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胎生了女兒,孩子爸爸特別高興,恨不得立馬抱著女兒出門「顯擺」,讓周圍鄰居都知道這個喜訊。
好幾次,都想趁著媽媽不注意出門,好在每次都被及時發現。孩子爸爸想要「顯擺」的心理家人都可以理解,畢竟這是他盼了好幾年的「小棉襖」。
可問題是,女兒還沒有出滿月,就算外面的天氣再暖和,也不能帶娃出門,這是最基本的常識。
未出滿月的寶寶,千萬別帶出門
42天之內的寶寶,都屬於新生兒,他們的免疫系統實在太弱,帶出門後的風險太大,希望父母不要拿小寶寶的健康開玩笑。
小月齡的寶寶,他們對外界的細菌、病菌等微生物的抵抗力比較弱,若是早早接觸過於複雜的環境,會增加他們生病的風險。
可能有老一輩人會反駁:小寶寶哪有那麼嬌嫩,我們小時候帶娃早早就出門,誰會在家裡一直照看啊?
想說的是:外在的環境一直在變化,小時候的空氣品質是現在沒辦法比的。新的時代,自然要用新的育兒觀念去看待問題,不能一視同仁。
而且,寶寶也不是所有的天氣都能出門,這一點父母也要注意!最起碼,要確保寶寶完成基本的疫苗接種,且在天氣溫和、空氣品質比較良好的情況下,才考慮讓他們出門。
在這裡要清楚一點:出門,是有時間限制的。外在因素再好,小月齡寶寶出門的時間都不能太長,只能進行短暫的戶外活動,就需要將他們帶回家。
和吃奶粉、吃輔食一樣,小寶寶出門也講究循序漸進。每次慢慢增加外出時間,給寶寶身心雙重的適應能力,讓他們慢慢適應外面的世界。
不宜過早抱出門,主要是基於這三點:
1、健康因素考慮
寶寶的抵抗力實在太弱,過早帶他們出門會增加感染疾病的風險,這一定不是父母想要的結果。
再加上寶寶的體溫調節能力比較弱,對溫度變換的適應能力有限,過熱、過冷的環境都會對他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2、心理影響考慮
大家會發現,年齡越小的寶寶,他們對媽媽的依賴越強。這是因為他們只熟悉媽媽的味道,自身的安全感也沒有完全建立導致的。
若是早早將他們帶到室外,很可能會刺激到寶寶的情緒,讓他覺得特別不安和焦慮。次數多了,會破壞寶寶的安全感建立,不是一個好現象。
3、成長節奏被打亂
有些寶寶出生後很喜歡睡覺,除了吃奶和換紙尿褲外,其他時間都很乖巧;而有些寶寶恰好相反,睡覺的時間少得可憐,還鬧騰地厲害。
這說明每個寶寶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節奏和規律,要是早早把寶寶帶出門,可能會打亂他們的作息習慣和生活規律,對他們的生長發育有影響。
出門前的三部曲,一定要安排到位
1、逐步適應
第一次帶寶寶出門時,最好選擇環境比較簡單,離家比較近的地方。一旦發現寶寶有不適應、不舒服的地方,也能第一時間回家,減少他哭鬧、煩躁的幾率。小區內的花園,就是最適合寶寶初次外出的地方。
每次出門的時間不固定,可以根據寶寶的反應和狀態靈活調整。只不過在出門之前,父母要做好心理準備,以及各種應對措施。如果寶寶不滿意怎麼辦?如果寶寶不舒服,又該如何處理。
2、注意保暖與防曬
新生寶寶的皮膚很嬌嫩,尤其是他們之前沒有過出門的經驗,皮膚也沒有被外界陽光刺激,更要做好防護才行。出門之前,根據季節的變化,作好相應的保暖和防曬措施,真的很有必要。
夏季,最怕的就是太陽直曬,使得寶寶嬌嫩的皮膚被曬傷,所以遮陽帽、遮陽傘等工具不能少;冬季,側重點應放在保暖上,外出時儘量多穿一件外套,避免寶寶受涼後感冒。帶寶寶外出,是希望他們吹吹外面的風、曬曬外面的太陽。
3、親子間多互動
很多寶寶不喜歡外出,因為在外面他會害怕,覺得周圍都是陌生的人和環境,特別緊張。這個時候,父母不能光想著讓他們接觸外界環境,而忽略了對寶寶心理健康的關注。要時刻關注他們的情緒變化,及時給予安撫,別讓寶寶有牴觸心理。
別看他們年齡不大,但寶寶已經慢慢有了自己的小思維,他們什麼都懂。在外面,父母更要跟寶寶互動,適當的引導他們觀察周圍的事物,用溫柔的語言描述給他們聽,能更好地激發寶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寫在最後:家有小月齡寶寶的父母,別急著帶娃出門,先將他們養在溫室里,40多天後在帶出門,一樣可以「驚艷」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