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培養孩子的記憶法,對孩子更有好處,提高學習成績

2019-12-02   教育思呈說a


本文/思呈老師(原創)

有些父母反映自己的孩子記憶力不好,隨著孩子不斷長大,父母一定是非常著急的,在小的時候孩子的內心除了玩還是玩,可是在長大以後要接觸到學習了,記不住知識點,孩子的成績怎麼能提高呢?所以,很多家長就在想,趁著孩子小的時候,是不是能夠鍛鍊一下孩子的記憶力,這樣也能為以後提供方便,孩子的記憶力確實是可以培養的,但這要看父母如何去引導了。

鄰居家有一個三歲的孩子,今年剛剛送去幼兒園,可是送去不久之後,幼兒園裡的老師就開始和家長反應。說孩子記憶力可能不是很好,因為當說一件事情的時候,孩子的反應總是很慢,在集體生活當中總是顯得有些遲鈍。這一說就讓媽媽非常著急了,因為很多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智力有問題,更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別人指責。但其實父母也能夠察覺得到,在家中教孩子東西的時候,孩子也總是表現出這個樣子,不知道孩子是沒有聽懂還是沒有理解,總是顯得速度很慢。當孩子去了幼兒園以後,和同齡的小朋友在一起,幼兒園老師也有這樣的反應,那只能說明孩子記憶力確實是有些問題,所以,家長也想找到一些方法能夠提高孩子的記憶力,這才能夠為以後打下一個定的基礎。

孩子的記憶力不好,父母一定非常焦慮。這時,父母也可能會有很多種選擇,但也要考慮一下每個孩子發育是不同的,即使是同齡人在一起,也總是會表現出不一樣的狀態,記憶力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後天能夠練就的基礎。在孩子年齡比較小的時候,大腦具有著無限的潛能,這個時期孩子求知慾望是非常強的,家長只要掌握一定的科學辦法,在學習上也能夠給孩子提供一定的幫助,這對孩子提高記憶力一定是有好處的。

家長就能夠掌握孩子的發展規律。記憶力的培養也要根據孩子的能力不同而循序漸進的培養。學會正確的引導,才能促使孩子記憶力不斷提高,而且在交流和表達上也有所進步。尤其在孩子嬰幼兒時期,孩子最多的表現為模仿和重複,這階段孩子會通過自己看到的手裡摸到的這些東西去開始,具有形象化,這使得孩子思維也開始不斷打開。還不具備較強的抽象思維能力,但孩子已經開始能夠用自己的感官去體會這些東西了。

父母不要錯過最初級的培養,要從孩子最基本的時候就讓孩子能夠參與進來,這才能夠充分的認識到事物,也能夠充分的理解周圍的事物是什麼樣子,只有孩子能夠願意積極地參與進來,才能夠打開對這個世界的了解。並此能夠讓孩子增加牢固的記憶。不斷地重複,雖然看似是一個枯燥的過程,但孩子學習也同樣如此,不論做什麼事情都是在反覆當中摸索到經驗。即便是未來,孩子面對學習的時候,通過不斷地重複才能夠達到後期非常好的效果。即使是訓練記憶法也同樣如此,所以,父母在教孩子的時候要學會有信心,有方法的去引導。

培養孩子的記憶力,父母要如何去做?

人的記憶力不能夠用準確數字去表達,不像人們用手機一樣可以表達成多大內存。但記憶力卻有著廣闊的空間,有的人記憶力好,有的人記憶力不好,但也有很多人通過訓練之後可以掌握非常好的記憶力。這也是因為很多人的記憶方法不斷增多,會致使他的記憶力越來越好。所以,父母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激勵方法,通過不斷的訓練才能夠讓孩子有良好的激勵。

第一,目標記憶法。

父母可以通過對孩子的生活規劃出長期目標,短期目標,用目標化分化出各個不同的任務來一個一個的去實現,一個一個的去超越,每當完成一個近期目標是孩子就朝著遠期目標近了一步,這時不僅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能夠對孩子的記憶力有所改善。提高孩子的記憶速度也能夠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這能夠讓孩子清楚地認識到未來要完成的事情。而對於長期目標不斷靠近,會讓孩子有強有力的刺激自己去記憶,從而更能夠提高孩子記憶方法。

第二,學會理解記憶。

上學時期老師經常說的不要背死書,當你理解了一件事情之後,很容易能夠清晰地記下來,在積極的思考達到深刻理解的基礎之上,能夠把這件事情表現出來的形式就叫做理解記憶法,理解記憶法最基本的條件是對材料進行思維加工。而這些材料也許是科學上的,也許是歷史上的,也許是定論,也許是法則,歷史事件,文藝作品等等。看似都是枯燥乏味的,但通過人對這些東西的轉換,可以通過這些材料進行逐一的編排,先去理解其含義。再藉助自己已經知道的知識經驗通過思維進行整合。

不僅能夠把這些材料各部分的特點以及內在聯繫掌握下來,同時也能夠把所有的東西結合到一起。這就如同上學的時候孩子要總結出知識點,做成知識網,很容易就能記住這一學期的內容是什麼,每一章節的內容是什麼,以便於記憶。對於小孩子來說,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去訓練孩子。一個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感興趣的點,很容易讓孩子能夠描繪出來,當把這些東西進行替換時,孩子也很容易把它轉換成另一個故事,這能夠有效地提高孩子記憶力。理解記憶能夠全面的牢固的精準地,迅速地幫助孩子提升記憶力。這種記憶方法要比機械記憶強上百倍。先理解後記憶,不要剛一開始就讓孩子去背,而是要讓孩子能夠清楚其中的意義。

第三,形象記憶法。

國外曾有一個母親。把孩子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孩子會說英語,但不認識26個字母,但由於授課過程中孩子學會了英語字母,如何去讀,家長把學校告上了法庭。因為她的孩子不知道每一個字母像什麼了,而是記住了英語字母叫什麼,破壞了孩子的想像力。還因此勝訴。這個案例其實讓父母深思,並不是說要去告學校,而是要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對很多東西有直觀形象的描述。把一些抽象的東西和具體的東西相連接。在形象的基礎之上概括出自己的普遍性結論。比如在記電話號碼的時候,孩子很容易就能夠記下來。因為他把字母編排成了自己能夠記住的東西,也許在這一組數字當中有他家的門牌號,也可能有爸爸媽媽的手機號,而且還可能會有他的住址號碼,把這些連成一個故事,孩子很容易就能記下來。很多時候還會給數字釘上木樁,把這些木樁連成一個奇怪的故事,孩子很容易就能講出來,把一件事情和另一件事情相結合時,往往會引發一個另一個故事的結局,這些出乎意外的方式,很容易讓孩子能夠把這些東西記下來。學會這樣的方法對孩子以後上學也是有一定幫助的,比如形象字,字形字音相近的字,這些都能夠通過孩子一些主觀的表象去理解,同時也能夠學會替換。

記憶是孩子的學習之母,當孩子的記憶力好了之後,才能夠逐漸的學習變得不吃力,也能夠逐漸建立起屬於自己的知識庫,這才能夠為孩子以後取得好成績打下良好的基礎。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兒童教育,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到大家。有相關育兒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