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就不會被遺忘。蘇聯設計「有時候我總覺得那些軍人,沒有歸來,從流血的戰場,他們並不是埋在我們的大地,他們已變成白鶴飛翔。」
最近,一座紀念俄羅斯勒熱夫戰役的士兵雕像在微博刷屏。
雕塑家Andrey Korobtsov和建築師Konstantin Fomin,合作設計了這件作品,費用由市民捐贈。從2018年5月的概念圖到如今,終於落成。
在天地之間佇立著一位偉大的戰士,他的身軀已被戰火化成灰燼,卻把萬般柔情變成白鶴來銘記勝利,永不動搖保家衛國的熱烈決心。
這種混雜著硬核與溫柔的風格,讓網友紛紛讚嘆:原來俄羅斯設計一直被低估了,論設計,我只服俄羅斯!
要討論俄羅斯的設計和審美,我們就不得不追溯到蘇聯時期。而一提到蘇聯設計,大家腦海中第一個出現的,必然是AK-47、坦克大炮,畢竟是「戰鬥民族」!
其實,蘇聯設計中也有許多柔軟、可愛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比如這個臉肥嘟嘟的不倒翁娃娃
憨態可掬的Misha熊
還有蘇聯設計的標誌圖案,20世紀60~70年代由紅色十月巧克力廠設計製造的,充滿現實主義風格的大頭娃娃。
日常生活中,衍伸到尋常百姓家的撥號盤電話,既是時代的眼淚,又是時代的標誌。也許現在只有很少有人知道它是由蘇聯設計的。
注重實用與環保的編制手提袋和金屬網兜,近兩年借著復古風正在回潮。最早設計出它們的便是蘇聯設計師,儘管80年代前蘇聯並不允許用「設計師」這樣的詞來稱呼「藝術工程師」們。
蘇聯的設計,與政治的發展息息相關。最能體現這一點的,便是神奇的蘇聯建築。
法國著名雜誌《CitizenK》國際版的主編攝影師Frédéric Chaubin,曾拍下俄羅斯最具「未來」感的一系列建築。它們幾乎都是在蘇聯時期落成的。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藝非凡公眾號喲:efifan
冷戰與爭霸時期,蘇聯懷著一腔熱血誓做世界第一,那第一是什麼樣的呢?當然是更高、更大、更神,於是這批十分突破人類想像力的建築就此誕生…
當時的蘇聯民眾十分樂觀積極,努力想像、努力打造一座科技與軍事齊飛的未來之城。
絕對的高大、絕對的力量感,建築呈現的,是時代的一種期待。
雖然這些奇形怪狀的建築,到如今大部分已棄用,但它們依然是那個時代的見證,也讓蘇聯設計形成了獨樹一幟的美學系統。
莫斯科藝術家Danila Tkachenko,為了紀念廢棄的蘇聯軍事基地,拍下一組充滿科幻感和工業感的廢棄建築。
它們將永眠於皚皚白雪中,無聲地訴說從前的驚心動魄。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藝非凡公眾號喲:efifan
仿佛只要這些建築還在,強大的蘇聯軍事聯盟未崩壞前的吉光片羽,就不會被遺忘。
肅殺、靜默、高大的建築,是現實版的「紅色警戒」,又像夢中的秘密基地。
並不是所有的蘇聯時期建築,都隨著解體一併廢棄,公交站就是倖存的建築奇觀之一。
加拿大攝影師Christopher Herwig,騎行了上萬英里,拍下蘇聯時期建造的公交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