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們都很希望孩子能多認識一些漢字。有的父母在孩子3歲時就在家裡自己教孩子認字了。
曾有一位家長對我說:「我家裡買了很多繪本,有的繪本上面是有漢字的,我就會教孩子認一些簡單的字。不過,有時孩子並不感興趣,他們只對繪本中的圖畫感興趣。要怎麼教孩子認字才好呢?」
還有的家長說:「我是用識字卡來教孩子識字的,雖然孩子也認識一些字,不過孩子興趣並不大,太枯燥了。」
孩子的繪本
很多父母在教孩子認字時都會碰到這些問題。孩子在閱讀時,他們只對繪本裡面的圖畫感興趣,而對文字並不感興趣。如果孩子在閱讀的同時,又能夠關注這些文字,那麼孩子在平常就可以很自然的認識大量的文字了,而不需要家長填鴨式的去教孩子。
根據語言習得的理論,幼兒會隨著生理結構和的成長,在與人的交往中慢慢習得語言。他們會通過一些符號、圖案、標誌及文字,結合生活經驗和知識進行推測和思考,從而發展出識字的能力。
他們能自己發現文字的意義、並在成人的幫助下理解文字。一般來說,孩子在4歲後會開始對文字產生興趣。
幼兒在看繪本。
孩子的閱讀能力是如何發展的呢?
一、閱讀能力發展的三階段理論。
在《閱讀心理學》這本書中,作者白學軍寫到:
根據Frith的閱讀發展理論,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字符階段
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將字詞作為一個整體的視覺圖形來記憶。在此階段中,兒童獲得的詞彙大多是表示具體事物或概念的詞。如名詞、動詞等。孩子身邊的物品都是可以用名詞來表示的,因此,特別容易理解名詞。而形容詞或副詞較抽象,孩子難理解。
第二階段為拼音階段
兒童掌握和運用字形—音位。對應規則來識記字詞。由於掌握了字形—音位對應規則後,兒童的詞彙量就會迅速增加。明確的語音意識是兒童從字符階段向拼音階段發展的關鍵因素。在一些繪本當中,詞彙上會有一些拼音,孩子可以通過拼讀來認識這些字。
第三階段稱作字形階段
此時兒童可以不藉助或較少藉助語音知識,直接將詞語分析為基本的字形單元,從而達到識別的效果。
幼兒在剛閱讀時,所經歷的第一個階段就是把字詞做為一個視覺圖形來記。他們還不能夠理解字的筆畫。作為圖形來記,孩子才能記得更清楚。
孩子們在閱讀。
為什麼有的孩子只愛關心圖畫,而不喜歡關注文字?
二、影響幼兒關注文字的因素。
國內外有研究者對影響兒童關注文字的因素進行了大量考察,發現主要包括閱讀方式、文本特點以及兒童自身特點三方面。
1.閱讀方式對文字關注的影響。
【1】閱讀方式影響著幼兒對文字的關注程度。
早期研究者採用錄像法分析兒童對文字的注視模式,其中,研究者Ezell和Justice對76名3—5歲兒童在閱讀兩本圖畫書時的文字注視情況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在閱讀過程中成人指著文字的情況下,兒童在文字上的注視時間不足25%,在沒有成人指著文字的情況下只有6%。
從以上的研究來看,孩子在閱讀時還是非常需要成人的引導的。當成人在旁邊引導孩子時,孩子的注意力會保持高度集中。如果成人不在旁邊,他們看一會就不願意看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因此在孩子看書時,成人最好能花點時間在孩子旁邊引導孩子。
【2】圖畫的面積和顏色會影響幼兒對文字的關注。
國內研究者高曉妹率先採用眼動研究的方法對162名3—6歲的漢語學前兒童獨自閱讀圖畫書時的眼動模式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同一本圖畫書中處於中心位置、面積較大、顏色鮮艷以及新出現的信息區域更容易引起幼兒的關注。如果在一本繪本中,圖畫的面積大,而文字卻很小,顏色也不顯眼,那麼文字就吸引不了孩子了,孩子自然就不會看了。
上面這本繪本,就是畫面太大,文字的字體很小。而且文字太多了,孩子也不是很願意看。但是他們會通過圖畫來理解故事的內容。
【3】自主閱讀能增加孩子與文字的接觸。
劉妮娜、閆國利和丁敏等幾位專家對71名3—6歲幼兒在自主閱讀和分享閱讀方式下閱讀圖畫書中文字時的特點進行考察,結果發現,分享閱讀不能提高學前兒童對文字的關注程度,分享閱讀是指孩子與父母一起進行的親子閱讀。只有自主閱讀才能增加兒童與文字的接觸機會。
有專家對121名4—6歲幼兒進行了測試,還是採用眼動儀記錄了幼兒在圖畫書閱讀過程中對文字注視的眼動指標,見下表。
結果發現,幼兒在自主閱讀情境下仍然首先關注圖畫,在閱讀過程中主要關注圖畫。不過在自主閱讀情境中幼兒對文字的注視時間比例和注視次數比例遠高於親子閱讀情境中的比例。
2.文本特點對文字關注的影響。
文本特點包括文字形式與文本難度兩個方面。文本形式主要有:文字的大小、顏色還有出現的位置都會影響幼兒對文字的關注。比如大的字體或者是顏色醒目的文字,就很容易讓孩子注意到。而那些字體太小,又是在繪本底下出現的文字,就不容易引起孩子的注意。
繪本《抱抱》
在《抱抱》這本繪本里,出現的字體很大而且很少。在這一面中,只有「寶寶」和「媽媽」簡單的兩個詞彙。孩子不感到太多了很難看懂。能讓孩子快速注意到文字。幼兒注意力的特點都是會先看到大的目標對象,而忽略小的目標對象。
3.兒童自身特點對文字關注的影響。
有專家對年齡發展的考察結果顯示,兒童對文字的關注程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小班的孩子對繪本中的文字不感興趣,他們只對圖畫感興趣。
4歲後逐漸對文字產生興趣。劉妮娜等專家採用眼動分析法,以71名3—6歲學前兒童為被試,考察自主閱讀與文字自然接觸。三個年齡班兒童在文字的總注視時間、注視次數和文字—圖畫轉換次數上均存在顯著的發展變化,表現為小班兒童均顯著小於中、大班,而中班和大班之間差異不顯著。
兒童的文字意識還會受到成人的期待等因素的影響。當成人對孩子有著積極的期待時,孩子就會對文字更感興趣。
另外,幼兒對文字的關注還受到兒童智力發展水平、閱讀能力水平、詞彙量、等因素的影響。有的孩子他的智力發展水平較高,他就不怕接觸一些陌生的文字,他反而會對這些文字產生好奇心,很想知道這是什麼字。
三、如何培養孩子的文字意識。
1.父母要挑選文字容易引起孩子注意的繪本。
現在的繪本非常多,家長在給孩子挑選繪本時就要注意,當繪本的文字適合幼兒的閱讀水平時,他就願意花一些時間在文字上。
如果文字的難度超過了他的閱讀水平,他就不願意去關注這些文字,孩子會有畏難心理。給孩子挑選一些正版的繪本,圖案和文字都要清晰,這樣孩子才會願意看。
父母要考慮繪本中的文字是否能夠引起孩子的關注。有的繪本會將文字作為插圖的一部分鑲嵌在插圖中。有的繪本會突出文字,顏色鮮艷明亮,孩子一眼就會被文字所吸引。還比如有白氣泡框、字體較大、較粗等等。這些文字是單獨的呈現在一張頁面上,或在畫面較中心的位置。這都能讓兒童很容易注意到它。
在上面這本繪本中,只有簡單的幾個文字,而且字體較粗。在空白處,很容易引起孩子注意。因為簡單,所以孩子會注意到。如果字太多了,孩子會不願看。
2.鼓勵幼兒用自主閱讀或指讀的方法進行閱讀。
有專家們對54名2—3歲幼兒在自讀、伴讀和指讀三種方式下的圖畫書閱讀情況進行比較,發現指讀能夠促進年幼兒童對文字的關注,重複閱讀方式也能夠提高幼兒對文字的關注。
幼兒在重複閱讀四次後,能夠更快地關注文本中提到的重點元素,同時增加對文本的關注。孩子是在重複中,尋找他很想了解的文字的意思和讀音。
可以讓孩子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進行指讀。
指讀是一邊用手指一邊講讀。
孩子在指讀。
有研究者採用眼動技術對76名36—73個月的兒童進行研究,發現在指讀方式下3歲兒童關注文字的時間比率顯著增加,5歲組增幅最大。
指讀時,是孩子用手指著文字進行閱讀,孩子的眼睛會跟著手指的地方,注意力很自然的會集中在手指的文字上。
在幼兒園裡,從小班開始,教師每周都會給孩子安排幾次早期閱讀活動。在孩子用的早期閱讀的繪本中,一面是文字,一面是圖案。孩子在閱讀活動前,老師會先給孩子講一講繪本中的內容,然後老師再播放音頻。
剛閱讀的時候老師並不要求孩子去看文字,而是讓孩子先熟悉內容。在孩子熟悉內容後再過渡到文字上來。3歲的孩子很難做到正確的指讀,但是當他們養成習慣後,慢慢就會跟著兒歌節奏來進行指讀了。4—6歲的孩子會一邊念兒歌,一邊用手指進行指讀。
因此,當孩子在家裡進行閱讀時,父母也可以先陪伴孩子一起閱讀,讓孩子熟悉繪本。然後再讓孩子進行自主閱讀,最後過渡到指讀。在孩子進行自主閱讀的時候,如果孩子沒有看文字,父母也不要去糾正孩子的錯誤,而是要去鼓勵孩子的這種閱讀行為,進行行為的強化。然後再鼓勵孩子把注意力放在文字上,進行指讀。慢慢的孩子就會養成習慣,產生文字意識。
孩子們在閱讀。
3.幫孩子深入理解兒歌或故事內容。
孩子在剛開始讀繪本的時候,他們不會過度去關注繪本上的文字。但是隨著父母幫助孩子理解了字詞和兒歌故事內容以後,他們才會對文字產生興趣。因為很多繪本,都具有趣味性,而且還蘊含著一定的道理,這需要成人去幫助他們理解故事中的因果關係。
比如:繪本中有一首兒歌叫《蝸牛》,孩子可能沒有看過真正的蝸牛,通過看圖片了解後,父母可以向孩子解釋什麼是力氣。讓孩子去提裝了水的水桶,看看他能不能提起來。告訴孩子提水桶就需要力氣。孩子在體驗後,就知道了,以後就會很自然地注意「力氣」兩個字了。
學習書中詞彙,是屬於低層次的閱讀訓練。而認知訓練則是高層次的閱讀訓練,幼兒需要分析及評論故事的情節,例如:讓孩子說說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你碰到這種情況,你會怎樣去做?你會怎麼說?評論故事主角的行為等。這才能夠深入的去了解故事內容。通過詞彙理解故事內容,再識字認讀書面詞彙,然後理解故事情節,最後思考及評論故事情節。
比如:在《錢也不是萬能的》這本繪本中,孩子會理解錢的概念,知道什麼是錢。但是孩子不知道有了錢要怎樣使用。父母可以問問孩子,你有了錢打算怎樣用?你認為哪些東西是錢買不到的?繪本中有「銀行」兩個字,當父母進一步對孩子講述這個繪本故事,並深入理解後,孩子就會對「銀行」這兩個字加深印象。以後就會很注意去看這兩個字。
繪本《錢也不是萬能的》
以上幾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在看繪本時也會注意到文字。使孩子慢慢培養出這樣的文字意識。不過,父母要注意的是不要急功近利,主要還是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其次才讓孩子去注意文字,讓他們很自然的進行過渡。讓閱讀開啟孩子一個新的世界。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家長/學校講師,鼓勵諮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為我點贊並關注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pHhshG8BMH2_cNUg33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