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頂嘴,是因為想要「自己決定」

2019-09-19   黃勇樂說育兒

說到孩子想要的東西,多數人會想到玩具。

確實,愛玩是孩子的天性,玩具當屬他們最愛。 但根據觀察發現,除了玩具,還有一樣東西是孩子非常想要的,那就是決定權。 孩子很喜歡自己決定一些事。

我常常陪兒子看繪本。

有時候,我會根據他最近的情況,挑選一些適合的繪本,陪他一起讀。

比如,他最近愛發脾氣,我會帶他看《情緒小怪獸》 ;他對小豬佩奇感興趣,我會帶他看不同的小豬《奧莉薇》 ;過節時,帶他看傳統的繪本《老鼠娶新娘》……

但後來,我開始發現,他想要自己決定自己要讀什麼。 「媽媽,我不想看這本,換一個好嗎?」 「媽媽,我更想看那本。」 出去買零食也是,他也要發表自己的看法:

「媽媽,我想要吃這個。」 記得有一次,我帶他去買鞋。

他看中了一款白色會發光的運動鞋,但我覺得小男孩穿白色會容易髒,就建議他選擇另外一款顏色深的。

結果兒子非常生氣地反駁道:「這是我的決定。」 他奶奶聽到了,對他說,不許和大人頂嘴。

其實,對於他的「頂嘴」,我反倒有些欣慰。因為這代表著他有了獨立思考和自我選擇的意識。

最後,我們買下了那雙白鞋,並約法三章,當這雙白鞋子髒了以後,他需要自己親手將鞋刷乾淨。

還記得有一次在披薩店,遇到一家三口在點餐。

孩子想單獨點一份,她媽媽不允許,理由是吃不完。

孩子就說:「我不想吃那個披薩」,媽媽白了眼孩子說:「你這披薩這麼小,價格還那麼貴,不划算!」 點完餐孩子情緒一直不好,哼哼唧唧。

最後被媽媽吼了幾句後才安靜下來。

我在想,如果那個孩子當時硬核地說「我決定要吃這份小披薩」,結果會怎麼樣呢? 父母應該有些生氣吧。

因為在有些家長看來,否定大人的話或不分是非黑白的頂嘴,都是不聽話、叛逆的行為。

《孩子頂嘴,父母怎麼辦》一書的作者在書里說:「頂嘴是一種不尊重人的行為,它會使孩子失去父母、朋友的尊重。」

大多數父母都不太喜歡自己的孩子頂嘴,其實有時候我也是。

兒子每次和我唱反調,否定我的話時,我也會想要駁回來。 為什麼孩子否定我們時,父母下意識就會想要反駁呢?

我仔細復盤過自己的內心,發現還是不希望權威被挑釁的成分居多。

畢竟我是媽媽,怎麼能被一個孩子牽著走呢。因為有這種心理,所以它驅使我要反駁孩子。

不過,我也會反過來復盤孩子的感受,發現他們愛頂嘴是不滿的表現居多。

我留意過兒子,他有一種長大感,還常常用「小時候」來回憶自己的過去。

對於現在,他總覺得自己長大了,可以做很多事,決定一些事。所以我反駁他的話時,他就很生氣想要反抗。

有意思的是,復盤完兩個人的內心想法,再回過頭來看我們之間的爭議,我發現,其實我和兒子之間的矛盾,實則是權力之爭,各自都在爭取自己做決定的權利。

我不希望自己成為控制型媽媽,所以會有意識地退讓,允許兒子在不觸碰原則的前提下,自己做主。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觀察過孩子,他的決定都有自己的理由和思考。

有時候,孩子頂嘴,並不是他不聽話,故意和父母反著來,而是他們的想法和父母並不一樣。

《奇葩說》里,辯手傅首爾曾說過這樣一件小事: 她給兒子買了2000多塊的名牌鞋。 但兒子一點不領情,說丑,死活不穿,因為上面沒有鎧甲勇士的圖案。

而兒子心儀的鞋子,只要35元一雙。

所以,很多時候,父母心中關於「好」的標準,和孩子眼中的標準是不一樣的。

孩子頂嘴,是因為他有自己的思考在裡面。

可能在大人看來,2000多元的名牌鞋,很貴、很有品質、很有面子。

但孩子眼中卻沒有那麼多貴賤概念,他喜歡有鎧甲勇士的鞋,即使是便宜的地攤貨,穿著也開心。

我們能說孩子幼稚,卻不得不在了解他們的想法後,會覺得其實他們的想法也有一定道理。

仔細想想,孩子愛頂嘴,總和我們對著干,終其原因還是因為我們沒有了解他的想法和決定,是我們的獨斷和否定惹怒了孩子,才激發了他們的對抗情緒。

對於這點,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只要不涉及到原則,隨他自己去決定。

大人都希望對生活有掌控感,孩子作為獨立的人,也需要有一定的自主權。

當你的孩子要做出某個選擇和決定時,先不要急著否定,請他說出自己的理由,你應該能發現不少有趣的想法。

假如你和你的孩子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廝殺」,試試「隨他去決定」的方法吧,一定能幫你省去不少口舌。

在不違背原則的前提下,一些無關痛癢的小事,讓孩子自己學著做決定。

畢竟,父母放棄全盤控制,孩子才能獨立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