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到底有多厲害?

2020-04-09     中華網佛教頻道

《心經》,全稱《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是大乘佛教中空和般若思想的經典,也是一部文字最短少,卻詮理最深奧微妙的經典,在社會上廣泛流傳,影響極大。

弘一法師評價說:「《心經》雖僅二百餘字,但攝全部佛法。」

那麼,《心經》到底有多厲害?又厲害在哪裡呢?

一《心經》不一定是玄奘所譯

公眾普遍認為,現在流通最廣的《心經》通行譯本,是玄奘法師翻譯的。

其實不然。

根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載,玄奘法師在四川時,曾於路上看到一個病人,滿身生瘡,污臭難聞,衣服也穿得非常破爛,玄奘法師心生憐憫,就把他帶到寺里,給他請醫生治病,又給衣服和飲食,對病人多方照顧。

這個病人深感法師救護之恩,就傳授他一卷《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玄奘法師得到《心經》後,心裡感到十分歡喜,就發心修持這卷經書。

同樣據《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當玄奘法師抵達一個叫莫賀延磧的地方時,800餘里都是沙漠戈壁,上無飛鳥,下無走獸,腹無水草,而且還有很多奇形怪狀的「惡鬼」圍繞前後。

玄奘大師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但是就算念了觀音的名號,這些「惡鬼」還沒有完全散去,於是玄奘大師又高聲的念誦《心經》。一念《心經》,這些「惡鬼」都散去了。

後來,玄奘法師在西行旅途之中,遇到種種厄難,或糧食短缺,或路遇劫匪,有時候甚至生死存亡之際,多次靠持誦《心經》得到靈應,轉危為安。

可是當玄奘法師歷經艱難險阻到達印度後,卻發現在印度並沒有這部《心經》的梵文原版。

而現存的《心經》的梵文版,則是後來由玄奘法師或者他委託印度僧人根據中文版《心經》翻譯過去的。

那麼《心經》是偽經嗎?它是從何而來呢?

據學者們考證,《心經》最為公認的出處是來自於鳩摩羅什翻譯的《大品般若經》,是由鳩摩羅什從《大品般若經》第二品中摘錄並濃縮所得。

南懷瑾老師說:「《多經》一卷,便是六百卷《大般若經》的濃縮精要,至於般若法門精髓的精髓,中心的中心,則是中譯習誦的二百六十個字的《心經》」。

不管《心經》是否由玄奘法師所譯,這部流傳一千多年的經典都與玄奘有非常殊勝的淵源。

二《心經》說什麼

《心經》主要說了有四項內容:

一、大智慧。《心經》之所以重要,正經中所說的「般若」精義,將佛教的理論核心揭示無遺,告訴一切眾生如何以智慧成就法身解脫的法門,究竟圓滿。

「般若」在漢語中沒有能夠準確對應的詞彙,可以方便地譯為「智慧」,但般若智慧不同於世間的普通智慧。

般若妙智慧是我們自性中本自具足的一種無漏慧,完全由真心流露出來,指導人們離苦得樂,超越生死,同登彼岸。

二、破執著。破除執著就是突破自我的障礙,突破生命的局限性,要我們徹底地把我執、法執破除乾淨,連破除乾淨的這種意念也不要存在。

《心經》講:「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

「照見五蘊皆空」就是破除執著。學佛修行,沒有別的要求,就是如何面對我們生命當下的困惑,當下的煩惱。

三、到彼岸。破除了執著,所顯示的無漏智慧就是彼岸,就是涅槃。但是也不要有到彼岸的心,因為「無智亦無得。」

此岸並非與彼岸有八萬四千里之遙!此岸在當下一念,彼岸還是在當下一念。一念頓悟,眾生即佛。

四、大自在。在大智慧的指引下,破除了一切執著,能夠到彼岸,就得大自在。

我們人生有種種局限,種種追求和執著,因而有煩惱、痛苦,不得自在。

《心經》告訴我們只要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能「度一切苦厄」,就能「心無掛礙」、「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獲得大自在、大解脫。

三《心經》啟迪

《心經》對人生的啟示主要有以下兩點:使人看破世事;放下則心無掛礙。

《心經》啟示我們要看破一切身外之物,無論是親眷、財色,名利,地位等各種身外之物,最後都是虛幻不實的,我們不能執著於假有,而捨不得,放不下。

只有你能看破這一點後,才能夠去掉參透世事的苦空無常,從而放下對功名利祿、榮華富貴的執著。

「看破」是真學問,「放下」是真功夫。

放下,不是說要生出離心,放棄現實的事。

家庭、事業、友情、愛情、親情等等,並不需要放下。需要做的是把貪慾放下、憤恨放下、和妄想放下。

什麼叫真正的放下?就是有一天,當你再次面對你過往的難堪、你憎恨惱怒的人,心如止水,不再起心動念,坦然面對,一笑了之。

即便別人在你面前,複述你過往種種不幸時,你仿佛是在聽別人的故事,心裡一絲漣漪都沒有了。放下,莫過如此。


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

皆悉迴向給原作者及各位讀者

敬請常念南無阿彌陀佛

一切重罪悉解脫

圖文皆來源於網絡,內容僅做公益性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IHiHXHEBnkjnB-0zsM7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