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打小報告的孩子就是好管閒事嗎?怎麼樣避免孩子亂打小報告?

2019-11-20   教育思呈說a
愛打小報告的孩子就是好管閒事嗎?怎麼樣避免孩子亂打小報告?

本文/思呈老師(原創)

相信在生活中沒有人喜歡愛打小報告的人。而愛打小報告的人,在集體當中也總是不受待見,那麼,自己的孩子如果經常打小報告應該如何去處理呢?相信很多孩子都有這樣一個階段,只不過父母沒有發現罷了,有些父母沒有把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當回事,當成孩子在和自己闡述一件事情,比如很多孩子回家會說幼兒園某某小朋友不好好喝水。還會說某某小朋友在吃飯的時候把東西弄到地上了。其實這樣的小報告父母其實不看在眼中,因為和自己的孩子不相干,同時也覺得這樣的行為只是孩子在闡述白天的事情罷了。父母聽到更多孩子這樣的控訴時,只不過會哼哈的答應,但是如果仔細琢磨,孩子在集體當中也是這樣,每天圍繞著老師不停地打小報告,小夥伴們會不會討厭這樣的孩子,而且老師會不會也反感這樣的孩子呢?當孩子出現這樣情況時,不妨去諮詢一下孩子的班主任老師,看一看孩子在幼兒園中是不是整天圍著老師轉,每天有無數個控訴去和老師說呢。

其實很多孩子都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比如在家中孩子如果養了一條狗狗,孩子可能會和媽媽控訴狗狗不好好吃飯,狗狗把口水滴在了地上,其實這就是一種打小報告的行為。而父母要了解到孩子為什麼喜歡打小報告?

孩子打小報告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第一,孩子打小報告能夠讓他的心理平衡。

很多孩子在抗衡其他小朋友的時候可能會沒有反擊之力,因此會受到一些傷害或者委屈。當孩子打小報告時,可以看到老師去批評或者指責這個小朋友,孩子的心中就會產生心理平衡,認為打小報告是自己還擊的一種方式。

第二,可以得到更多的關注。

在孩子的世界中很容易辨別出老師對眾多小朋友的評價。在自己打小報告的過程中,可以讓老師看到其他孩子表現差的一面,同時自己能夠貼上好孩子的標籤,這時就能獲得老師更多的關注這樣的孩子。往往內心深處更渴望別人的關心,甚至於希望父母和老師都能夠偏愛自己一切。生活中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孩子也會通過這樣的方式去實現自己的價值,打小報告變成了孩子最便利的一種方式。

第三,打小報告也是解救小朋友的一種方式。

小朋友在幼兒園當中也會交朋友,而當自己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最便利的方式便是去打小報告,這往往能夠幫助自己的小夥伴解決困難,同時還可以讓其他不喜歡的小夥伴接受老師的批評,這便成為孩子之間惡作劇以及解救的一種方式。

第四,打小報告成為了孩子和老師親近的一種關係。

其實孩子愛打小報告很大程度上和父母的管理是分不開的,父母如果是比較喜歡拉關係的這種人,孩子自然也會學著父母的方式,總認為在幼兒園中和老師打小報告,多說幾句話就是和老師親近的行為,而且可以讓老師對這樣的孩子另眼相看。其實這樣的結果只能助長孩子打小報告的風氣。而且很多父母也會把這種行為延伸到孩子那裡去。總是會通過背後和老師之間的互通,讓孩子去摸索到打小報告的實惠。

大多數孩子喜歡打小報告,是因為在家中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父母一再的縱容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而且對於孩子打小報告的行為很多時候還會給予鼓勵。一般家長也會教孩子一些在幼兒園中處事的策略。最常說的一句話便是有事找老師。每個家長都希望在沒有自己保護的情況下,孩子也能夠安全健康,所以,就希望孩子在生活中遇到問題去找老師,老師就能夠幫他解決一切問題,這很容易讓孩子形成依賴心理。

通過這些觀點來看,孩子喜歡打小報告並不能只是簡單的說好管閒事或者多嘴多舌。一定要能根據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原因,去找到真正的解決辦法,這能讓才才能讓孩子在道德和行為上有所改善。

怎樣改變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行為?

不論怎樣,打小報告都意味著一種無能,都表明了一種事實,在自己的能力不能達到之時,藉助其他強有力的人來控制別人。

第一,父母要教會孩子如何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小事。

父母要告訴孩子打小報告並不是唯一可以解決並保護自己的事。而是要學會自己去處理生活中的小事,將來長大之後自己才能夠處理更大的事情。

第二,父母面對孩子打小報告行為適當處理。

當父母聽到孩子向自己打小報告時,不能夠只是敷衍的答應,而是應該先充分的肯定孩子。當孩子能夠把這件事情和父母分享,先滿足了孩子被關注的心理需求,然後再去考察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在一件事情發生的時候,這件事情是不是應該由孩子來轉述,而且在處理這件事情的時候應該運用什麼樣的方法,父母應該運用正確地引導去教會孩子處理問題,而不是遇到事情的時候向父母來空速。

第三,學會化解打小報告的問題,不要讓孩子把它當成是殺手鐧。

當孩子向你控訴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父母可以用一些幽默的方式去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可有可無,慢慢的把大事化小,通常這樣的回答讓孩子變得覺得這件事情微不足道,所以,就覺得這樣的事情沒有必要去說。比如孩子在和你打小報告的時候,你可以很誇張的說,真的是這樣嗎?你是在開玩笑吧,慢慢只會讓孩子覺得這件事情沒有價值,自然在小事情上孩子就不會經常打小報告了。

第四,讓孩子去面對挫折。

很多孩子喜歡打小報告是因為自己和其他人發生了矛盾,而遇到了挫折來打小報告,這是最需要的是尋求幫助,父母要學會去撫平孩子的心情,在情感上保持中立,不要先給孩子判定誰對誰錯,冷靜的去處理問題,讓孩子自己來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引導讓孩子自己去獲得釋懷。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比如孩子在幼兒園中發生矛盾打架,要讓孩子自己想一想,除了打小報告之外,自己還有沒有解決辦法,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以及慢慢的理解諒解,克制自己的情緒。不要總是學著直面去傷害對方。

最後,父母不要成為那個愛打小報告的人,讓孩子學會打小報告,很多父母也會用這樣的方式去教育孩子。比如今天你不聽話,我可記住了,明天我就要告訴你的老師。孩子肯定是不喜歡這樣的方式的。偶爾的一次也許對孩子是警告,但經常用這樣的方式,孩子也可能會利用父母的這樣方式去做事情。讓孩子喜歡打小報告的心理,也許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對自己的行為加以考量,不要讓自己的錯誤方式被孩子全盤吸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兒童教育,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到大家。有相關育兒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