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家庭里,年紀最小的寶寶是最受寵的!因為小寶需要爸媽更多的照料時間,而爸媽的精力有限,所以自然而然的對大寶較以往忽視了很多,並且在教育上會對大寶更嚴格,以下的對話在二胎家庭里經常聽見:
「你是哥哥,這個玩具給弟弟玩」
「你是姐姐,這個蘋果給弟弟吃」
「你是哥哥,要給妹妹做個好榜樣」
……
可以理解的是,爸媽們這樣說的初心是為了鍛鍊大寶,讓大寶學會關心、學會愛護、有責任感,但是,這樣對大寶來說其實是有傷害的。
01
「孔融讓梨」真的對麼?
記得一期《少年說》,有這樣一個女生,她的傾訴讓人難受。
她是家裡的大女兒,說妹妹在家老是招惹她,每次她想要教育一下妹妹,妹妹都會跑到爸爸那裡告狀。
而她的爸爸,從來不過問事情的真相,每次都要教訓她一頓。
02
家有二胎,爸媽們不要這樣
兩個孩子的家庭,不建議爸媽對小寶過度的關注,而同時又對大寶太嚴厲,要求過高,因為這樣,會激起大寶對小寶的敵視和仇恨,也很容易讓大寶產生自己被嫌棄爸爸媽媽不愛我了的感覺。
具體來說,加上上述案例里的謙讓問題,爸媽最好不要做這四點:
NO.1 不要總教育大寶謙讓小寶
兩個孩子難免出現爭搶,不少父母總是對大的說「弟弟\\妹妹還小,你就讓著ta吧」,這樣做,實際上對兩個孩子都不好,驕縱了小的委屈了大的。這樣一來,小的會認為自己小所以有特權,大的正當利益也被不公正地剝奪了。
兩個孩子在爭搶東西的時候,爸媽要制定規則。舉一個例子,如果家裡只有一個Ipad,兩人都搶著玩,最後弟弟搶走了,姐姐在一旁委屈失落。這時就需要爸媽有所作為,制定出輪流玩的規則,或者提供更有意思的、更多的選擇給孩子。但一定不是說「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樣姐姐就會想,自己在媽媽心中沒有弟弟重要。
如果爸媽參與進來,引導孩子制定規則,當另外一個孩子閒著沒有東西可玩時,陪孩子一起說說話看看書,引導孩子抒發出情緒,分散ta的注意力,可能不出一會,另外一個也會扔下東西來找湊熱鬧了。
NO.2 不要偏袒其中一個孩子
很多時候,父母會不經意的或者習慣性地偏袒某一個孩子,比如偏袒年紀小的、體弱的或者性格內向的等,這些孩子都是可以感覺到的。一旦孩子感覺到父母的偏向,只會增加孩子之間的矛盾。
如果不小心一時性急責怪了哪個孩子,父母一定要在事後向孩子再溝通,必要時就道歉。每個孩子的特質都不一樣,父母要欣賞每個孩子的優點,並且明確告訴他們:不管你們是怎樣的,爸爸媽媽都始終愛你們。根據每個孩子的特徵不同,父母給予的愛的方式也各有側重,但有一點是同樣的,就是發自內心地、平等地愛兩個孩子。
NO.3 不要強迫大寶照顧小寶
強迫的後果往往是大寶排斥小寶,相反,如果把任務或者命令換成邀請,可能孩子會更容易接受,更積極主動,因為他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的。
比如,在爸爸媽媽有事的情況下,請大寶幫忙照看一下弟弟妹妹,到廚房拿一點水,或者找出一塊乾淨的尿不濕等等,當大寶幫助父母完成一件事情,爸爸媽媽要鼓勵和感謝ta,讓ta知道自己完成了一件漂亮的事情。這樣一來,大寶不僅會有成就感和價值感,也會對弟弟妹妹產生感情,更有信心和責任心照顧好弟弟妹妹。
NO.4 不要過於嚴厲對待榜樣
多孩子的父母喜歡在家裡樹榜樣,一方面是激勵榜樣,另一方面也敦促其他孩子學習榜樣。而父母對待作為榜樣的孩子,往往是嚴厲的,有期待的,當然也有要求的。事實上這給作為榜樣孩子造成的壓力可想而知。
為什麼榜樣就一定不能犯錯,一定要聽話,一定樣樣都要能呢?如果過於要求和過於嚴厲,顯然會扭曲榜樣孩子的天性,讓他不能還原成自己真實的樣子,讓他不能成為自己,而是成為父母和兄弟姐妹心中那個好孩子,從而錯失很多原本屬於自己的快樂。
03
一個平衡小妙招:
給寶寶專屬的關愛
NO.1 專屬的時間
爸媽可以給兩個孩子確定一個專屬他們自己的時間,特別是對大寶來說,要讓大寶減少他的愛和關注被剝奪的感覺,那麼,就需要給他一些專屬的時間。
比如,在爸爸照顧二寶的時候,讓媽媽有專門的時間和大寶在一起。可以給孩子讀讀繪本,讓他們通過高質量的陪伴以及繪本當中的知識獲得安全感。也可以陪孩子玩一些適合他年齡的玩具或者是遊戲,總之,這一段時間一定是媽媽只屬於ta一個人。
NO.2 專屬的禮物
每個孩子的喜好肯定是不一樣的,如果爸媽為了追求公平,同一個東西買兩份送給寶寶,可能會造成這樣一個後果:一個寶寶喜歡、一個寶寶不喜歡。所以爸媽在給寶寶送禮物的時候送專屬的禮物會比較好。
其實在孩子心裡,他們追求的並不是物質上的平等,而是要確信父母對自己的愛是完整的、完全接納自己的,專屬的禮物比起一模一樣的禮物,更能讓孩子感受到爸媽對自己的愛。
手足之情是人世間一份珍貴的感情,爸媽需要聽見孩子的內心,這是一件說容易也容易、說不容易也不容易的事,多一點耐心、多一點關愛,那些成長中的小矛盾,都會在時間的洗禮中變為「手足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