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用得著,贏過食補藥。」這句潮汕俗語,道出了「青草」在生活中的藥療價值。
潮汕人在長年累月的生活實踐中,學會從不同的野草中辨識出具有醫藥價值的「有用草」,用來治病或預防疾病,並且將它們統稱為「青草」。
在潮汕地區的夏季,有兩款「神仙草」備受民眾喜愛,一種可以製作成解暑小吃,另一種則化身解暑涼茶。本期的胡博士說中醫,就來聊一聊兩款潮汕「消暑神仙草」——仙人草和蛇舌草。
仙人草
草粿可謂是潮汕人的「消暑神器」了。
潮汕夏令氣候悶熱,環境潮濕,容易中暑。在缺醫少藥的古代,民眾採用仙人草煎後加工製成的草粿藥膳,以提高機體免疫功能,起到預防中暑之功。實際上,在粵東地區,草粿這款藥療小吃從宋元時期已出現了。
草粿的原料是涼粉草,也叫仙人草。將仙人草煎取藥液,濾汁去渣,加入適量澱粉(通常是用薯粉),充分攪拌均勻,加熱煮滾之後,盛於容器冷凝成膏狀,即成為黑色晶瑩的草粿。
爽滑清甘的草粿,配上幾勺白糖,成就了潮汕人民夏季的清涼滋味。
中醫理論認為,仙人草的根、莖、葉均可入藥,性味甘涼,具有清暑解渴除熱毒之功效,是夏令祛暑熱常用藥。
仙人草具有清熱利濕,涼血解暑。常用來治中暑,消渴,高血壓,肌肉、關節疼痛。
蛇舌草
「青草水」也被認為是潮汕「涼茶」,而它的原料——蛇舌草可以算是潮汕地區知名度高的「良藥」。
蛇舌草,名為白花蛇舌草。《潮州志·物產志》和《閩南民間草藥》均有記載蛇舌草的功效。
中醫理論認為,蛇舌草入胃、大腸、小腸經。味甘、淡,性涼。功能主治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活血止痛。用於腸癰(闌尾炎),瘡癤腫毒,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症;外用治瘡癤癰腫,毒蛇咬傷。
而蛇舌草去腸胃火更是為潮汕人民所耳熟能詳,不少潮汕人從兒時就有了食蛇舌草水的記憶。《潮州志·物產志》:"莖葉榨汁飲服,治盲腸炎,又可治一切腸病。"
不過,蛇舌草偏寒涼,所以脾胃虛寒者不能喝,而且此草藥還有活血的作用,因此孕婦也不能喝。
來源:「胡世雲食藥養生」公眾號
執行編輯:王軍飛
審核校對:張靚雯
責任編輯: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