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念萱;編輯:徐無鬼
畫家朋友趙明強做飯成痴,跟我一樣,都是在創作焦慮時走進廚房自我治療。每回邀約聚餐,他還要瓶瓶罐罐與大包小包地分贈食客(可見他的創作焦慮比我高昂),多半是私釀酒或自家腌製品與各種烤餅。此外,就是畫室旁採摘的時蔬,再附贈傳統食譜與自己的實驗成果配方,七嘴八舌地互相討論驗證完,才算圓滿結束這有意思的一頓飯。這種亦師亦友的廚藝過招方式,堪為人生一大樂事。
香椿醬
春天的聚會,品嘗完翠綠香酥的韭菜盒子,順便帶回一大包飽滿鮮嫩的香椿。暫時聞不到氣味,除非抓鹽或汆燙後,才會噴發濃烈的芬芳,幾近生蒜的嗆味,並非南方人習慣的刺激。
趙明強再三交代,香椿有毒(亞硝酸鹽含量過高),必需先過沸水濾凈,才抓鹽調味泡油,約冷藏一周後,這極為燜騷的香椿味將完整地被逼出來,此時拿來拌面最可口,我猜拿來抹在麵包或大餅上,滋味亦佳。
多年前在濟南的寺廟裡,曾經吃過油炸香椿與香椿豆腐,那時入嘴驚奇的腦中奇想仍浮印不去,納悶著,這麼葷的味道,怎能出現在廟裡?詢問之下,才知廟裡有百年老樹,隨取隨用,不浪費資源。經書之中,並未將香椿等同韭、蒜類蔬食列為葷食,百思不得其解,那口腔瀰漫的葷味,實在很難排除。
韭菜盒子
既然多年不在家中做油炸食品,只剩下做調味醬的功能。遵照指示,用沸水燙過,一股濃烈氣息瀰漫,我馬上用筷子輔助快速倒掉有毒熱水,再用涼水沖洗,取出擰乾後,切成細末,拌入鹽與香油擱置片刻,再切碎核桃、杏仁與南瓜子,添加橄欖油一起攪拌,再切一顆獼猴桃當作水果醋來調味,以平衡濃烈的嗆氣。據說冷藏一周後味道最好,但我想等不了這麼久,家中嗜葷之徒便早已吃光抹盡。
有人見我照片顯示刀工略粗,乍看好似餃子餡。於是,突發奇想,用菠菜汁、胡蘿蔔與黃西紅柿各自做成三色麵皮,將這原本拿來拌面的香椿醬包進餃子皮,以義大利餃的做法,另外煮上一鍋微辣的紅茄墨西哥醬,淋上三色餃,端上桌前,才灑些薄荷葉末,滋味應該是很不錯的。
老實說,這麼濃烈的東西,若非人家送,自己是不會買來用的。我的廚房最大原則就是不浪費,既來之則安之,用了,就必需找食客,對準目標,才有調理的畫面。
三色餃
時鮮蔬果與食客之間的激盪,構成了當日的食譜。
有種無肉不歡的老饕,最適合如此葷氣的蔬食。剛好儘量避免使用大蒜,以免沾滿手,幾天都無法除臭,這裝蒜的絕佳取代品就是香椿。
義大利餃子的做法,餡料內容簡單,通常僅僅包入起司便足以打發,但淋上的醬汁較濃郁,有如一道菜,類似港式燴飯或燴麵。既然這香椿餃子氣味已相當有個性,為抗衡其濃烈又同時能襯托其獨特性,想來想去,就是同樣強烈卻又有水果柔美之質的西紅柿做成的墨西哥醬,最能烘托其味。
試過好幾種微辣墨西哥醬做法,最受歡迎的,就是用洋蔥、羅勒與匈牙利紅熬制的西紅柿醬。通常我會觀察食客的承受力調整辣度,若沒有把握,便只略略提味,而讓人吃不出嗆辣割喉之痛。
我自己最偏愛的義大利餃子醬,是在土耳其主婦家中的味道,柔和甜美微酸而有果香飄散於齒頰之間。她最喜歡用的香草是奧勒岡與薄荷,主因是地中海沿岸土耳其的土壤肥沃陽光充足而乾燥,香草的氣味濃,怎麼用都能滿室生香。我滿心歡喜地大量採購帶回家,只香了一周便瓦解如乾屍,台北太潮濕,根本無法保存這些迷死人的氣味。
為捕捉這些香料的濃郁芳香,我摹仿日本人製作野菜的方式,把所有的綠葉蔬菜都拿來抓鹽切末冷藏,隨便混雜,不管是拌飯做涼菜或者當香料調味,都有奇妙的效果,雖滋味不同,但仍產生了愉悅的作用。
因為不浪費原則,菜汁,製造了許多各色麵糰。於是,又突發奇想,乾脆在麵糰里添加各種香料,製做更多樣的麵皮,既能包成五彩餃子,也能作成五色麵條,放在冷凍庫里,可隨時拿來應付不速之客,往往這一盤五顏六色的義大利餃子,恰恰是上門饕餮的最佳心理治療。
這回趙明強讓我們打包回家的烤餅,有了趣味十足的變化。剛開始,因早已習慣他巨細彌遺的念叨,而未曾真正把話聽入耳。回到家中整理,才發現每片烤餅中都揉進了不同的乾果,這不是陳念萱的獨門特色嗎?忍不住大笑,滿以為傳統味十足的趙明強,也鬆動了。
本已飽足,因好奇而咀嚼著,瞬間便吃完兩片烤餅。餐桌上互為師徒的滋味,便在這烤餅的唾液里,滲透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