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宋代的戴復古曾在《寄興》中說過「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用以比喻不能夠要求一個人沒有一點缺點錯誤,換言之便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為我們永遠難逃人性的弱點,只要是人,難免都會犯錯。所以即使是案件,也會有判斷失誤的時候,比如胥敬祥搶劫案便是一宗不幸的誤判案件。胥敬祥因當時被法官判定為蓄意搶劫,行為惡劣,所以將其送入監獄,服刑16年。但是造化弄人,胥敬祥在只剩15天便服刑完畢的時候,卻被意外告知一個消息,法官稱自己竟然抓錯人了,這也就意味著胥敬祥是無辜的,具體如何?且看下文。
01
這個故事發生在河南省周口市鹿邑縣楊湖口鄉,時間為1991年的春節期間,當時發生了十多起入室搶劫案件,而這些案件都有共同的一個特點,便是歹徒都是趁著夜色朦朧,在村民視覺效果薄弱的情況下,蒙面作案,即使許多被害者為警方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線索,但是這類案件仍舊沒能夠得到突破進展,所以整個案件陷入困局當中。
時任檢察官蔣漢生(中)
不過一位村民所提供的線索,卻打破了這個困局。這位村民名叫衛國良,他為警方提供了一個十分有利的線索,他提供的的線索表示,他與同村村民胥敬祥在喝酒時,意外發現胥敬祥身穿一件有顏色的毛背心,而就在胥敬祥背心的左肩上,有一處編織錯了,衛國良看到過搶匪也穿過這件背心,他認為自己不會認錯,便懷疑歹徒為胥敬祥。
當時的毛背心實拍照
衛國良之所以如此篤定地認為自己不會認錯這件背心,是因為這件背心是他的小姨子梁秀閣為胥敬祥織的,但是當時由於尺碼太小,所以胥敬祥便讓小姨子替他修改一番。而梁家也是遭遇歹徒搶劫的家庭之一,正好這件背心也在梁家丟失的財物中,所以此時衛國良自覺自己已經心知肚明,但是他並沒有打草驚蛇,而是在他與胥敬祥分開後報警。
02
警方在聽到這個消息之後,便迅速趕到現場,將胥敬祥抓捕歸案。由於胥敬祥本就是無辜的,所以他在自己被抓的頭幾天,天天喊冤,想自證清白,他告知警方自己身穿的那件綠色背心是在跳蚤市場購得的,但是令人奇怪的是,這位天天喊冤的胥敬祥卻在三天之後招供了。
胥敬祥本人,拍攝於從監獄釋放後
招供過程不得而知,但不管如何,這起行為惡劣案件終於告破,這件事情在鹿邑縣瞬間引起了極大轟動。胥敬祥在面對警方的盤問時,相繼供出了自己的幾位同犯,即「梁小龍」「黑龍」等人,但這些同范其實都是胥敬祥胡謅的。在搶劫案告破後的一段時間,案件便轉交給了李傳貴,由於李傳貴有著幾十年豐富的辦案經驗,所以他在審訊和查看這起案件的資料時,發現了諸多疑點,雖然胥敬祥不敢說出這些疑點,不敢自證清白。
警察局內部案件資料
但是細心的李傳貴卻在胥敬祥的身上發現諸多的傷,所以李傳貴判定,胥敬祥很可能是被「屈打成招」,他認為或許胥敬祥本就是無辜的。李傳貴想調出了胥敬祥的案件重新調查,但是令人遺憾的是,他還未著手調查時,胥敬祥便因為入室搶劫案而被判了16年有期徒刑,李傳貴覺得此案極為可疑,便找到了當時的檢察官蔣漢生,而蔣漢生十分嚴謹的人,也願意重新調查此案件。
03
於是蔣漢生與李傳貴東奔西走,希望能夠還胥敬祥清白,於是他們先到胥敬祥家裡進行訪問,詢問他家人關於這類案件的具體情況,但是令他們驚訝的是,胥敬祥的妻子張玉萍是個文盲,意味著張玉萍並不會完整地寫出自己的名字,可是疑點來了,他們發現張玉萍在搜查證上的名字卻是極為工整。
警察走訪電視劇照
見此狀,蔣漢生越發覺得不對勁,所以兩人便找到胥敬祥購買毛衣的跳蚤市場,一家家的展開詢問調查,但由於他們兩人所掌握到的線索實在太少,所以奔波了7年之久,直到李傳貴找到了胥敬祥口中的同夥梁小龍,才令整個案件有了進展,根據梁小龍所說,他不認識胥敬祥是誰,也並不知道「黑龍」等同夥,所以當兩人將這起案件理清後,蔣漢生打算重新開始審理。
我國監獄內景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胥敬祥的案件在2005年3月15日由於事實不清,證據不足,最終被判定無罪。可是這一天的到來實在太晚,因為這一天距離他的刑期釋放只剩下15天,雖然胥敬祥得到清白,但是他失去了很多。
結語
看到這裡,我們不得不為胥敬祥感到惋惜,也看到以前警方屈打成招的錯誤風氣對結果的不公,因為警方本就是匡扶正義的,所以希望警方能夠牢記韓愈在《舉張正甫自代狀》的詩句:「嫉惡如仇讎,見善若饑渴。」牢記自己的使命,不忘初心。
參考資料:
《寄興》
《舉張正甫自代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y/05b755aaff0c9e52a758ef5154e3e4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