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早上,就在辦公室聽到了同事小李的抱怨:
我家姑娘,明明小時候跟我最親,是我的貼心小棉襖。可是現在,剛剛上了初中,跟我的關係就不那麼好了。
每次出門,都想讓她媽媽作陪;每次聊天,也是主動找她媽媽……
說真的,看著她跟媽媽「友愛」的畫面,內心多少還是有點吃醋的。
要知道,小時候我跟女兒的關係,要比她媽媽跟她的感情更好。也不知道啥時候,跟女兒之間的感情就變了……到底是女兒長大了,還是其他原因呢?
看著有些焦躁的小李,問了他幾個問題:
「你覺得,你跟女兒之間的相處,跟小時候有哪些不同嗎?」
「你在教育女兒的時候,語氣和態度,有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呢?」
「你有沒有觀察過,女兒跟媽媽相處的時候,有沒有特別不一樣的地方呢?」
思慮再三,小李認真的回答:
「我們家跟別人家恰好相反,孩子媽媽性格比較慢,反倒是我比較著急。」
「有時候跟女兒聊天,難免會有些性格急躁,剛開始女兒還能聽兩句,後來就不想聽了。」
「尤其是初中之後,生怕女兒出現早戀問題,所以每天都想給她丁寧無數次……」
聽完小李的話,就知道問題出在那裡。在父女相處中,小李確實是個盡職盡責的爸爸,但是他用錯了方式。
步入初中,說明女兒已經進入青春期。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聽爸爸嘮叨,不喜歡聽他說亂七八糟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小李沒有學會溝通,只是學會訴說而已。在整個父女溝通時,一直都是他絮絮叨叨的輸出,女兒怎麼會不厭煩呢?
小的時候,女兒的想法比較簡單,反倒覺得經常跟自己聊天的爸爸更好一些。可是大了,她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自然也就不喜歡爸爸了。
跟青春期的女兒相處,爸爸們要牢記這些點
1、多一些信任
相信所有的爸爸都一樣,擔心女兒在青春期的時候,突然就情竇初開,突然就遇到喜歡的男孩,突然就陷入早戀……
不想讓女兒早戀的方式有很多,但絕對不是像小李一樣,每天無數次的提醒女兒。要是碰上叛逆的孩子,爸爸不讓做的事情,非得去做呢?反而,更容易適得其反。
對於青春期的女兒,爸爸們請多一些信任,要相信自己認真教育的孩子,懂得什麼最重要,知道什麼年齡段該做什麼。
2、多一些尊重
相較於男孩來說,其實青春期的女孩更敏感,甚至還特別脆弱。父母不經意間的一個小舉動,就可能讓他們胡思亂想。
所以說,給孩子多一些的尊重,讓她們感受到來自家人的溫暖。青春期,渴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渴望自己的小想法被認可。
其實孩子要的並不多,就是有空間和被認可。可偏偏如此簡單的小心愿,很多父母都借著「為你好」的旗號,硬生生剝奪了孩子的想法。
3、多一些理解
大家都是從青春期走過來的,為什麼只看到孩子的叛逆和不聽話,卻忘了想當年自己也是如此的叛逆,如此的不聽話,也讓自己的父母特別生氣呢?
聰明的父母,一定會理解孩子青春期所有的小九九。哪怕他們偶爾的叛逆,也會被父母坦然接受,因為這是青春期必經的過程。
理解,從來都不是嘴上說說那麼簡單,而是在生活中的小細節里,接受孩子。父母會發現:當孩子被理解之後,好像也沒有那麼叛逆了。
4、多一些溝通
其實很多爸爸都意識到了溝通的重要性,畢竟這是維繫父女感情的好的方式。可是,很多爸爸卻從一開始,就弄錯了方向。
所謂溝通,從來都不是單方面的敘述,或者下命令,而是父女雙方都能積極的表達想法,把對方當成真正的「同齡人」,沒有秘密的那種。
合格的爸爸,一定要先學會傾聽,認真聽完女兒心底的聲音,然後再給予回應。無論是女兒想要幫助,還是僅僅只想傾訴,爸爸都能成為她們最堅實的後盾。
寫在最後:不是女兒跟爸爸不親了,而是爸爸們在愛女兒的時候,方式有了猛烈了。尤其是青春期之後,女兒有了很多小情緒,爸爸可能沒有那麼細心,所以忽略了這些小情緒。這個時候,記得要讓媽媽當做情感紐帶,趁機增進一家人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