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宇,為什麼總演「擰巴」的人物?

2020-11-13     文娛頭版

原標題:章宇,為什麼總演「擰巴」的人物?

在生活中,已經和劇中人「過招兒」。

《風平浪靜》自今年在上海電影節和平遙影展亮相以來,話題很熱。電影講述了一個典型的悲劇故事:高三優等生宋浩保送名額被替換,且意外捲入一樁殺人案,不得不連夜出逃、遠走他鄉。15年後,因為母親去世,他重回故土,試圖步入正軌的努力被陳年舊案一次次掣肘,最終用自己和父親的生命完成了救贖。

11月6日,《風平浪靜》全國公映,演員的表演帶動很多話題。其中,章宇(飾 宋浩)的表演直接牽動著影片敘事的走向,自然受到各樣點評。

石雕廠內巨大的石塊突然落地,象徵著青蔥年代的大門戛然關閉,灰塵瀰漫間,章宇面無表情、眼神漠然,似有若無的表演中流露出心靈抑鬱的顯影。

這是章宇給宋浩的出場方式。

0

1

「性感,是一種誇讚」

在各種點評中,「性感」二字被網友多次提及 。「性感,是一種誇讚,通過內心把人物魅力散發出來。」《風平浪靜》監製黃渤這樣概括章宇的表演。

如何理解這個「擰巴」的人物?「有一個斯巴達的男孩,他偷了一隻狐狸,藏在衣服里。狐狸會瘋狂啃咬他的肉,但因為這個狐狸是偷來的,他只能一言不發忍著,直到皮肉全部都被啃爛。但他不想暴露偷竊的這個行為。這個寓言的內核,跟宋浩是一樣的。」章宇對宋浩行為邏輯的理解,令他找到了進入角色的「鑰匙」。

從初登場時的漠然,到感情有突破時的瞬間釋放,再到最後的突然爆發,隨著劇情的推進,章宇的情緒不斷累積。

影片後半段,宋浩被好友李唐栽贓害死了萬小寧,在雨夜裡連忙掩埋了屍體,而後陷入痛苦的深淵。第二天宋浩來到碼頭,坐在廢棄的船上,面無表情,渾身顫抖,失手殺人的驚慌失措和對女孩的愧疚感,都集中在了紅腫的眼睛和空洞麻木的眼神上。

電影《風平浪靜》截圖

章宇用克制的方式,表現了人物的內心狀態:表面風平浪靜,內心早已波濤洶湧。

《風平浪靜》中,妻子潘曉霜是宋浩灰暗人生的最大亮色,章宇對兩人之間愛情戲的處理,很有層次感。

同樣是面無表情,在兩人作為老同學的久別重逢戲碼中,章宇的表演不露聲色,言談舉止表現拘謹而尷尬;雨中開車回家,只敢用餘光瞥向潘曉霜;在收費站向潘曉霜求婚,酸奶定情的橋段,眼神中釋放出了難得的光亮。

因為知道人物背負著命運帶來沉重包袱,章宇採用了內斂方式表達角色的情感。

通過「風平浪靜」樣的演繹塑造擰巴、悲情的人物,他在早期作品中就嘗試過。

《大象席地而坐》中的混混於城,身處社會底層,以自己的方式拒絕著整個世界。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愛情,就與好朋友的妻子偷情尋求刺激。東窗事發,他躲在房間的角落,靜靜地等待著朋友找到自己。

電影《大象席地而坐》截圖

章宇漠然的深情裡面透露出了一股野性,絲毫沒有窘迫感,傳遞出了濃濃的厭世情緒。

《我不是藥神》中他飾演身患白血病的孤僻男孩,研究劇本後,他嚮導演要求,把15句的台詞縮減到11句。在影片結尾,面對警方的追查,黃毛決定犧牲自己,保護程勇,讓其他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那個含淚的笑容,賦予了人物獨特的靈魂,性格孤僻的黃毛,熱情、勇敢、仗義。

電影《我不是藥神》截圖

《無名之輩》中,他飾演悍匪胡廣生,通過一系列笨拙的行為塑造,加強了影片的喜劇效果。而望向女主的柔情眼神,一下了道出了胡廣生的真心,產生擊中人心的力量。

每個角色都是小人物,但演繹不能雷同,這種可以融入角色內心的能力,如何練就?

0

2

「每個角色里都有自己的影子」

章宇經常飾演在困境中掙扎的小人物,或是事件性的困境,或是精神上的困境。表演的方式,可能與章宇的個人經歷有關。

1982年,章宇出生於貴州都勻,從小頑皮淘氣、成績不好。高考時為了能有個大學學歷,報考了入貴州大學藝術學院表演系。沒想到,章宇找到了唯一可以專注做下去的事情,在表演中充分釋放了自我。

畢業後,他進入貴州省話劇團,工作清閒,待遇尚可,但是每天迎來送往的應酬和重複性的演出,讓章宇心生厭倦。2008年,章宇主演的小品《美麗的山坡》獲了獎,開始各地巡演,一遍遍重複著相同的劇情和台詞。章宇試圖「因地制宜」,尋求突破,同事以嫌麻煩為由拒絕了他。

有一天,章宇坐在休息的大巴上,「立刻想走」的念頭沖了出來。回到家裡,翻看之前的筆記本,上面寫了一句話:2008年我應該在北京。章宇隨即寫了一封「極不靠譜」的辭職信——

「由於本人對藝術事業的狂熱追求和對藝術實踐的極度渴望,以及自身的生存現狀,經思忖,決定去北京一邊掙錢,一邊學習。特此向團部申請辭職。」

信終究沒有寄出去,章宇以請假為由直奔北京,於是,不是辭職,而是直接被劇團登報開除。

離開小城市和體制內的安穩工作,試圖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解決精神上的困惑,滿懷理想主義……最初的北漂生涯很難捱,戲少、片酬低,每個月交房租的日子就是最焦慮的時候。在某種層面,章宇和他所飾演的小人物從這時開始「結識」。

0

3

「拍戲之外的曝光,是自我消耗」

拍戲之外,章宇一直抗拒與鏡頭相處,幾乎拒絕所有視頻採訪。面對鏡頭,只有在角色里才能給他安全感。他認為拍戲之外的曝光,是一種自我消耗。

2018年,他參演的《大象席地而坐》獲獎無數,《我不是藥神》《無名之輩》先後票房大爆,短短几個月的時間,一直籍籍無名的章宇被觀眾所熟知。很快,許久不聯繫的人如潮湧來,鄰居、親朋好友,以及只在五歲時見過一面的遠方表妹,都發來祝賀。「出名」成了一種負擔,他反覆說著:「撿了角色的便宜,沾了電影的光。」

《我不是藥神》大火之後,他連續拒絕了20個劇本,消失了一年,專心做「社會閒散人員」,因為「無法相信那個角色」。相比成名,他更想沉浸在人物里。

2010年,章宇一頭扎進《手槍》劇組,跟組在小旅館裡住了一個月,每天拍戲的間隙,他都會到外來打工的朋友喝酒聊天,在公共浴室洗澡,身處底層帶來的真實感,帶章宇進入了猛子的生活狀態。

電影《手槍》劇照

拍攝《我不是藥神》時,章宇給自己設定了一個人物形象——黃狗。拍完程勇與黃毛在海灘上冰釋前嫌的戲份後,章宇突然學起狗叫來,徐崢隨之回應:「走前面,黃狗。」

電影《我不是藥神》截圖

細膩的細節增加了影片的悲劇內核。

也許,面對角色,章宇只想誠懇而「笨拙」。

輪值主編:依梧

作者:奕秋

編輯:園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eFsjwnUBdHeNs4oxBj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