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吾幼 | 游泳後反覆高熱,4天內2次就診,什麼病原那麼猛?

2024-07-31   廣東省中醫院

小陳(化名)是一名9歲男孩,因為"發熱2天"在7月中旬到我院芳村分院兒科急診就診。起病就有41℃的高熱,不過雖然體溫高,但是精神還不錯,症狀和典型流感不太一樣。查體見咽喉充血,扁桃體沒有膿性分泌物。發病前曾有到游泳館游泳。穩妥起見,接診的醫生給患兒完善了血常規和流感抗原檢測。

結果如下:超敏 C﹣反應蛋白(hsCRP)20.41mg/L;血常規:白細胞計數(WBC) 12.06 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EUT%) 80.6 %,淋巴細胞百分比(LYM%)9.01 %。甲乙流感檢測陰性。

治療:不排除細菌感染,給予頭孢口服治療。

到了病程第6天,患兒再次就診,依然有發熱,但是熱勢比原來有下降,熱峰38℃左右,結膜開始出現充血,查體咽充血較前有減輕,扁桃體1度腫大,未見膿性分泌物,肺部查體暫未查及異常。考慮病情依然反覆,複查相應檢查。

結果如下: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4.45mg/L;血常規:白細胞計數(WBC) 8.41 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NCUT%)62.9%,淋巴細胞百分比(LYM%)28.6%。

分析:血象雖然好轉,但是發熱並未完全緩解。可能原因有三,一是頭孢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可能遇到耐藥菌;二是可能不是細菌感染,因為一些病毒感染早期也可以表現為細菌血象,如腺病毒、腸道病毒等。三是混合感染。

這次一同來的還有他的姐姐,反覆發熱4天,熱峰40℃,血常規顯示病毒血象。

目前病因未明,且姐姐也出現發熱,囑弟弟停用頭孢,僅予對症處理。而姐姐僅予中藥治療。

病情分析:

起病即高熱,初期驗血類似細菌感染血象,抗生素治療效果不佳,結膜充血,同住人很快出現類似症狀,結合起病前有游泳史,很有可能是近期流行的"毒王"——腺病毒。

如果真的是腺病毒,那么弟弟的病程可能已經接近尾聲了。於是僅對姐姐做了病原學篩查,結果和判斷一致——腺病毒陽性。

什麼是腺病毒

腺病毒是一種無外殼的雙鏈 DNA 病毒,能感染人的腺病毒有A~G共7個組,目前已知有55個不同的血清型,其中最常見的致病型為1-8型。

腺病毒是一種呼吸道傳播的疾病,可引起無症狀感染及有症狀感染。

無症狀感染者雖沒有症狀,但具有傳染性,是重要傳染源之一。

有症狀感染:一般會出現反覆高熱,可以合併有咽痛、咳嗽、鼻塞等上呼吸道症狀,也可引起氣管炎、支氣管炎甚至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其中5歲以下、尤其2歲以下兒童,是腺病毒肺炎的高發年齡段。

部分腺病毒引起的肺炎,尤其是低齡兒童,易進展成為重症肺炎,即便恢復,也可能遺留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等肺部後遺症。

除了呼吸道症狀外,部分腺病毒感染可引起腹瀉症狀,也可引起眼結膜炎。嚴重者可侵犯維繫生命的重要器官,如心臟、大腦,可引起心肌炎、腦炎。

家長們不用太擔心,絕大多數患兒,都是以輕症呼吸道、消化道或眼部症狀為主。輕型症狀特點如下:

反覆高熱,服用退熱藥體溫可降,雖然會反覆,但全身症狀如寒戰、周身疼痛、疲倦乏力等不如流感明顯;

可有不同程度的咽痛、乏力、噁心、頭痛頭暈等症狀:

部分病例可有結膜炎、咽炎、扁桃體炎等表現,扁桃體可有灰白色點片狀分泌物;個別病例可有腹瀉症狀;

病程1天—2 周不等,輕症發熱病程大多在5-7天

重症信號

如果出現面色蒼白、發灰,精神疲倦、萎靡,或異常煩躁、容易激惹,呼吸增快、呼吸困難,口唇發紺,鼻翼扇動,甚至出現意識障礙等表現,則要警惕重症病例,需要儘早就醫。

反覆高熱,如何處理?

腺病毒感染往往會引起反覆高熱,不過處理原則和其他感染並無二致。在以前的科普里已多次提及。

服用退熱藥的首要目的,是緩解發熱帶來的不適感。降體溫並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單純「降體溫」並不能清除病毒,病毒沒有清除,發熱就會反反覆復。

當孩子出現發熱,同時伴有頭痛、關節肌肉疼痛,或周身酸痛乏力,小嬰兒不懂表達,可能會表現為哭鬧煩躁、粘人等,這時候就需要服用退熱藥,可以減輕孩子的不適感,能讓孩子舒服的度過生病的這個階段。

當孩子服用退熱藥後,上述這些不適感減輕、消失,孩子的精神狀態恢復、能夠再次嬉笑玩耍,或者能夠安靜入睡,那麼服藥的目的就達到了,不必追求體溫要降到多少度以下。

如果服用一種退熱藥維持時間只有2-3小時甚至更短,且不適感沒有明顯緩解,那麼可以考慮服用另外一種退熱藥。兩種不同的退熱藥之間最好間隔3-4小時,最短不短於2小時。

物理降溫不作為退熱的首選,一個是退熱效果一般,一個是可能增加孩子的不適感。如果確實要物理降溫,應當以孩子的感受為主,例如孩子怕冷,可以給予適當加衣「保暖」、給予溫水沐足、泡澡等,如果孩子怕熱,可以給予冰貼。切記,不要、不要、不要使用酒精外擦,雖然酒精可以降低體表溫度,但是對降核心溫度沒有任何幫助,還可能引起酒精中毒。

例1:孩子發熱40℃,伴隨有惡寒、頭痛、肌肉關節酸痛,整個人無精打采,服用退熱藥後,惡寒、頭痛、肌肉關節酸痛這些症狀明顯緩解,人的精神也恢復不少,體溫可能下降緩慢,只降到39左右℃。即便體溫下降不明顯,但是不適感已經明顯緩解,這時候服藥的目的就達到了。

例2:孩子發熱38.9℃,沒有明顯的不適感,精神不錯,依然能嬉笑玩鬧。這時候家長可以選擇給孩子服用退熱藥,也可以選擇繼續觀察。因為孩子體溫不算很高,也沒有明顯不適感,可以繼續監測體溫、觀察孩子的表現。

關於高熱的處理細節,可以點擊連結閱讀往期科普:高熱40℃,退燒藥不管用,該怎麼辦?

如何預防

腺病毒和大多數呼吸道病原一樣,主要通過飛沫傳播,也可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因此我們大家都熟悉的防疫手段,如勤洗手、多通風、到人群密集場所或特殊場所如醫院佩戴口罩等,都能起到不錯的預防效果。

腺病毒傳染性較強,全年可流行,在我國南方地區主要集中在春夏季流行,容易在密閉、擁擠、潮濕的環境傳播,如學校、幼托機構、醫療機構等。暑熱天時深受大家喜愛的泳池、水上樂園等,滿足上述提到的傳播條件,因此也是一個容易造成傳播的場所。建議選擇正規消毒的泳場,游泳時佩戴泳帽泳鏡,儘可能避免吸入或嗆入泳池的水,游泳後進行淋浴、漱口等簡單清潔措施。

避免接觸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尤其是低齡兒童,日常社交儘量以家庭成員、親屬、或相對固定的玩伴為主。

為了降低傳播疾病的風險,有發熱、咳嗽、鼻塞、噴嚏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應減少外出,減少與他人接觸;外出儘量佩載口罩:有咳嗽、噴嚏時應遮住口鼻。

目前暫無可用於預防腺病毒的疫苗。

如何治療

目前國內暫無用於治療腺病毒感染的特效藥。青黴素類、頭孢類、大環內酯類等抗生素對腺病毒無效。抗流感藥如奧司他韋、帕拉米韋、瑪巴洛沙韋、阿比多爾等,以及其他的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等,對腺病毒無效。

感染後以對症處理為主,例如退熱、補充水分、休息等。

可以選擇口服補液鹽、溫開水、涼白開、淡鹽水等。如果孩子口渴欲飲、口乾舌燥等津傷表現明顯的,可以用鮮榨果汁如蘋果汁、雪梨汁等,或椰子水替代。如果孩子有舌苔厚膩、不欲飲水、飲水後自覺噁心等濕氣中阻的表現,需要加強化濕,可使用土茯苓、藿香、赤小豆、蘆根等煮水飲用。注意不要單次飲水過多,可能會誘發或加重噁心不適。

中藥的合理使用,可以有效緩解孩子的發熱、咽痛、結膜充血等症狀,使用得當可以大幅縮短病程。可根據孩子的症狀、體質特點,結合當地的氣候等,辨證選用柴葛解肌湯、荊防敗毒散、銀翹散、香薷飲、麻杏石甘湯等加減使用。中藥、中成藥建議在中醫師指導下使用。

查找原因更重要!

能引起反覆高熱的病原,可不止腺病毒一種。如果能及時明確病原,可以及時用藥,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治療。明確感染病原,也可對發病病程有一個大致的預期,不至於太過焦慮、反覆就診。

流感病毒

現在雖然不是流感高發季節,但是依然有流感病例散發。當孩子起病即有高熱、退熱效果不佳、伴有明顯的寒戰、頭痛、周身酸痛等不適,需要排查流感。感染流感如果沒有併發症,發熱病程一般在5-6天。

新冠病毒

近期一些地區急診、發熱門診新冠檢出率有抬升。對於大多數陽過的孩子,再次感染新冠可能不會出現高熱。但是對一些低月齡的嬰兒,首次感染新冠會出現2-3天的高熱。對於沒陽過的孩子,除了常規的呼吸道、泌尿道感染外,需要排查新冠。抗生素、抗流感藥等對新冠病毒無效。

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

皰疹性咽峽炎、手足口病也一樣容易在一些公共遊樂設施、公共泳場等傳播。發病後部分孩子會出現高熱,不過大部分咽峽炎或手足口引起的發熱,相對流感、腺病毒來說會溫和一點。抗生素、抗流感藥等對咽峽炎、手足口無效。

鼻病毒、副流感病毒等

鼻病毒、副流感等引起的發熱,熱勢比流感、腺病毒這類「毒王」會緩和點,全身症狀也不那麼突出,如果沒有併發症,發熱病程一般在3-7天不等。抗生素、抗流感藥等這類病毒無效。

本期科普醫生:

來源:「佑吾幼育兒科普」公眾號

執行編輯:盧悅明

審核校對:王軍飛

責任編輯:陳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