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很多家庭都迎來了新成員。
但盲目從眾生二胎,各式各樣的家庭問題,也隨之而來。
李阿姨今年65歲了,退休以後的生活,就是買菜、做飯、幫兒子帶娃。
因為想要湊一個好字,兒媳生了兒子後,又被催著生了二胎女兒。 本以為是件開心的事,可自從二胎來臨,經濟壓力驟然增加,為了生活,小兩口都努力上班,帶孩子的任務就交給了老人。 李阿姨年紀不小了,一個人既要照顧兩個孩子,又要做家務,每天累得腰都直不起來,時間一長,真的有些吃不消。
李阿姨的經歷,在如今這個社會絕對不是少數,國家全面開放「二孩」政策,老人成了帶孩子的主力軍。
根據中國老齡中心的調查,目前我國幫助子女照顧孫子女的老年人比例達66.47%,隔代教育引人深思。
這批老人,小到50多歲,大到70多歲,本該是安心養老的年紀,卻透支著衰老的身體帶娃。
儘管很多老人都是心甘情願地付出,可帶孩子的這份辛苦,再加上隔代教育的弊端,很多父母辛苦一輩子,到了老了,還要看兒女的臉色。
所以,就算父母催著你生二胎,為了他們的晚年健康,作為兒女,也要考慮清楚父母的身體狀況適不適合帶孩子。
如果不能保證,還是不要盲目生二胎。
梁女士發現女兒經常看不清路而跌倒,就帶她來到眼科醫院接受治療。 經過視力測試之後,女兒的視力竟然只有0.1。
但很奇怪的是,醫生給女兒做散瞳驗光,卻顯示她的視力沒有任何毛病。 原來,在醫生的詢問下得知,大女兒覺得自從有了二胎,媽媽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弟弟身上,而自己遭受了冷落。
這直接導致她出現了「癔症性眼盲」,有時候樓梯上著上著,就會嗵地一聲摔倒。
梁女士也不是故意忽略大女兒的感受,但有了二寶,放在老大身上的注意自然會被分走。
孩子的世界都是自私的,他們在7歲之前,還不太願意與人分享,更別說他們最在意的父母的關注。
如果孩子認定了自己最親的父母偏心,他會感覺自己被忽視、被貶低,在所依賴的人心中沒地位,他的自尊與自信會因此受到極大的壓抑,他的性格也會變得自卑、敏感。
對父母也會滋生牴觸情緒,輕則不聽話,離家出走;重則敵視、怨恨父母,甚至有自殺的念頭!
如果你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我勸你還是不要盲目生二胎。
知乎上有一位奶爸,分享了妻子生完二胎的感受:
「前幾天和老婆一起帶娃散步,老婆說她不知道自己是抑鬱還是怎麼,每天都很難受,想著帶著兩個娃死了算了,一了百了。
每次只要走上高層樓房都想跳下去。
我知道,她是因為剛生了二胎的原因,得了產後抑鬱。
老婆天天起夜喂奶,經常半夜哭泣崩潰,我也就只能靜靜地睜著眼睛,聽著這一切的發生,默默地翻身幫她拿個紙巾,拿點東西,兩個人都很無奈吧。
在這種壓抑生活下,我們偶爾會吵架,但是都不太敢觸碰二胎這個話題。
你問我後悔生二胎嗎?嗯!每天都在後悔!如果當初不生,我和老婆的關係,大概也會好很多。」
生二胎,絕對是一件最考驗夫妻雙方感情的事情。
這位奶爸,雖然沒有和老婆吵,老婆也沒有鬧著要離婚,但是兩人的情感生活已經被生活壓力、精神壓力榨乾。
看文章在馬伊琍懷二胎時出軌就知道,夫妻感情不牢固,千萬別盲目生二胎。
有一句話說,如今生二胎不是家庭問題,而是經濟學該考慮的問題了。
以前養育成本很小,但如今,從奶粉到學費到特長班,養孩子就成了無底洞。
而生二胎,媽媽勢必要暫時停止工作,這個時候,就要考慮老公的經濟實力,是否允許你們生二胎。
其實很多媽媽的產後抑鬱、夫妻感情不和,都可以靠金錢解決,住月子中心,得到專業的產後恢復訓練,請月嫂帶孩子,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每一個生過孩子的媽媽,都像在鬼門關走了一趟。
在知乎上,關於生二胎的問題,一位媽媽感觸頗深:
有一件讓我心有餘悸的事,當年27歲生完老大,出了月子,沒幾天就恢復得差不多了。
但是當35歲生完老二之後,全身就開始酸痛,每個關節都痛,痛得夜裡從夢裡醒來。
但如果身體並不允許,生二胎之前,媽媽們最好考慮清楚。
最後,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媽媽尊重爸爸,爸爸愛媽媽,而一個不幸的家庭,也是孩子的噩夢。
如果讓孩子出生在一個不幸福的家庭,會毀了孩子。
更不要想著用孩子來填補夫妻感情的漏洞,這個洞只會越來越大。
生孩子不是兒戲,每個家庭對於生二胎的觀念也不同,量力而行,對任何一代人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