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法律是穩定統治的重要工具,
沒有法律社會就會陷入混亂之中。法律作為一種規範化的體系,它劃定了框架體系。人們在這框架體系中生存,就有了規則的意識,因此就能夠保障社會的穩定
。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合理的法律規則之中能夠引導社會的健康發展。
在歷史長河中,法律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發展過程。
規則都需要經過實踐的打磨和摸索才慢慢成型的,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羅馬法也同樣如此。
羅馬法是作為維護統治的工具而出現的,隨著羅馬社會的不斷發展,羅馬法也在時代的打磨中不斷進步。經過演繹變化,羅馬法就從統治寶典逐漸形成了法律的精神體系,對後世的法律都有著極為深刻的意義。
羅馬遺址
法律往往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帶有濃濃的理性色彩。但羅馬法最初的樣子並不是脫胎於理性,而是從習慣之中發展而來的。
羅馬最開始是氏族社會,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中,社會的規則條例都是基於長期發展中形成的習俗或者習慣,所以到王政時期,這些習慣就被保留了下來,形成了習慣法。習
慣法就是羅馬法最初的樣子,它並沒有明文規定,帶有很大的彈性以及主觀色彩,尤其到了後期成為維護貴族利益的專屬工具。
不過法律要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當時代背景發生了改變,習慣法也就在這雕磨之中有了變化。
羅馬王政時期
由於生產力水平的進步,氏族制度逐漸走向了崩潰,產生了奴隸主貴族和平民階層。此時的習慣法給予貴族法律的解釋權以此來剝削平民的利益,利益衝突之下,矛盾就愈發激化。平民逐漸意識到法律對於自身的重要意義,他們開始與貴族進行鬥爭,通過調整法律來改變不平等的地位。隨著羅馬建立羅馬共和國,在習慣法的基礎上又形成了公民法,專門適用於羅馬本國的公民。不過在初期的時候仍然是習慣法占據主導地位,貴族依舊掌握著法律的解釋權,而平民的利益卻得不到保障。因此誕生了
羅馬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銅表法》,這個成文法典在羅馬的歷史上具有十分深遠的意義。它是平民鬥爭之下的產物,有著追求平等的法律精神。
在社會生產力發展下形成的平民階層是羅馬社會的大多數,他們走向聯合形成的力量足以對整個羅馬攪動整個羅馬社會,因而貴族不得已做出了讓步,
《十二銅表法》也就具有了妥協性。妥協就意味著雖然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平民的部分利益,但根本上是出於保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的考慮,
所以一些倒向貴族利益一邊的習慣法仍然被保留下來。
蓋尤斯像
因此雙方之間的矛盾只是稍微得到了緩和,矛盾並未得到解決,也就促使著羅馬法進一步完善。
公民法既保留了習慣法也有在一定程度上維護平民利益的《十二銅表法》,不過它只適用於羅馬本國的公民。但是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羅馬的疆域逐漸擴大。因此羅馬境內的商業貿易往來以及政治文化交流等都日趨頻繁,羅馬境內有了更多異邦人。
原來的公民法就不足以滿足羅馬社會的發展需要。
因為在來往過程中,異邦人和羅馬公民之間難免發生貿易以及民事等方面的摩擦,更嚴重的還涉及人身安全的問題。這些隱患越來越多,造成了羅馬社會的動亂,
因此應用範圍更廣的萬民法就出現了。
萬民法同樣是時代作用下的結果
,是根據羅馬社會環境發生改變而出現的應用範圍更廣的法律。它適用於整個羅馬社會成員,用以調節羅馬社會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
萬民法當中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關於平等的理念
,不過不同於「人人平等」的概念,它的使用範圍是限於自由民之間。雖然具有局限性,但是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之下,此觀念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
羅馬法院
隨著羅馬境內人們社會地位的變化,羅馬法又有了新的發展。公民法和萬民法走向了融合,兩者形成了統一。
公民法有著自身的局限性,比如適用範圍窄而且其中的條例過於繁瑣,所以萬民法出現。萬民法不僅應用範圍更廣,而且相對更加簡潔,但是
它們之間並不是彼此替代的關係,而是相互補足
,正如《十二銅表法》也仍然保留了部分的習慣法。雖然時代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羅馬社會也發生著劇烈的變化,但是羅馬法的終歸目的是為了維護統治需求而存在的,是一種統治的工具,所以適應統治發展需要的部分仍然就會被保留下來。
西塞羅(羅馬法的奠基者)
羅馬法的具體條例已經在時代發展中演繹變化逐漸成型,而這龐大的
法律規章要應用到具體的社會之中還需要進行規範化地整理,形成具體的法律體系,也就是彙編成法律典籍。這項步驟仍然是羅馬法的重要部分。
羅馬法代表著羅馬統治者的意志,所以有具體的條例作支撐是極為重要的。在哈德良統治時期還曾經專門設立了進行彙編整理的機構,負責編訂法律,讓這些條例能夠產生具體的效用。
《狄奧多西法典》是狄奧多西二世頒布的第一個正式的法典,此後羅馬又進行了更加系統化和大規模的整理。
法律條例更加細節化,也就是其中不合理的地方被再次修正或者補充。在查士丁尼時期,法律的彙編修訂有了重大的發展,尤其是被後世稱為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的法典
,是羅馬法最系統和完備的典範。
查士丁尼像
羅馬從氏族社會邁向共和社會又走向帝國時代,羅馬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羅馬法也隨之而不斷革新和調整。
除了法律條例上的革新,還有法律形式的變化,也就是從習慣法到彙編而成的典籍。此外羅馬法的內容也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涉及的範圍更加廣泛,此後彙編而成的羅馬法涉及人權法、物權法以及訴訟法等多方面。幾乎涵蓋了整個羅馬社會生活的各個部分,它的影響力也跳脫出了羅馬本國圈層,成了整個人類法律體系的重要的部分。
羅馬法是維護羅馬統治的寶典,其中的具體條例為羅馬社會的規範化管理提供了支撐。
不過更重要的是羅馬法中體現出來的法律內涵,尤其是法律中重要的平等以及民主的觀念。雖然在當時羅馬社會環境中,羅馬法的平等民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過卻體現了進步性。後人也得以在此基礎之上將其中的內涵運用到法律精神體系的建設之中。時代在不斷發展,法律必然要適應社會的需求。
正義女神像
筆者見解
從習慣法到萬民法再到兩者統一,體現的是時代發展之下,羅馬法的逐漸完善的過程。
羅馬法的演繹和變化就是為了滿足羅馬社會發展的需要,最根本的就是為了維護羅馬的統治。
不管是習慣法、《十二銅表法》還是萬民法本質上都是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利益。
所以羅馬法是作為一個重要的統治工具存在的,它是維護羅馬社會發展的重要寶典。
而從羅馬法的整個變化過程來看,貴族的權益是被逐步限制的,羅馬法逐漸關注平民的利益以及整個羅馬社會的發展態勢。這是平民鬥爭的結果,也是時代發展的結果,具有進步的意義。因為有了羅馬法,羅馬偌大的疆域有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法律管理體系,在這套管理體系之中的羅馬社會就有了基本的框架結構,能夠維持羅馬社會的穩定。
羅馬法的影響力不僅僅局限於羅馬社會,對於其他地區的法律體系建設以及法律精神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作用。
羅馬法的價值不單單是具體的法律條例,更重要的是其中的法律內涵,尤其是其中體現出的平等公正、追求民主的法律精神更是經歷了千年的發展,仍舊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於後世的法律體系的構建有著寶貴的借鑑意義。
參考文獻
《羅馬文明》
《羅馬法與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