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領導相處,切勿因為這個原因,葬送你的「升遷路」

2022-03-20     勇叔話房

原標題:和領導相處,切勿因為這個原因,葬送你的「升遷路」

常言道,你和人說話時讓對方能否舒服的程度,將直接決定了你的高度。

在職場,我們寧可做一個不聰明,但一直努力地人;也不要做一個聰明,但一點兒也不會說話的人。

很多時候,你之所以工作多年也沒有升職,受到領導認可並不是你的能力不行,而是你不經意說話間惹毛了領導卻還不自知。工作中,想要得到領導、同事的認可,在發表言論的同時,要想清楚你所說的話的話是否能讓別人舒服,所表達的意思能否讓人接受。

一個高情商、高格調的人,所說出的話也一定是有其深度和韻味的,能給人帶來極強的舒適感,並能在精神層面激發人的價值感。往往職場中這樣的人才能受到同事、領導的認可,拓開自己的升遷路。想要成為這樣的人並不難,只要做到以下3點即可。

第一點:說話有分寸

任何場合下,你都得清楚什麼話當講、什麼話不當講。

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的身邊都存在著一些說話不注意場合、受眾群體和分寸的人。他們之中很少有人意識到說話是一門藝術,很多時候起到的重要性壓根無法想像;哪怕他們意識到了,也會直接判定為自身能力有限,無法把握說話的技巧和分寸從而影響了說話效果。

其實在社交場合中,唯有清楚地知道自己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方能體現你的魅力。不會說話的時候不說話即可,沒人指責你是啞巴,就算有那也比別人討厭你來得強。

舉個例子:一個性格耿直,在工作中非常努力上進的部門主管。有一天開管理層會議時,領導突然點到他讓他針對於設計部提出的新方案說一下自己的看法;正好他對這個方案並不認同,便直接將自己的看法陳述出來,且完全不考慮在場其他高管的反應。你覺得經過此事之後,他在這個公司里還能待多久?

第二點:說話有邏輯

生活中與人交流時,我們總會碰到兩類人:一類人是無論說再多的話,都能非常明確地表達出所說的內容、意思,有條理,有框架;哪怕在你聽完之後想總結出他話里的一二三來也非常容易。

另一類人則是但凡話說多了,你會被他毫無邏輯,亂七八糟的言語搞得雲里霧裡,簡單說幾句還好,一旦說得多了給人感覺就像走迷宮,聽了大半天根本就不明白他想表達的到底是什麼。

而導致這兩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在於你的話是否具有邏輯性。舉個例子,你想和朋友闡述你最近認識了個女孩,很漂亮。為了讓你的朋友身臨其境地感受到她的美,你可以說:「最近我認識了一個女孩,很漂亮,我覺得她長得很像張柏芝,甚至比張柏芝更美,忽閃忽閃的大眼睛,像是沒有沾上塵世間的煙火氣一樣,五官精緻立體,身材超棒。」

通過類比和描述,你的朋友基本上能想像出一個大致的輪廓,知道她很漂亮。

而如果你說:「最近我迷上了一個女孩,很美,她和我過去看的所有女孩都不一樣,對她有種說不上來的感覺。之前我接觸過一個女生,她倆是完全不同的風格……」這樣說顯然你的朋友會覺得你是在說女孩給你的感覺,而不是她漂亮。

第三點:說話有氣度

絕大多數的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有遇到過這類情況:大庭廣眾之下,突然有人想你吻起一些不太合時宜的問題,或是提到一些你並不願意和別人談到的私密話題,瞬間就導致社交氛圍極其尷尬,給在場所有人都帶來不快。

這是社交場合中常見的一種交流現象,當事人面對此問題通常的做法有兩種:一種是礙於顏面,迫不得已回答此問題,另一種則是直接拉下臉來,帶有情緒的警告對方,按照「對方」的套路走。兩種方式都不會讓人感到舒服,前者讓自己不舒服,後者讓自己得罪了。

說白了,這個時候便是體現你能否掌握氣度了。《淮南子》中說過:「值得,道者若丘山,巍然不動,行者以為期。」意思就是說高手就應當像山丘一樣,有自己堅守的「根基』,並不會因為考慮太多外界因素而失去其穩固性,以此得到別人的敬仰。

同樣在職場中你不可能會一直受人尊敬,你要做的便是堅守住內心的淡定,無論別人說話再難聽,也應該拿出你應有的氣度來」以柔克剛「。那些挑釁你的人見你沒反應也失去了意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d55055befdfc01fc04b2784037b2d6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