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波說影像丨骨關節檢查,選CT還是MR?

2024-07-08   廣東省中醫院

開欄語

影像檢查技術(如DR、CT、MR、超聲及核醫學等)在臨床已經普遍應用,對疾病診斷、治療及預後指導發揮了重要作用。如何選擇眾多影像檢查手段,如何解讀影像報告,是廣大患者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識。廣東省中醫院影像科劉波教授將通過《劉波說影像》專欄定期推送疾病影像最新進展以及相關科普知識,為您傳道解惑。歡迎您持續關注!

隨著老齡化和戶外運動增加,許多人出現骨關節疾病,需要做相關影像檢查,雖然CT和MR都可以作為檢查選項,但各自又有不同,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

CT檢查優勢

CT對骨質的結構或骨性關節顯示更加直觀、清晰,當外傷後,懷疑或需要排除骨折時,可以首選CT檢查。

同時,CT可以對複雜骨折和脫位關節進行三維重建,能夠從360度全方位立體化顯示骨折移位程度,為手術提供重要參考信息,指導制定完善手術方案。這方面,MR的效果往往不如CT。

MR檢查優勢

由於MR成像是依靠氫質子(水分較多的組織含氫質子多,如軟組織)成像,因此,MR對含水成分少的骨質成像較差,而對含水相對較多的半月板、韌帶及周圍軟組織顯示較好。因此,如果懷疑關節內部有病變,如關節軟骨退變損傷、半月板損傷、交叉韌帶損傷,一般情況下,需要首選進行核MR檢查,而CT在顯示上述結構方面遠不如MR。

發現隱形骨折也是MR的優勢。

隱形骨折是指骨骼結構受到輕微損傷,但在普通x線或CT上骨折線不明顯,或難以檢測出來的一種骨折。多由運動損傷、勞累等引起。

隱匿性骨折常常會出現疼痛和不適,不能被普通x線或CT發現,常誤診為輕微的軟組織損傷或肌肉勞損。當懷疑存在隱匿性骨折時,除進行詳細的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要做MR影像學檢查,MR可以發現骨折後水腫和骨折線,作出存在隱形骨折的診斷。

    執行編輯:金 慧

    審核校對:王軍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