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衛者、野心家和預言家。
今年,短視頻平台紛紛開始購入或自製影劇綜,長視頻平台也悄悄建起了UPGC生態,長短融合在競爭中加速,內容賽道也愈發擁擠:據《2020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截至2020年6月,我國網絡視聽用戶規模已達9.01億。而在各個細分領域中,短視頻的用戶使用率最高,為87.0%,用戶規模達8.18億。
前有西瓜後有騰訊,近來,隨著頭部視頻網站、短視頻平台大舉進軍「中視頻」領域,「新物種」中視頻的概念也在業內被多次提及。
什麼是中視頻?
中視頻,指的是時長在長視頻與短視頻之間的一種內容形式。時間夠長,剛好可以講述一個完整的故事;時間也夠短,剛好在用戶厭倦前結束。
中視頻的概念雖新,但形式卻早已存在。此前,文娛頭版(ID:wenyutouban)曾對中視頻話題進行過探討 被歸類的「中視頻」,是內容市場的新賽道嗎? 這次以騰訊、西瓜、Quibi三家明確「中視頻」為戰略發展的平台為例,看看不同平台的中視頻講的是什麼故事?
0
1
騰訊「雨林」需要活水
「在我們的雨林生態,既有長視頻內容,也有微劇、微綜等中視頻,還有短視頻。無論什麼樣的內容形態,都在這個系統里擁有自由呼吸和上升成長的空間。」
在12月19日舉行的2020騰訊視頻內容生態大會上,騰訊視頻副總裁王娟首次提出了對中視頻領域的理解與布局,這也是 騰訊視頻首次明確布局「中視頻」。據悉,騰訊視頻將中視頻分為劇情類和非劇情類的兩大品類,劇情類包括微劇、微動漫等情節性較強的內容題材,非劇情類則指微綜藝、微紀錄片以及MV等多元化的短節目。
其實對於「中視頻」,騰訊在內容生產上早已有過嘗試:每集10分鐘以內的自製紀錄片《早餐中國》,以「小而香」的風格形成IP並延續到第三季;每集20—30分鐘的女性獨白短劇《聽見她說》,以一集一議的形式深入挖掘女性問題;自製綜藝《演員請就位》里的名場面,以單短篇的形式在網上爆火……短劇、短綜、微綜,五花八門的名字背後都是想搏出內容新賽道的心。
四天後,騰訊微視宣布正式推出「微劇」,與閱文集團、騰訊動漫、騰訊遊戲等進行IP合作。2021年,騰訊微視將會投入10億資金、百億流量扶持微劇業務的發展。同時,騰訊微視還宣布正式推出主打1-3分鐘豎屏連續微劇品牌「火星小劇」,以及針對精品微劇的扶持計劃「火星計劃」。以系統化、品牌化、IP共振的方式發力中視頻,可以看到,騰訊對中視頻的布局是頗為鄭重的。
作為長視頻平台,騰訊視頻在內容生產上已有經驗,不僅創造了多個自製內容IP,也形成獨特的粉圈氣質。可以說,用戶對多元內容的需求,甚至粉絲對明星、IP衍生內容的需求,促使騰訊需要生產中視頻;另一方面,在內容製作成本高,平台盈利、拉新困難,長視頻紅利消退的當下, 騰訊也需要「短打」的中視頻活水保持其「雨林」生態平衡,鞏固其視頻賽道的流量池。
對於以OGC為生產模式的長視頻平台而言,在難以撬動短視頻雙雄局面的當下,中視頻也是其引入內容活水、尋找新增量、提升商業化能力的一個思路。騰訊此番「中視頻」的戰略性試水,也在悄悄煽動其他頭部長視頻平台的翅膀——畢竟,「中」的內容都在做。
0
2
西瓜,是什麼瓜?
10月20日,西瓜視頻總裁任利鋒公開表示,西瓜視頻現階段的重心是中視頻,旗下所有業務都將圍繞這一重心展開,並宣布在未來一年至少投入20億元發力中視頻賽道。
在西瓜的定義里,它對標的是YouTube,競爭的是目前國內最大的PUGV社區嗶哩嗶哩(以下簡稱B站)。但有趣的是,B站不認為自己是中視頻平台,而是一個年輕化的綜合內容社區。
12月,央視主辦的國風少年創演節目《上線吧!華彩少年》上線,其網絡獨播權被西瓜視頻拿下。在此前的看片會上,西瓜視頻市場與娛樂中心總經理謝東升說:「西瓜視頻擅長中視頻,創作人們會用更社會化、口語化的形式去做傳達,把全媒體新媒體形式帶給《上線吧!華彩少年》。」
而據西瓜視頻提供的《中視頻創作人職業發展報告》,截至2020年8月,西瓜視頻月活創作人數量達320萬,距年初增長175%,今年以來,平均每天有超過8000人加入西瓜視頻創作人行列。
可以看到, 專業精品化內容+用戶自製內容的組合拳,是西瓜在中視頻賽道的內容生產方式,而這也與B站目前內容生產方式接近。但由於位元組系是算法推薦機制,當內容進入推薦池推到首頁之後,若沒有得到高頻的反饋,算法將自動降低推薦權重;而B站是基於興趣的內容社區,「點贊、收藏、投幣」三連操作下來,社區互動氛圍友好、UP主粉絲粘性高,在興趣、讚美與認同等感情層面的共鳴下,對於內容生產者有長效激勵效果。可以說,能否對內容創作者有長久的吸引力,是西瓜需要面臨的問題。
同時,在位元組系裡,短視頻類產品抖音、資訊類產品今日頭條占據著各自賽道的頭部位置,西瓜視頻身處兩大明星流量池之間,儘管與今日頭條深度打通,但始終存在感較弱。要知道,位元組系的盈利模式倚重廣告,而據路透社報道,抖音為位元組跳動貢獻近60%的廣告總收入,位列第二是今日頭條,占總收入的20%,長視頻平台西瓜視頻則占比不足3%。同時,該報道也從側面指出西瓜日活尚未破億。
長視頻領域有愛優騰芒廝殺,短視頻領域有抖快爭霸,「 野心家」們如何破局?
定位並不清晰的西瓜,只好急忙躋身尚未有明顯界限的中視頻賽道,試圖先到先得。但這個賽道上,還有如知乎、小紅書、豆瓣等垂類平台逐一豎起的路牌——它們已經對中視頻內容覺醒。
同樣重碼中視頻,西瓜和騰訊不一樣,它急需證明自己是什麼「瓜」。
0
3
快餐Quibi的遺言
擁有好萊塢、矽谷的明星創業背景,卻在199天燒光17.5億美金,在短短几個月就倒下的Quibi,或許只能高喊一句——流媒體不講武德!
10月22日凌晨,Quibi的創始人發表聯名信,宣布即將關閉平台服務,並將在接下來幾個月為Quibi的內容和技術資產尋找買家。次日,官方告知客戶,Quibi預計將在12月1日左右關閉流媒體服務。
Quibi是啥?字面來看,「Quick Bite」指的是「快餐、小吃」,是一款流媒體產品,由原迪士尼主席、夢工廠創始人兼CEO的Jeffrey Katzenberg聯合原eBay和惠普CEOMeg Whitman共同創立,擁有來自好萊塢六大電影公司、阿里巴巴、高盛等巨頭的17.5億美元投資。
創立之初, Quibi的目標是做短視頻界的Netflix。作為好萊塢知名製作人, Jeffrey Katzenberg對Quibi的定位是——「Quick Bites. Big Stories.」既以「短視頻」的形式講「大製作的好萊塢故事」,改變短視頻領域內容大都粗製濫造的現狀。儘管海外還沒有明確中視頻的概念,但以其平台上主打的10分鐘左右內容時長來劃分,Quibi可以說是為中視頻而生的平台。
來源: Variety
Quibi的失敗成因是複雜的,在其關閉時發布的公開信中,Quibi將關閉的原因歸結為兩個: 一是其理念還不夠強大到足以成為一個獨立的流媒體平台,二是時機不佳(遭遇新冠疫情)。
先看看第一條。在2020年,竟然還能看到Quibi這樣反社交的產品設計:不僅沒有與社交媒體打通,還不允許截屏、用戶評論,更不能與朋友、粉絲輕鬆地分享視頻。
在價格上,它不如Netflix擁有豐富的獨家內容,但定價卻高達每月4.99美元。與同類型的短視頻產品相比,更沒優勢,如熱門出海國貨Tik Tok,內容豐富精彩還免費。
內容上來看,據悉Quibi與好萊塢頂級團隊配合,將一個電影體量的故事,按照敘事的節點進行分切,每一集的均長在10分內左右。這與國內流行的有完整內容的短片、短劇還不一樣,這相當於把一個電影分了多集,過於碎片化的內容呈現方式,觀眾真的喜歡嗎?以其「短命」的下場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Quibi自認為的「橫豎屏」切換產品亮點
很遺憾,Quibi願景是好的,但實力配不上野心,但它的「短命」也給中視頻平台的發展提供了一些經驗與教訓:找準定位,洞察、尊重用戶需求,是做內容平台的根本——無論時長。
主編:依梧
作者:Siberia
編輯:咖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ondunnYBF7MU6wDElsl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