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許多公司打著招聘的幌子讓人去面試?4招識別釣系招聘

2022-04-08     勇叔話房

原標題:為什麼會有許多公司打著招聘的幌子讓人去面試?4招識別釣系招聘

面試招聘的亂象由來已久,大多存在於無資質、無規模和無資金的「皮包公司」。這些公司常通過發布廣告來吸引面試者面試來達到他們牟利斂財的目的。另外,還有出現最多的就是金融保險類公司,他們也是慣於常年海量無間斷招聘。這些公司入職後3 – 6個月的離職率基本在80%以上。

張達仁辭職後自己成立了一家小型家居裝潢設計公司,連著三個月生意慘澹,他也是終日愁眉不展。

好容易來了客戶,設計了幾稿都沒有滿足客戶的需求,最終客戶也流失了。畢竟老張原來是搞銷售的,家居設計並不是本行。原以為在老東家待了三年多,手上積累了一定量的客戶,公司設計師的設計稿他早就留心COPY在電腦,仗著自己頭腦靈活,拼拼湊湊出個新稿有多難的事,何況他當銷售的時候常幫著客戶拿設計主意吶。

眼看帳上的資金越來越少,請一個優秀的專業設計師,不僅工資付不起,人家也未必看得上自己這座小廟呀。思前想後找了讀書時的老同學,外號「小金豆」的金鳴輝商討。酒酣微醺之間,「小金豆」給張達仁出了個主意:

「先臨時租個上檔次的辦公室,雇幾個年輕漂亮的人事小姑娘,每天大量招聘業內專業設計師,面試的內容就是你客戶的需求。你設計不行但你這行乾了這麼多年看總看得懂好賴吧。」

一言點醒夢中人,張達仁如法炮製,居然也能成功接了好幾單生意。公司開業前半年算是被他成功渡過。

嘗到甜頭的張達仁就開始了常年招聘的計劃。

這些無良公司做這些事,他們的真實目的無非以下四種最主要的原因:

01

一,打著招聘的名義,在面試中暗中掠奪專業人才的勞動成果

這種情況大多發生在面試專業類崗位上,如設計師、編程工程師、市場策劃等職位。招聘公司假借招聘的名義,在筆試中把原屬自己公司無能力解決的專業問題拋給應聘者,讓他們無償為公司提供專業成果。

再有一種就是銷售類公司,由於銷售渠道和營銷策略遇到瓶頸,他們通常會通過面試的考題,讓應聘者提供現成的方案和渠道關係。除非你是行內銷售大拿,絕大多數人即使被錄用都會在兩個月內以通不過試用期的名義被淘汰掉。

02

二,打著招聘幌子,實際為了收取面試者的報名費、培訓費和服裝費

這類公司公司主要發生在勞動力密集型行業的公司,名為招聘實為斂財。只要你參加面試,錄用率很高。但面試時通常會提出如下要求:

1. 需要統一培訓並考核。這樣就可以名正言順地收取培訓報名費、培訓費每人300-500元不等。如果考核不及格費用不退,但可以再補考一次,另收考試費,50-100元每人。

2. 通過考核入職,通常進入的是試用期。這時會收取新員工的服裝費、工牌費等500-800元每人。這批人中除了少數極優秀的會留下來,大部分人會在1-2個月的時候已各種名義無法通過試用期。

03

三,打著招聘幌子,為了收取人頭費

這多發在金融理財類公司和各種保險公司中,尤其是人壽保險、意外保險和車險為主。公司招聘就是為了通過錄用海量業務員,榨乾他們家人、親友的保單和理財合約。俗稱收「人頭費」。

04

四,打著招聘幌子,實際是為自己公司在業內打廣告

有些公司業績平平,可能為了吸引投資人,抬升公司的咖位,他們頻頻打出招聘廣告,向外界證明他們的業務發展蒸蒸日上,不斷招聘各路行內精英的假象。

通常這類公司招聘要求非常高,尤其對應聘者的學歷、專業經驗都大幅拔高,超過崗位真正的需求。他們會以高薪為誘餌長期招聘,但實際他們更本不需要人。招聘只是為自己公司打廣告。

綜上所述,面對招聘市場的各種陷進,我們面試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細調查招聘公司的大背景,剔除「海王式」招聘公司。同時,在面試時遇到過於專業的詳盡細節的「釣系」考題,可以拒絕回答。同時,謹慎對待錄用後需要應聘者繳納各種費用的公司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b095f795c2d5b9b7115fd12c90743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