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認為,孩子只要大一點,帶娃路上就能省心一些。直到經歷了「可怕」的兩歲,才意識到自己的想法有多離譜。
妞妞媽媽怎麼都想不到,家裡乖巧的狗狗會「離家出走」,原因居然是被女兒欺負。狗狗寧可呆在家門口,也不願意回家,這讓妞妞媽媽哭笑不得。
除了「欺負」狗狗,兩歲多的妞妞還會跟媽媽「吵架」,會在家裡搞破壞,甚至還會在外面「欺負」別人。
也是這一刻,妞妞媽媽相信別人說的那句話:兩歲,是最「可怕」的年齡,要學會跟孩子鬥智斗勇。
為何兩歲「可怕」,原因出在哪裡?
「可怕」的兩歲,並非字面意義上的恐怖,而是指兩歲的孩子,突然之間從「小天使」變成「小惡魔」,出現了一系列讓人頭疼的行為。
原本溫順可愛,突然之間就變得固執己見;原本乖巧聽話,突然之間情緒波動就變得非常大。拒絕跟父母合作不說,時不時還會帶著一些攻擊性,讓人措手不及。
孩子之所以變得「可怕」,是因為他們長大了!沒錯,這一系列的變化就是在告訴父母:我們長大了,別再把我們當孩子看待了!
原因一:自我意識開始覺醒
兩歲,正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的關鍵時期。這一年開始,孩子開始意識到「我」的存在,試圖通過自己的行為舉止讓周圍人明白。
之前,孩子們習慣於簡單的模仿和順從,可現在他們更希望按照自己的意願行事,想證明自己的獨立性。
原因二:表達自身的情緒
隨著認知能力的提升,孩子們開始學會用更複雜的方式表達情感,哪怕這些方式在父母眼中是「搞破壞」。
只不過現階段,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和情緒調節能力還未完全成熟,他們沒辦法準確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感受,才會做出很多讓人招架不住的事情。
原因三:初步學習規則
兩歲的孩子,正在慢慢學習社會規則,部分父母開始對他們有要求,趁此機會想培養他們的規則意識。
聽著周圍人的要求,孩子們開始意識到周圍人的期望,慢慢就有些不適應。想要遵守規則,卻怎麼都做不到,這種矛盾感讓孩子表現出強烈的反抗意識。
應對「可怕」的兩歲,只需做好這些事
1、提供穩定的情緒環境
面對孩子的情緒波動,很多父母怒火中燒,壓根控制不住自己的暴脾氣,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
看到孩子撒潑打滾,父母應該先保持冷靜和耐心。對於孩子來說,一個穩定、充滿愛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情緒健康極為有利。
父母一定得記住:以暴制暴解決不了問題,以柔克剛才是最佳的應對策略。孩子情緒不好,那就先讓他們發泄出來,等到平靜之後再進行教育,效果更好。
2、尊重孩子的選擇權
教育路上,尊重孩子的意願和選擇,是父母應該學會的頭等大事。當然,前提是要在合理範圍內。
聰明的父母會給孩子選擇,給他們提供可以選擇的範圍,孩子只需二選一就好。既能快速解決他們面臨的難題,又能讓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一舉兩得。
不知道穿什麼樣的鞋子,那就認真的問孩子:想穿紅色還是藍色?給他們兩個選擇,很快就能解決問題。
3、明確規則與界限
雖說要尊重孩子的獨立性,但必要的規則和界限,也是不可或缺的。兩歲,正是養習慣的時候,父母可不要心慈手軟。
明確告訴孩子:哪些行為可以接受,哪些行為不能接受,讓他們在心理有個界限。這樣的話,孩子在做事情之前,內心就會提前有規劃。
若是孩子違反了規則,那父母適時的引導糾正和懲罰,也是不能少的。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有些事情不能做,不然會為此付出「代價」。
4、提升溝通能力
兩歲的孩子聽不懂大道理,但是簡單的事情,他們完全可以聽懂。父母要做的,就是用孩子能夠聽懂的方式,跟他們進行溝通。
當然,不要試圖跟兩歲的孩子講道理,畢竟他們聽不懂,最後可能會搞得兩敗俱傷。父母只需要能耐心傾聽孩子的需求和感受,就已經打開了溝通的橋樑。
當親子溝通變得順暢之後,父母也要認真教會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感,幫助他們提升溝通能力。
寫在最後:「可怕」的兩歲,是每個孩子成長必經的一個階段,只要父母能找到合適的方法,這個階段都能輕鬆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