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瀝瀝蓮;編輯:徐無鬼
1993年,第一次到婆家,趕上秋收,滿眼是鋪天蓋地的苞米。婆婆雖然很累,進屋還做了一頓羊肉餡餃子,一家人吃得熱火朝天。我看見大家狼吞虎咽的樣子,心裡想:難怪婆家人的身體那麼結實,飲食很重要啊,吃多少飯干多少活是有道理的。
外婆家的苞米
公公、婆婆、愛人、小叔子、小姑子的身體非常棒,這跟會做飯的婆婆十分有關。婆婆常說:不管飯菜多麼廉價,必須把它弄好吃了。上世紀70年代,家裡很貧困,只有玉米面,用來貼大餅子用的。蔬菜也只有白菜、土豆。但是婆婆想辦法把它弄好吃了,想一些小竅門。做白菜燉土豆的時候後放鹽,用油和醬油把香味炒出來。家裡人沒一個厭食的,吃嘛嘛香,身體倍兒棒。
玉米餅
女兒兩周歲的時候到奶奶家生活了一段時間。初到農村的時候,聽小鳥鳴叫,問奶奶:「這是不是處處聞啼鳥啊?」奶奶高興地把她摟在懷裡,連聲說:「我大孫女真詩情畫意。」女兒在詩情畫意的廣闊天地度過了一年的時光。女兒看童話入了迷,說:「我是大官,怎麼天天吃土豆子呢?」逗得大家都笑。正是這些家常便飯把女兒喂養得結結實實。女兒飯量非常大,從農村回來上幼兒園時,阿姨說:「新來的這個小朋友真能吃。」
婆婆擅長包餡,春天包野菜包子,冬天包酸菜包子,春秋兩季包牛肉、羊肉包子。一個夜晚,愛人說夢話:「我要吃帶餡的!」我被他逗樂了,知道愛人是想吃包子了,自己不禁慚愧,決定也學著做包子。婆婆傳授給我她的秘訣,學著包牛肉餡包子,先拌肉餡,肉、油、蔥、姜、蒜,再用鍋煮一點花椒水,倒入餡中。拌完肉餡再放蘿蔔餡,放豆油,豆油不能太少否則不香。
野菜包子
婆婆的拿手好菜還有醬茄子、肉絲炒酸菜。醬茄子必須用自己家釀製的大醬才行,婆婆每年都做醬並送給親朋好友,大家都夸味道好。醬茄子就用這個醬,夏天到了滿園子掛著豐滿的茄子,摘下三五根備用。鍋燒熱,多放入一些油,接著放醬,醬香出來之後放蔥姜蒜,將整個的茄子下鍋,添水。做法十分簡單,味道卻是婆婆獨家的。婆婆做的炒酸菜絲也格外好吃。首先得具備好的刀工,將厚的酸菜用刀片出層,然後在案板上切成細絲。炒酸菜必須用農村用的大鍋,火硬,才能味道好。炒出的酸菜帶一點糊巴,好吃極了。
愛人說吃媽媽的菜能吃出小時候的味道,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到哪裡吃飯,都不如回家吃飯。家裡的飯有回憶有感情。陪爸爸喝上二兩小酒,拉拉家常,彙報一下工作狀況,其樂融融。婆婆年紀大了,現在做飯做得少了,但她已經帶出了兩個兒媳婦徒弟。逢年過節,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滿滿的一大桌子菜。過春節的時候,和餃子餡的還是婆婆,因為她還是家裡最頂尖的廚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