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能為他人著想。想培養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父母試試這樣做

2020-03-30     雨後山林靜

前段時間有位寶媽告訴我,她5歲的兒子非常喜歡看動畫片。有一次,中午吃完飯後,兒子開始看動畫片了。但是二寶在睡覺,於是她就對大寶說:「寶貝,弟弟在睡覺,你把動畫片關小一點聲音好嗎!」孩子嗯了兩下。但是,她聽到動畫片的聲音還是有點大,於是,又叫大寶關小一點聲音。大寶說:「媽媽,我已經把聲音關小了。」

大寶認為他已經關小了聲音的,是不會影響到弟弟的。可是媽媽認為,雖然大寶關小了聲音,但是對小寶來說聲音還是很大的,會影響弟弟睡覺。大寶受到批評後感到很委屈,當時眼睛就紅了。

年齡小的孩子會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考慮問題,這是因為他是以自我為中心。他並不認為這個聲音會影響到弟弟,他沒有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在有些家庭中,因為是獨生子女,父母事事會順著孩子,滿足他們的要求,這也容易讓孩子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做法。


孩子受到批評後感到很傷心。


一、前運算階段的孩子大多以自我為中心。

心理學家皮亞傑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三山實驗」。通過這個實驗發現,這些孩子大多以自我中心。他們無一例外地認為別人在另一個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樣的!這個實驗證明了前運算思維缺乏邏輯性的表現之一是不具備觀點採擇能力——孩子不具備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事物的能力。

皮亞傑認為自我中心性是幼兒思維的一個顯著的特點。2歲以後,兒童的思維表現出了符號性的特點,但是,因為兒童還不能將自我與外界很好地區分開來,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認識和適應外部世界,所以,仍然是直覺性的,而非邏輯性的。

當孩子們在一起玩的時候,其中主動一點的孩子會提出玩自己喜歡玩的遊戲。他認為我很喜歡玩這個遊戲,你們也一定很喜歡。而不會去問問大家是否都願意玩,大家還喜歡玩什麼遊戲。我們會看到大多數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這並不是因為孩子自私。


皮亞傑的「三山實驗」。


另外,我們還會看到這樣一些情景:

  • 有的孩子在別人不高興的時候,會把自己喜歡的,而不是把對方喜歡的東西送給對方;
  • 有的孩子把玩具倒了一地玩得很開心,以為媽媽也很開心,而不知道媽媽搞衛生很辛苦;
  • 有的孩子和小朋友吵了架後會罵人,卻不知道對方聽了會很難過。

皮亞傑認為,兒童在7歲前是自我中心的。他們不知道別人的所思所想,所以不認為別人會有與自己有不同的觀點,不能站在他人的立場來看待問題,這是因為他們還不具備觀點採擇的能力。


7歲前的兒童會以自我為中心。


二、兒童觀點採擇能力。

1.什麼是兒童觀點採擇能力。

兒童觀點採擇屬於個體社會認知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兒童社會認知發展的核心觀點,屬於親社會行為,塞爾曼對兒童的觀點採擇能力進行了研究。

觀點採擇是指兒童採取他人的觀點來理解他人的思想與情感的一種認知技能。個體從他人或他人所處的情境出發,想像或推測他人的觀點與態度的心理過程。簡單的說就是「從他人的眼中看世界」或「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問題」。

如果一個孩子擁有了觀點採擇能力,他就能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比如:當孩子們在一起玩一個競爭性的遊戲時,一個孩子得了第一名,他會很高興,但是他也會考慮到其他沒有得第一名的小朋友的感受。他會很關切的對別人說:「以後還有機會的。也許你下次就會得第一名的。」當別的小朋友表現出難過時,他還會拉拉他的手,安慰他。


兒童有觀點採擇能力後,會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去考慮問題。


2.觀點採擇能力的五個水平。

塞爾曼根據不同年齡的兒童,把3歲到青春期兒童觀點採擇的發展劃分為五個水平:

  • 水平0(3—6歲)自我中心的觀點採擇;

兒童不能區分自己對事情的解釋和他們認為是真實的或正確的事情。

  • 水平1(6—8歲)社會信息的觀點採擇;

兒童意識到別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觀點。

  • 水平2(8—10歲)自我反省的觀點採擇;

兒童意識到,每個人都知道別人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不僅知道別人有不同的觀點,而且能意識到別人的觀點。

  • 水平3(10歲—12歲)相互的觀點採擇反應;

兒童能從第三者共同的朋友的角度,來看待兩個人的相互作用。

  • 水平4(12—15歲)社會的或習俗的觀點採擇。

兒童認識到存在著綜合性的觀點,而且也認識到「為了準確的同他人交往和理解他人,每個自我都要考慮社會系統的共同觀點。」

從上面這五個水平中可以看到,3—6歲的兒童處於水平0,他們的採擇能力還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很難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問題。但是經過訓練後,孩子慢慢會發展出觀點採擇能力。


觀點採擇能力的五個水平。


三、觀點採擇能力對兒童的意義。

1.有利於兒童去自我中心,與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當孩子以自我為中心時,他就很難與他人發展出良好的關係。而一個具有觀點採擇能力的孩子才能與別人更好的相處,他會事事考慮到別人的想法和感受。

兒童的社會交往是兒童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兒童在與同伴的交往中,如果有觀點採擇能力,就能理解同伴的行為和意圖,才能做出恰當的評價和反應。兒童之間就會減少很多衝突。能夠理解人際關係,理解人際關係,就是在特定的情境中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地位,對他人的觀點進行推理。這是幼兒順利實現人際交往的必要條件。

具有觀點採擇能力的孩子,還能發展出親社會的能力。親社會行為是個體做出的有利於他人或社會的積極行為,兒童早期的親社會行為主要包括分享、助人、合作、安慰和保護等。

比如:幼兒園的孩子在一起開展建構遊戲時,大家是在一起玩的,這時孩子會在一起合作。大班的孩子在一起玩時,有一位孩子在搭房子的圍牆,需要一塊藍色的積木。這時另一個孩子手上正好有一塊藍色的積木,他就把這塊積木遞給了那個需要的孩子。因為,他知道大家一起來搭建房子需要合作,自己就要分享手上的東西。

6歲的孩子會慢慢發展出觀點採擇能力。這可以使他們與其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兒童的觀點採擇能力對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同伴關係離不開觀點採擇能力。


孩子們在一起玩建構遊戲。


2.觀點採擇能力的發展是兒童社會化的基礎。

兒童隨著自身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的發展逐漸地掌握社會規範,可以恰當地處理人際關係、逐漸適應多樣化的社會生活。兒童的認知發展是實現社會化的前提,是兒童社會化中心理條件的「提供者」。

兒童為了「認知」他人,必須能夠理解他人對事件的理解和動機,通過體會他人的內部 因素來理解他人的外部行為。

在幼兒園裡,有一位小女孩看到一個男孩子在哭,於是,這位女孩去安慰他:「你是不是想媽媽了?媽媽下班就會來接你的,我把這個小汽車給你玩一會吧?」但是,男孩依然在哭,一把把小汽車推開了。小女孩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就不說話了。這時老師走過去對她說:「也許他不喜歡這個玩具,你問問他想玩什麼吧?」後來,小女孩就去問了問他。男孩邊哭邊說:「我現在不想玩。」

這位女孩把自己喜歡的小汽車給男孩,她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考慮這件事情的。她認為自己喜歡的玩具他也喜歡。後來,小女孩明白了,並不是所有不高興的孩子都一定想要玩玩具的。他們可能有別的不開心的事情,也有不想玩的時候。孩子會從對方的表情和行為中理解對方的想法,並調整自己的行為,這就為孩子以後的社會化奠定了基礎。


觀點採擇能力是孩子社會化的基礎。


3.觀點採擇能力是兒童道德發展的基礎。

兒童觀點採擇能力與道德的發展密不可分。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兒童的道德品質不斷形成和發展。在兒童與他人的社會交往中,要經由觀點採擇來逐漸理解 他人的觀點、情感、體驗等,根據對他人的理解採取相應的道德行為。

孩子之間在一起玩有時會發生矛盾,雙方會吵架並打起來。有一次,我看到兩個小班的孩子因為排隊的事情吵了起來,一個男孩子馬上就把另一個孩子推倒在地上。於是,我趕緊跑上前把孩子扶起來。男孩說:「他擠到我了,我就是輕輕一推,他就摔倒在地上了。」在他看來,他只是輕輕一推,但是如果真的是很輕的話,孩子怎麼會摔倒在地上呢?他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去看問題,而不知道他的力量對別人來說是很大的。

當一個孩子有了觀點採擇能力以後,他就會考慮到自己的行為對他人會不會有傷害?會開始思考自己的行為是不是符合道德標準。會慢慢「反觀自身」,也就開始有了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


觀點採擇能力是兒童道德發展的基礎。


四、如何培養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

1.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陶行知說過:集體生活是兒童之自我向社會化道路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為兒童心理正常發展的必需,一個不能獲得這種正常發展的兒童,可能終其身只是一個悲劇。

孩子在上幼兒園後,父母要鼓勵孩子多與別的小朋友交往。只有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孩子才會發現問題。他會知道自己的理解與他人的理解是否一致;自己的行為是否會受到別人的歡迎;和小朋友們在一起是否能夠愉快的合作。他們會有更多的機會來感受到他人的想法和情感,在運用觀點採擇能力的同時逐漸提高。孩子在與別人的衝突中會進行思考,並且逐步調節自己的行為。從自我為中心中擺脫出來。


要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


孩子們在一起玩,每天都會發生很多事情。有一次,一些小朋友們在玩小超市的區角遊戲。我注意到有的孩子想做收銀員,而另外一個孩子說:

「我們已經不需要收銀員了,你去別的地方玩吧!」

「可以有兩個收銀員的。你到這邊,我到那邊。」

「我們不要兩個收銀員。」

後來,那個孩子很失望的走了。

老師看到後,就對「收銀員」說:「我看到他很想當收銀員,你看到了他的表情嗎?」

這時,孩子認真的觀察了那位孩子,然後點點頭。

我又繼續問:

「你猜猜看,他心裡會有什麼感受呢?」

「如果你是他,你需要的是什麼呢」

「如果你是他,你的做法是什麼呢」

「你是以對方期望的方式對待他嗎?」

孩子在活動中,會產生一些問題。他們也會在這些問題中,去重新考慮對方的感受,解決問題,調整自己的行為,培養出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


孩子在活動中會培養觀點採擇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

我們經常看到家裡買了好吃的,成人都會讓孩子先吃。為了不讓他們產生內疚感,還故意說自己不愛吃。

很多人都聽過《媽媽吃魚頭》的故事。講的是每次家裡燒好了魚,媽媽都會把魚身上的肉夾給孩子吃,對孩子慌稱自己不愛吃魚身上的肉,只愛吃魚頭。後來,孩子真的以為媽媽愛吃魚頭,每次都特意把魚頭留給媽媽,自己吃魚身上的肉。直到有一天媽媽老了,才說出了真相。

在生活中,父母不要溺愛孩子,不要總是把孩子的需求放在第一位。想要讓孩子去自我中心,培養他們的觀點採擇能力,父母就要向孩子表達自己真實的喜好和需求。只有告訴孩子自己真實的想法,孩子才知道這個世界並不都是圍著他轉的,父母也有父母的喜好和需求。當自己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有衝突的時候,他才能學會考慮父母的需求。

在吃飯的時候,父母可以告訴孩子:「我也喜歡吃魚身上的肉,但是因為我們都很愛你,你要長身體,所以爸爸媽媽就把魚身上的肉留給你吃。」這時,孩子就會知道父母真實的想法,以後就會給爸爸媽媽留一點。慢慢就能發展出觀點採擇能力。

我的孩子很喜歡吃基圍蝦、花甲等等。在孩子很小的時候,我就會告訴她,媽媽也很喜歡吃這些菜。孩子知道後,每次在做了這些菜後,她會主動把基圍蝦夾到我的碗里來,我也會向孩子致謝!

當父母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的時候,要告訴孩子爸爸媽媽喜歡什麼,孩子就知道家人的需求了。以後可以讓孩子來選擇爸爸媽媽喜歡的食品,這樣就能培養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


在生活中來培養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


3. 父母要告訴孩子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如果孩子不了解父母真實的心情和感受,他就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行為。因此,父母在看到孩子的行為時,不要責怪孩子,而是要說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把自己的東西到處亂扔時,父母不要對孩子說:

「請你站在我的角度思考一下!」

「你能理解我的心情嗎?」

「你為什麼就不為我考慮一下?」

孩子年齡小,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他們確實不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父母要把「你信息」的句子改為「我信息」,表達我的感受:

「你做了這件事,媽媽感到……」

「這件事發生之後,媽媽的心情是……」

「媽媽這樣做……,是因為我認為……」

「如果你……我會感到……因為我覺得…...」

告訴孩子,媽媽之所以有這樣的感受,是因為媽媽很愛你,所以很在乎你對媽媽發脾氣。父母通過這種句式明確的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孩子就能慢慢理解爸爸媽媽的心情了,會考慮到他們的感受,逐步培養出觀點採擇能力。


父母要告訴孩子真實的感受。


4.通過做遊戲來培養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

遊戲是培養孩子社會採擇能力的重要形式。也是孩子非常喜歡的一種形式。孩子們在遊戲的過程中會發生矛盾和衝突。這時成人不要急於干預,儘量讓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當孩子向成人求助時,成人可以給予孩子幫助。

在家裡成人可以與孩子一起玩角色扮演的遊戲。比如:玩做醫生的遊戲。父母可以先扮演「醫生」,讓孩子扮演「病人」。當「病人」來找「醫生」看病時,「醫生」要很關心給病人看病:

「你哪裡不舒服了?」

「我來幫你檢查一下吧!」

「你咳嗽了,是不是很難過呢?我給你開一點藥,每天吃三次,一個星期就會好的。」

當父母在扮演「醫生」這個角色時,孩子也會模仿「醫生」這個角色,給「病人」看病、詢問「病人」、給病人做檢查、開藥等等。他們在扮演「醫生」時,會詢問病人的感受。有時還會給「病人」打針時,並安慰「病人」說:「馬上就好了,就是痛一下。」能夠體諒他人的痛苦。

這個角色遊戲可以使幼兒充分理解他人的感受,培養出孩子的同理心。父母在家裡可以與孩子玩各種角色遊戲,並且對角色進行互換,讓孩子體驗不同的角色,以此來發展他們的觀點採擇能力。


幼兒在給病人看病。


父母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看一些繪本,然後問問孩子:

「故事裡邊發生了什麼事情?」

「圖片里的小朋友想一個人玩所有的積木,你想跟他說些什麼話來勸勸他呢?」

「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樣做?」

另外,還可以與孩子一起看電視,但是不開聲音。然後問問孩子:「這些里的這些人物的感受是什麼呢?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覺得?」這些方法都能培養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


孩子不能為他人著想。想培養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父母試試這樣做

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看繪本。


孩子的觀點採擇能力會影響他的社會交往能力。只有親社會行為才能讓孩子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心和理解。這對孩子的一生來說意義都是重大的。哈佛大學有一項哈佛75年關於美好生活的研究,告訴我們決定人生幸福的是什麼?答案是人的幸福不是取決於有多少財富,而是取決於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良好的觀點採擇能力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幸福!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家長/學校講師、國際鼓勵諮詢師、國家高級家庭教育講師/指導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致力於家庭教育,感謝您的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ZA0aRHEBfwtFQPkdsgc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