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教師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優秀,長大後反而平庸?跟父母職業有關

2021-05-07     木蓮媽媽

原標題:為何教師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優秀,長大後反而平庸?跟父母職業有關

文丨木蓮媽媽,原創內容

生活中,人們普遍認為:在一個至少父母一方從事教師職業的家庭里,孩子會比一般的孩子更能享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

因此,那些父母是老師的孩子,往往學習成績會更好,他們也會更容易「金榜題名」,並走向成功。

其實事實並不盡然,那些教師家庭的孩子,可能在小時候很優秀,但是一旦進入到高年齡段,反而變得十分平庸。

小學、初中的學霸,高中卻變成平庸之輩

高歌當初是我們班級里「風頭最盛」的人,她媽媽是英語老師,再加上她本身各科成績也都是名列前茅,完全是「別人家」的孩子,甚至有時候我們都覺得她高傲得不可一世。

本想著這樣的學霸,再加上她媽媽的老師資源,她會一路高歌猛進,考上重點大學,以後人生順風順水,但卻沒想到上了高中之後,高歌的成績直線下滑,最後直接成為了班級里的「中下等生」。

這樣的成績自然是考不上名牌大學了,而高歌自己似乎也放棄了,整日把精力都放在了打扮上,還和其他班同學早戀,完全之前高傲的她判若兩人。

為什麼教師家庭的孩子,小時候優秀,長大後更容易平庸?

1)爸媽對孩子的期望過高,要求嚴格

父母是教師的家庭,往往對於孩子的學習成績要求更加嚴格,甚至對於孩子的期望,會遠遠超過孩子本身的能力,自然會增加孩子的負擔。

雖然這樣的嚴格會讓孩子一時有明顯的成績,但一旦孩子離開了家長的束縛,像高中時進入到寄宿制學校,就會不由自主地鬆散下來,自然成績也會隨著下降。

2)教師和父母身份混淆

那些有著教師身份的家長,可能早已經習慣了自己是老師的身份,卻忘記了自己同時也是父母的身份,對待自己的孩子,也會拿出在學校的姿態。

而孩子白天在學校里受到老師的管制,晚上回家後依舊受到父母的牽絆,在家裡 也不能鬆口氣,感受不到父母的疼愛,自然會性格孤僻,內心更容易叛逆。

3)沒有過多的時間和精力

在工作中,老師可以做其他學生有耐心,但是對於自己的孩子,卻早就把耐心給磨滅了,尤其是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更是會升起「無名火」,認為孩子這麼簡單的問題也不會。

而老師也需要面對來自學校、家長、社會的壓力,每天壓力山大,幾乎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而孩子在長期缺乏父母陪伴和引導,自然是很難有好的學習習慣的。

先成為好父母,再成為好老師

過來人曾經說過一句話:「再優秀的老師,如果自己的子女沒有教育得好,那麼優秀的程度也是十分有限的」。

教師在教育孩子方面,確實要比平常人有著更好的資源和經驗,但同時也存在著不小的弊端。

為人教師,首先要做好父母,之後才能是為人師表,因此,在對待孩子的學習上,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學習是為了自己,而不是為了父母。

一味地高壓,只會讓孩子覺得被強迫,是為了完成父母的任務,沒有足夠的驅動力,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成功的。

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的職業並不是決定性的,父母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身的文化素養也要向哪個方向去靠攏,才能帶領孩子去更高的地方去領悟。

還有一個月的時間就要高考了,希望所有的學子都能考取不錯的成績!

今日話題:你身邊有教師家庭的孩子平庸的事例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O21RnkBDlXMa8eqBWq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