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差,生活中總有不如意,父母要怎麼解決?

2019-11-28   教育思呈說a

本文/思呈老師(原創)

孩子對於每一個家庭來說至關重要,在很多家庭當中,孩子都扮演著小公主,小皇帝的角色,一家人都要圍著這個小不點轉。但往往帶來的結果是什麼呢?孩子受不了一點委屈,遇到困難就喜歡哭鼻子。如果孩子一直這樣下去,以後如何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呢?怎樣才能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成為了很多父母的心病。如果在小的時候沒有給孩子培養好抗壓能力,在長大以後孩子只能夠逃避,在社會中也總是趨於弱勢,很難成為社會中有用的人才。而面對挫折教育,提高孩子的抗壓能力,父母應該怎樣做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很多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會有很多憤憤不平。認為所有的好事都應該由自己來承擔。比如幼兒園中經常會發現,一些孩子嫉妒別人參加各種比賽,由於老師沒有選他,就會出現一臉不服氣的樣子。如果老師和家長稍微安慰孩子,還可能哭泣不止。當孩子有這些行為,父母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抗壓能力,不僅很弱,而且不能夠正確的看待獎懲。得不到表揚就會失落,還會引起孩子的情緒問題,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而且遇到困難和挫折也是在所難免的,如果孩子長期這樣一定會影響孩子的心理素質。

什麼是挫折教育?

所謂挫折教育是指在正確的教育思想引導下,根據孩子身心發展和教育的需求,創設或利用某種情景,提出各種難題,讓孩子通過動腦動手來解決矛盾。從而使他們逐漸形成對困難的承受能力和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培養出一種迎難而上的堅強意志。而在培養孩子抗挫能力的同時,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麼脆弱。面對幸福的生活以及充裕的物質生活,孩子為什麼這麼怕打擊?

為什麼孩子的抗壓能力這麼差?

第一,父母的過分包辦。

父母對孩子的疼愛要有尺度,如果一味的包辦,只會讓孩子遇到事情的時候想要逃避。當稍稍有一些困難時,父母想孩子只會想著讓父母去幫助自己完成,而且自己的內心總是有打退堂鼓的意思。在孩子的內心,父母就是自己的依靠。

第二,缺失父母的陪伴。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人。很多父母由於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孩子,便會用物質來彌補孩子,而在孩子的世界中物質生活不是最關鍵的。而當物質生活充裕時,會給孩子養成為所欲為的壞習慣,要什麼有什麼內心從來不懂得珍惜。

第三,孩子的忍耐程度很低。

對於孩子的抗挫能力來說,除了後天的因素以外,先天因素也占了很大一部分。即使是同齡的孩子,面對同樣的事情也會有不一樣的想法。很多時候孩子的性格也會決定孩子的抗挫能力,以及孩子如何去表達問題,也會影響孩子對問題解決的看法。

階段性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應該用什麼樣的方法?

嬰兒期——學會保護孩子

孩子在嬰幼兒時期,是最需要讓父母保護的,這時候一定要讓孩子建立起對父母的歸屬意識,以及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認為他是家庭中的一員。同時也能夠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慢慢的讓孩子感受他和同齡人是平等的,養成一種對家庭的責任感。

幼兒期——讓孩子感受情感

孩子開始進入了獨立性與抑制能力的發展,自我意識逐漸完成,這階段給孩子灌輸一些簡單的思想。比如龜兔賽跑在比賽當中會有輸有贏。堅持到底那一個會贏得最終的勝利。在比賽的過程中只要努力了都會有結果,通過一些小故事來引導孩子給孩子灌輸一些簡單的思想,讓孩子對抗所能力有基本的認識。

學齡期——讓孩子懂得其意義

學齡期的孩子思維發展比較活躍,情感意識也比較強烈,這使得孩子一邊性強而且容易衝動,已經對社會對環境,對家庭有了自己的心裡感受。這時對孩子的培養進入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要讓孩子懂得其重要意義,更要讓孩子知道為什麼要學會抗挫能力,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學會接受別人的好與不好,更能夠接受別人的批評與教育,也要能夠看到別人的優秀。

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父母要找到適合的方法。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所以,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會起到這關鍵性的作用。

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

第一,給孩子適度的愛。

過度溺愛只會影響孩子的成長,甚至會給孩子一種錯誤的優越感,父母一定要學會給孩子適當的愛,減少對孩子的溺愛程度,這樣在生活中孩子也能夠學會自我去體會事物的發展過程,同時也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挫折。

第二,學會讓孩子的情感得以釋放。

父母要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不要總是主觀對孩子進行猜測,更不要對孩子有階段性的批判,比如孩子的青春期這階段很容易讓孩子引起反感,父母要學會多注意孩子的情感釋放。面對不好情緒的時候,一定要給孩子過多的關注,這才能引導引導孩子的情緒從消極走向樂觀,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面對挫折的時候總是會有很多負面情緒隨之而來,這時父母要學會鼓勵孩子。遇到每一件事情的時候,如何去處理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是什麼樣子,學會用陳述的方式去讓孩子自我感受,不要給孩子更多的意願強加,更不要給孩子更多的個人主觀意思。引導孩子從他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這也能夠打開孩子的思路,讓孩子的視野變得更加寬闊。

第三,學會讓孩子宣洩情緒。

遇到挫折的時候往往負面情緒比較多。不論是遇到委屈,遇到困難,宣洩出來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學習之後學會去安慰孩子,比如陪他做遊戲,講故事或者陪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這是一定要掌握原則,並不是毫無底線的去順從孩子,一味的遷就孩子。這不能夠真正的解決孩子的問題,一定要掌握底線,讓孩子有規則意識的去宣洩。

第四,告訴孩子輸並不丟人。

在孩子的世界中往往遇到的一些挫折,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比賽成績不理想,預期沒有自己想像的好,在這些小挫折當中一定要告訴孩子,輸並不可怕,只要努力了就是好的結果,加快孩子的心理成熟能力,不斷的讓孩子去適應環境的變化。這也能夠讓孩子更好的學會自我控制情緒。同時讓孩子的人際關係和心理承受能力都變得越來越好。

提高孩子的抗挫能力,無非是讓孩子的抗挫意識和忍耐程度不斷提高。當遇到挫折的時候,學會找到解決的辦法,陪孩子共同去面對,讓孩子不斷嘗試,解決問題之後,孩子才有面對更多挫折的自信,未來即使有再多的挫折,孩子也會勇往直前的。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我是思呈老師,專注於兒童教育,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贊分享,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到大家。有相關育兒問題也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將為您一一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