞二、三隻來,他會大量捕,為什麼?他有生意;他賣不掉,他就不會去捕殺,這個道理要懂。

問:放生者,從買到鳥至放生儀規圓滿,大約三個小時。有些鳥未放生已經死去,請問這樣的時間是否太長?

答:太長,這些眾生很可憐,它實在希望你趕快把它放掉,救它一命,你還要叫它搞三、四個鐘點,你不害死它了,它不會感激你。所以儀規愈短愈好,只可以給它做個三皈依,幾分鐘,不要超過五分鐘,趕快放掉,它會感激你。做什麼祈願、功德迴向,放了之後再做,這個好!你那麼長的儀規統統做完再放,我相信它心裡很難過,會恨死你,不會感激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去想!

切勿「因噎廢食」

有人因上面所說的諸多風險,便覺得這种放生毫無意義。其實即便只能延長眾生一秒鐘的生命,眾生也寧願一秒以後死,而不求一秒前亡。從功德來說,為了生命的一瞬間安樂也要解救,以菩提心放生自己與被救的生命都可以獲得很大的利益。

只要了解放生對象的物種特性、生活習性、食物來源和生存環境,懂得什麼物種可以放生,什麼物種不宜放生,那麼就不會有這些困惑,真正利益到那些被解救的生命,這也是佛陀所提倡的「智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M5UbhXEBnkjnB-0zuYV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