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買到的假古董瓷器,基本是通過這些方法造出來的

2019-12-08     文藏

如果經常去古玩市場,我們很驚喜的看到所有東西都是老物件,不管是玉器,瓷器,青銅器,古錢幣等等,全都銹跡斑斑,土渣點點,真的好像剛從土裡挖出來一樣;一邊琢磨著不知道誰家的祖墳又被盜了,一般是想著當然都是假貨,千萬別上當。假貨當然是假貨,可是怎麼造成這麼古老的面貌呢,這裡當然有一個複雜的流程,且以瓷器為例,給各位科普一下!

你以為造假做舊的老古董,就完全是假的嗎?其實也不是,比較高端點的瓷器做舊、作古方式傳統有這麼幾種:老胎新繪:就是利用清代中後期及民國的白胎,在上面繪上粉彩等釉上彩,使其價值增倍。因為胎體的鑑定是瓷器鑑定主要的方面,胎體的土質和土石比列一般就能看出瓷器的產地和年代,這時,胎是老胎,當然只能上當了。

此外,相對的就有老釉新胎的方法,因為近年來各地老窯舊址的發現,從而出土了一大批破碎的瓷片和燒壞壓埋的器物,仿製者就可以揭下老的釉片去裝飾新胎,鑑定專家對瓷器釉面的色彩和觸摸感是瓷器鑑定的關鍵,這一來,沒話說,如假包換。

此外,還有借用舊件瓷器的碎片來組裝成新器的:利用出土的老的足、流、底、口、頸等等殘缺的出土物,甚至底片的年款,組裝成新的瓷器中;這種作偽迷惑性也非常強,特別熟年款方面,很多專家是專注在此領域的,就更容易上當。

除了以上部分老的瓷器作假,也有全部是新瓷器而做成舊瓷器的。以仿出土器物的特徵為主。常見的手法是用砂紙打磨新的釉面,或者用氫氟酸腐蝕釉面,然後塗刷泥水,泥水滲透到被破壞的釉面內,造成出土的效果。

此外,還有壓光法,拋光法等。都是針對瓷器的釉彩,進行做舊加工。具體方法是先用烘箱等加熱熱備,把著色部位加熱到60℃-70℃,塗上一層石蠟或川蠟。再用布摩擦著色或仿釉部位。直至出現理想光澤,最後再用綢布擦拭。這幾年又新採用一種高細砂來打磨,作舊的仿古釉面需在高倍放大鏡下才可發現。而拋光法,也是類似的用綢布蘸取磨膏,在仿釉表面柔拋處打,然後用汽油和乙醇分別清洗拋光部位,必要時可再上點石蠟或川蠟,並用綢布進行拋打。最終使瓷器釉面呈現出光澤柔潤的效果。

此外又有罩光法、手磨法、水磨法、油磨法、酸浸法等,工藝層出不窮,而破綻當然是不能完全被掩蓋的,當代中國人的智慧好像都耗費在這種造假上面,似乎從沒想過,如果將此精力放在瓷器技藝研發上,很可能已經製造出媲美唐宋古瓷的當代佳品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mUD8G4BMH2_cNUgXn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