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起,開發商手裡「斷糧」了!「三道槓」來襲,降價潮或將重現

2020-08-22     藍白觀樓市

原標題:9月起,開發商手裡「斷糧」了!「三道槓」來襲,降價潮或將重現

轉眼到了8月下旬,雖然各地依然暑氣未消,空氣中已經出現了一絲涼意,一如現在的樓市。

房價依然沒有「踩剎車」,躁動氣氛還沒有徹底消除。

數據顯示,70個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格與上月相比,在4月份、5月份、6月份、7月份價格上漲的城市分別有50個、57個、61個和59個。

各位應該還記得,在5-7月份,杭州、深圳多地出現萬人搶房的現象,東莞、寧波等地房價領漲全國,投機資金在長三角、珠三角四處遊走,甚至有點「予取予求」的意思。

但是,在調控連續出手後,沒有哪個購房者敢拍著胸脯往樓市裡沖了。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7月份以來,已經有深圳、杭州、鄭州、東莞、南京、寧波、長春、海口等10多個城市出台了樓市收緊的措施,包括且不限於限購、限貸、限售、限價、增加宅地出讓、杜絕假離婚買房等手段。

除了這些「精準打擊」的措施外,調控還遠遠沒有結束,下個月起,地產商就要「沒米下鍋」了!

據21世紀經濟報道的消息,房地產企業有息債務規模將受到控制,相關方面對房企按「紅-橙-黃-綠」四檔管理,並設置了「三道紅線」:即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凈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

也就是說,接下來,地產商將有「三道槓」壓頂!

資產負債率、凈負債率與現金短債比三大指標,均屬於房地產行業的重要財務指標。

其中,現金短債比為非受限現金與短期債務的比值,若該比值大於1.0,則說明房企目前的非受限現金可以償還短期債務。反之,若不足1.0,則說明房企的非受限現金不足以覆蓋短期債務。、

一家總部在深圳的上市房企投資者關係負責人表示:「昨天接到券商的電話,這對負債較高的房企簡直就是定向打擊」。

有機構測算,倘若按照「三道紅線」標準執行,近半數房企發行人會受到影響,而大型房企的債務融資將普遍受到影響。

事實上,就算沒有「三道槓」的限制,2020年的房企本來就不好過。

貝殼研究院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8月份到2021年上半年,房企有4個單月到期債務規模超過千億,同時,不少房企採用「借新還舊」的方式緩解債務壓力,這邊發了新債,馬上去填老債的窟窿,本身就不是好過的年景,現在又多了「三道槓」的束縛,無異於雪上加霜。

各位要明白:融資,就是地產商的糧食,借不到錢,對絕大多數房企來說,就意味著樓盤無法施工、現金流出現斷裂,以前發出去的債務還不上,沒辦法運營下去。

對開發商來說,這種情況無異於「沒米下鍋」,換位思考一下:你連日子都過不下去了,還在乎手中樓盤能否賣出高價嗎?

從這個角度來看,樓市在秋季降價,已經成為房企活下去的「唯一選項」。

原因很簡單:8月份之後,在三季報和年報的壓力下,回款成了地產商的當務之急,只有通過降價,才能實現「資金高周轉」。

必須通過降價、促銷、保量的手段來賣房,在即將到來的「金九銀十」,一些位置偏遠、樓層一般、戶型不佳的房子,會成為降價的主力軍。

此外,「土地流拍潮」可能會重現。

根據中指院等機構的統計,最近2年土地流拍的數量持續增加。就重點城市而言,2018年全年有1808塊土地流拍,同比增長93.6%。2019年上半年,一二三線重點城市則共有2086塊土地流拍。

拿去年9-10月份來說,70大中城市的經營性土地流標土地明顯增加,總數達72宗,為年內最高。10月份按照熱點地塊前50宗情況計算,共有31宗、占比高達62%的地塊是底價成交,而此前9月為40%左右。

以上這些數據,既是房地產市場的歷史回顧,也極有可能會在2020年秋天再次演繹。

邏輯也類似,土地是開發商擴張規模的根本,拿地成本是最大的支出,想要降低負債,在加快銷售端回款的同時,「開源」也要「節流」,當然不會再多花錢去拿地,土地流拍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更何況,2018年、2019年時還沒有今年的「三道槓」,過去兩年還沒有像今年這樣經受了如此大的就業、外貿、消費的壓力,房企的生存境況遠遠無法跟現在相提並論。

因此,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時間裡,開發商著實要過一段苦日子了,但對購房者來說,賣房子的「勒緊腰帶」度日,就意味著買到合適房源的機會多了幾分,這又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DogSnQBLq-Ct6CZoM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