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聚焦「小米首款新車」:SU7會「火」嗎?最終將作價幾何?

2024-01-05     車動力

一場聲勢浩大、無比「吸睛」、且持續時間近三個小時的「技術發布會」之後,圍繞「小米首款新車」的種種懸念和關注卻可謂是不減反增。

12月28日,小米汽車五大自研核心技術重磅發布;同時,該品牌旗下首款車型——定位為「C級高性能生態科技轎車」的小米SU7亦正式亮相。

當天全程站台的雷軍表示,新車在整體設計、新能源技術、智能科技等方面均有著全面突破。在充分展現「小米造車」的硬核實力之同時,它也將為消費者帶來超強性能、前瞻的智能空間與生態科技體驗。

需要指出的是,「雷布斯」在本次發布會之前就曾坦言:「SU7的確有點貴。」當天,他更是首次明確表示:「9.9萬元不可能,14.9萬元也不用想了。」

從全球範圍內來看,「IT/網際網路大廠」直接下場、單獨造車,小米無疑算是第一家。

細數此前的特斯拉和「蔚小理」,雖同為車圈「新勢力」,但均與小米有著不同行業背景;再看始終堅稱「不造車」的華為,其當下力推的概念已進階至「鴻蒙智行」生態聯盟;至於百度,則選擇與吉利攜手,共同打造了「極越」品牌。

正是因為如此,「小米造車」和SU7顯然具備著很高獨特性,再加上由豐富產品所構成的「小米生態圈」與數量龐大的「米粉」群體,它所收穫的極高關注度自然不足為奇。

那麼,作為「小米造車」的「開山之作」,SU7的產品力究竟如何?……能否如雷軍所願而「大麥」?……在人們最為關注的「價格」方面,小米又是否能夠帶來驚喜?……

對此,《車動力》的各位「大嘴」們將為您進行一番獨家解讀——

「火」是必然,價格將決定「火」的程度

——車動力|鄧瑞鵬

在本次發布會之前,大家都認為小米SU7「應該便宜」;待到發布會結束之後,大家又覺得小米SU7「便宜不了」。

由此可見,雷軍這一次確實秀足了「肌肉」。

當小米正式宣布「入局」汽車行業後,就有不少人將其與華為進行比較。但在筆者看來,它們之間其實還是存在不少區別。

就目前而言,華為更多扮演著「為車企提供智能解決方案」的角色,而小米則是「實打實」的下場造車,且由集團老大親自「牽頭」,在執行力度和效率方面都將達到最佳狀態。

與此同時,「雷布斯」如此親力親為的態度不僅將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打動消費者,亦利於提升用戶信賴度。

經過多年積累,小米已擁有不輸於華為的用戶群體。尤其是為數眾多的年輕「米粉」,無疑將成為其新車在未來收穫銷量的最主要來源。所以,當「小米造車」消息傳來後,就有不少網友表示:真正的「年輕人第一輛車」終於來了!

再看真正站到台前的SU7,也確實憑藉全面領先的產品力賺足了眼球。在核心硬體與智能駕駛輔助等軟體方面,SU7看似已位居行業前列;同時,小米汽車還在不斷努力,爭取在未來與一眾競爭對手徹底拉開差距。

更為重要的是,小米還擁有比華為更強、市占率更高的「生態圈」——試問:現在有多少人家裡又沒有幾件小米的家電?……對很多「米粉」而言,小米汽車或許的確有可能成為「萬物互聯」生態圈中最重要的那塊「拼圖」。

更何況,就算不是「米粉」、而只是單純喜歡SU7,誰也說不準他們在買了這款車後,會不會徹底愛上小米、愛上由「萬物互聯」所帶來的便利。所以,小米汽車未來很可能也將對小米品牌旗下的其它產品產生「反哺」作用,並助力其「生態圈」進一步拓展。

就筆者個人而言,對小米汽車的未來非常看好。一方面,現有首款車型SU7本身就足夠優秀;同時,它在軟體等「看不見的地方」更有著得天獨厚之優勢。很多人都說,這款車能否火爆主要還看定價。但在筆者看來,SU7「大麥」會是必然——至於價格,只是將決定它「火」的程度而已。

「路數」雖與眾不同,定價仍「有跡可循」

——車動力|雷鐵軍

如前所述,「小米造車」和SU7具備著很高的獨特性——從這個角度來看,當下的「車圈」的確還沒有一款能完全與之類比的產品。

不過,SU7再怎麼不同,它畢竟仍然是一款車。單純就此意義而言,我們仍然可以找到大致能夠與其「對標」的競品——在筆者看來,其中最合適者莫過於2023年11月28日正式發布、目前尚未開啟交付的智界S7。

在車型定位方面,小米SU7和智界S7同為C級(中大型)純電轎車。除此之外,兩者間的相似處還遠遠不止「SU7」與「S7」的一字之差。

先看整體設計,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小米雷軍、華為余承東及其團隊似乎都有著濃重的、且毫不掩飾的「保時捷情結」——由此,SU7和S7的外觀均帶有明顯的「保時捷元素」,兩車也自然而然有不少「形似」之處。

再說產品內核。對於初涉車圈「江湖」的小米而言,「生態造車」算是雷軍拋向外界的新概念;至於當下力推「鴻蒙智行」生態聯盟的華為,「生態」二字無疑也是重中之重。

同為「IT大廠」,雖然在進軍汽車領域選擇了不同的「路線」,但整車智能化、以及與此相關的造車「生態」顯然將成為小米和華為同樣「長袖善舞」之處——沒錯,兩款車在這方面亦可謂是頗為「神似」。

如此看來,既然SU7與S7在車型定位、整體設計、產品內核等方面有著如此多的相似之處,那麼後者已經發布的24.98-34.98萬元這一售價區間顯然具備不小的參考價值。

實際上,早在本次發布會之前,外界就已傳出「小米SU7售價區間將為19.99-29.99萬元」的消息。儘管雷軍本人多次聲稱「SU7的確有點貴」,但這顯然可以視為「自抬身價」的招數,更有著抵消此前網上種種關於小米汽車的「低價」流言之用意。

以筆者之見,若綜合SU7的整體產品力來看,其入門版售價在20-25萬元區間、頂配版售價在30-35萬元區間算是較為合理。

除此之外,考慮到該車的「開山之作」屬性,無論是正式上市時被外界批評「定價過高」,抑或是由於價格因素而導致其銷量無法迅速打開局面,顯然都是小米和「雷布斯」所無法接受的——因此,SU7的定價、尤其是入門版售價很可能會有一定「下探」,以顯示「誠意」。

所以,筆者大膽在此預測:小米SU7的起售價有可能會較智界S7低出不少、並進入20萬元以內區間,19.99萬元當然可以期望;同時,其頂配版本售價則將大機率高於30萬元,甚至超過35萬元亦有可能。

一言既出,便靜待應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eb0782a2e241654931f8d093428b56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