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內亂的帝國,英美日十四國圍攻,大敗而歸,中國派出士兵三千

2022-03-26     李藝南

原標題:陷入內亂的帝國,英美日十四國圍攻,大敗而歸,中國派出士兵三千

蘇聯從一誕生開始,就遭到帝國主義的仇視。一次大戰剛結束,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便糾集十四個國家,對蘇俄發動武裝干涉,企圖幫助白俄軍隊,顛覆蘇維埃政權。

說起來有十四國(英、美、法、意、日、芬蘭、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烏克蘭、波蘭、喬治亞、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其實真正出兵的沒那麼多,主要是英、法、美、日等國。理由是懲罰俄國退出一次大戰,使協約國方面付出更大的代價。當然這只是表面理由,其實各國都心懷鬼胎,打算趁亂打劫一番。

1918年3月,英國首當其衝入侵蘇俄的北部領土,隨後,日本和美英美軍隊陸續登陸海參崴。很快,各協約國就在蘇俄的領土上集結了13萬人馬,與白俄勾結在一起。

英國軍事法庭曾將4000名布爾什維克判處死刑。據統計,在穆迪南島的監獄裡,有五萬多俄羅斯人被關押,其中還有三百五十名囚犯被殘暴地折磨致死。

此外,蘇俄國土面積廣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協約國聯軍不僅在軍事上干涉、壓制蘇俄,還從這裡掠奪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在干涉軍的武裝護衛下,各國派遣了許多勘探隊四處尋找礦藏,並且將價值四千萬英鎊的木材和錳礦石從俄羅斯北部運走。

從實力對比來看,紅軍只有幾萬人,白俄本身就有四十萬,再加干涉軍,形勢對蘇維埃政權十分嚴峻。協約國干涉軍所到之處,解散當地的蘇維埃,逮捕或槍殺蘇維埃的領導人。

但是,白俄與外國侵略者的勾結,以及對俄羅斯資源的掠奪,都激起了廣大人民的憤怒和同仇敵愾。最高蘇維埃發布了總動員令,號召工農群眾和前俄軍將士,加入紅軍,打擊外國侵略者。

短短几個月內,紅軍擴充到上百萬人,而且大部分是受過訓練、有戰爭經驗的前俄軍將士,使得紅軍的戰鬥力得到迅速地增強。最高蘇維埃提拔了一大批有才幹的將領,最危險的時刻終於挺過去了。

反觀干涉軍方面,經歷過殘酷的一次大戰後,軍隊和民眾普遍厭戰,白俄軍的不斷失利,更使他們不願意為了一個虛無縹緲的目標火中取栗。很多干涉軍甚至搞不明白自己在俄羅斯做什麼,大量出現了士兵叛逃和破壞的現象。

到了1919年冬天,戰爭局勢開始扭轉,布爾什維克將本國的白匪叛軍和多國的干涉部隊擊退了數百里。英國人曾試圖做出反擊,但最終以失敗告終。

不僅如此,英國本土的工人早就厭倦了戰爭時期的高壓工作,他們開始罷工,呼籲英國軍隊「別碰俄羅斯」。同年九月,英國遠征軍終於迫於國內的壓力,匆忙從俄羅斯撤軍。

趁此機會,紅軍開始發動反擊,干涉軍開始了大規模的撤退。不過,在逃亡中,英國人也沒有停止對俄羅斯搞破壞,他們破壞了占領地區的軍事和民用設施,掠奪走了五十多艘大型輪船和數艘破冰船,這些都是俄羅斯工業的驕傲。

武裝干涉行動失敗後,英法美等國又將全部的希望都放在了俄國的白匪叛軍上。有了他們的支持,白匪叛軍再次發起叛亂,引發了大範圍的內戰。

不過此時的蘇維埃紅軍,已經具備了極強的戰鬥力,成為一支令人生畏的武裝力量。白匪軍儘管有英法美等國的支持,但實力上仍不敵蘇俄紅軍,數次進攻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最後,協約國的武裝干涉軍隊幾乎都被擊退了,只剩下一個負隅頑抗的日本。日本之所以如此積極,其真實目的是奪取俄國遠東地區,實現長久以來的擴張目標。

但是,紅軍與曾經被日本擊敗的舊俄軍不同,保衛蘇維埃和國家主權的口號,讓紅軍的戰鬥意志十分高昂,多次給予日本人重創。再加上日本國內對這場戰爭也不怎麼支持,最後什麼都沒得到的日軍只能倉皇撤退,放棄了領土野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北洋政府也派兵進入了海參崴,陸軍有兩千人,海軍千人左右,前往海參崴參戰。北洋政府不是為了收復滿清的失地,而是為了防止俄國干涉外蒙。

等到英法都放棄干涉時,北洋政府也撤出了自己的軍隊。有傳聞說,北洋軍隊還曾和紅軍聯合,教訓了日本人一下。考慮到日本人侵略中國的意圖早已引起中國人的反感,這種可能性也不是完全沒有。

協約國的干涉幾乎沒有取得一點效果,反而造就了一支強大的紅軍,蘇維埃政權也因為反抗外國侵略,而團結起絕大多數民眾。從這一點來看,武裝干涉是得不償失的,吹醒了俄國人民對帝國主義的警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633d26fe34e3cc40a4b5830353173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