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正在測試一種由TDF、拉米夫定、DTG組成的緩釋注射製劑。每日口服這三種藥物(TLD)是全球廣泛使用的抗病毒治療方案。
據發表在《愛滋病》雜誌上的研究顯示,Simone Perazzolo博士使用了新型藥物組合納米顆粒技術,該技術可將水溶性和不溶性藥物組合在一起,以生產需要較少頻率給藥的抗病毒藥物。儘管這些藥物的物理和化學性質不同,但研究人員能夠將TDF、拉米夫定、DTG穩定並組裝成一種適合皮下注射的劑型,他們稱之為TLD-in-DcNP。
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與其他一些長效藥物不同,這些藥物會形成一個「倉庫」,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釋放藥物,TLD-in-DcNP會被淋巴系統迅速完全吸收,在注射部位沒有明顯的滯留。
一項早期研究將TLD-in-DcNP給予了猴子,與溶解在液體中但未配製成納米顆粒的相同藥物比,使用了納米顆粒技術的所有三種藥物都表現出長效特徵。單次注射後,血漿中維持了四周高於預測有效濃度的藥物水平,細胞中的藥物暴露水平甚至高於血漿。
TDF和拉米夫定對B型肝炎病毒(HBV)也有活性,這使該方案也適用於愛滋病毒/HBV合併感染的人。此外,皮下注射可能允許自我給藥,而不是必須由衛生保健提供者進行肌肉注射。
目前TLD-in-DcNP製劑必須每個月給藥一次,但藥物能在一天內達到最大濃度,而每隔一個月給藥一次的卡替拉韋+利匹韋林大約需要一周,而且TLD-in-DcNP這種常見的、耐受性良好、生產成本低的長效藥物方案覆蓋面可以更廣。
另一個來自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小組正在開發拉米夫定的水凝膠劑型。水凝膠具有獨特的吸水特性,使其具有果凍般的稠度。研究人員將拉米夫定轉變成聚合物,或大分子鏈,根據溫度、pH值和其他條件粘在一起或分開。
注射後,溶液自組裝成凝膠,在注射部位附近停留,並在六周內緩慢釋放藥物。據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雜誌》上的研究顯示,Honggang Cui博士及其同事將拉米夫定水凝膠注射到小鼠背部。單次注射後有效藥物濃度在血漿中保持了42天,在淋巴結、肝臟和腎臟等組織中甚至保持了更長時間,而沒有水凝膠注射的拉米夫定僅3天就無法檢測。
「在血漿中保持42天的高藥物水平令人印象深刻。但在未來,我們希望它會更長,」Honggang Cui博士說。研究人員認為,一種優化配方可能實現幾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給藥間隔。水凝膠注射劑完全由治療劑本身組成,可以簡化監管審批。研究團隊計劃用其他藥物測試這項技術,它可能會適用於PrEP以及愛滋和B肝治療。
更持久的愛滋治療和預防技術正在開發中,據今年的逆轉錄病毒和機會性感染會議報道,研究人員正在測試植入皮膚下的小型植入物,其作用方式類似於長效避孕藥。有研究團隊測試了含有islatravir(默克公司的實驗性核苷逆轉錄酶易位抑制劑)的可重複填充植入物,該植入物可以持續使用數年,還有團隊評估了可生物降解的植入物。這兩種植入物都可以保護雌性猴子免於陰道感染病毒,可重複填充的植入物也能保護雄性猴子免受直腸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