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兒子突然「厭學」,前途堪憂?這對母子給出的答案太治癒了
最近騰訊新出了一部有關教育的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裡面聚焦了各種奮力托舉孩子、與孩子共同成長進步的媽媽:
有親自上陣嚴格培養孩子「練體育「搞音樂」的「雞娃」媽媽;
也有把孩子送進寄宿學校,試圖鍛鍊孩子獨立能力的媽媽;
有思想新潮的網紅媽媽;
也有單親努力給孩子更好生活的媽媽……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媽媽們走的教育路線不盡相同,但相同的一點是,她們在對孩子當下的教育中,都或多或少遇上了一些難題、困惑。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出現在第7集中,來自昆明的單親媽媽緹娜(化名)。
她的兒子彬彬龍17歲,正處於所謂的「青春叛逆期」,而且正面臨著是否繼續上學的抉擇。
從這對母子之間的溝通,我們能獲得什麼樣的教育思考呢?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一位有點酷的媽媽
先來說一下媽媽緹娜。
她生在貴州,長在南京,在廣州工作時遇到第一任丈夫(巴基斯坦人)並有了兒子彬彬龍;遇到第二任丈夫後,又有了一個女兒,一家人關係融洽,還在大理定居過一段時間。
可惜,這兩段婚姻都無疾而終,孩子們都跟了母親。
緹娜熱愛攝影,還辦過個人影展,目前在昆明帶著孩子,經營著一家小咖啡店。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即便不是多麼富有,也有很多現實的無奈,但這位媽媽的生活在我看來,還蠻自由精彩、隨性浪漫的。
這樣一位有點酷的媽媽,平時跟孩子相處起來也沒什麼權威架子,和孩子插科打諢,偶爾還拽兩句英語;看他們的一些相處細節,腦子裡總盤桓著一個詞——平等。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比起狠抓孩子成績的「雞娃」家長,緹娜更注重保護孩子的心理健康,因為兒子混血的長相在普通學校總是引來異樣眼光,為了避免兒子受到孤立,緹娜就將彬彬龍送進了相對更多元包容的國際學校。
在國際學校里,彬彬龍收穫了一個自由快樂的童年,再加上平等寬容的家庭氛圍,這個孩子發展出了飽滿的自我、獨立的人格。(如何飽滿,下文提到)
但國際學校高昂的學費,對普通家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再加上疫情影響,彬彬龍的爸爸突然支付不起學費了,緹娜一個人也無力承擔,於是不得不和兒子商量從國際學校退學。
突如其來的焦慮
理解家裡困難的彬彬龍接受了從國際學校退學,但由於從前所接受的教育與普通中學不接軌,他如果想要像絕大多數孩子一樣通過高考上大學,就得回初中重新念起,這無疑要浪費更大的精力。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緹娜左思右想,最終幫兒子找了一所職業學校;也許在緹娜看來,這條路對兒子來說更輕鬆一些,畢業後還可以得到自考文憑,至少以後的生活發展能有所保障。
但去職校一周後,彬彬龍卻說什麼都不肯再去了,他說:「在那裡待一周,感覺像服刑7年。」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不知道彬彬龍在學校里經歷了什麼,但他給出的理由,讓人感覺這個孩子邊界清晰、有自己的追求:
「這所學校里的人他們只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生活,他們沒有任何別的動力,我理解他們,但我不能停在這,我還有更多別的選擇。」
「這所學校里的人他們只想要一個穩定的工作、生活,他們沒有任何別的動力,我理解他們,但我不能停在這,我還有更多別的選擇。」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所謂「別的選擇」,彬彬龍想到的是:自己努力補習功課,作為社會考生參加高考。
鏡頭裡,彬彬龍興致勃勃地跟媽媽聊起了這個方案,這個17歲的少年一直有個夙願——跟大多數人一樣,體驗一次普通的大學生活,不求多麼成功,只想擁有這樣的經歷。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這一次,緹娜也尊重兒子的選擇,同意兒子從職校退學,並拿起手機幫兒子一起查關於「社會考生」的資料,孩子有這樣的上進心,作為母親她自然是高興的。
孩子想要嘗試的心態第一時間獲得父母的接納、支持,他自然是願意溝通下去並付諸行動的,所以此時的彬彬龍眼裡閃爍著光芒。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可當緹娜了解到「社會考生」這個方式有多艱難時,她瞬間被巨大的焦慮淹沒了,覺得希望渺茫……
不想讓彬彬龍退學的職校老師也毫不避諱地說:「你想以社會考生身份參加高考,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艱難,不代表毫無希望,可當教育者把「不可能」三個字說出口時,無異於當頭一盆冷水,澆滅了孩子的熱情和嚮往,直接把這條可能的路堵死了。
一場激烈的爭吵
身處在成績、學歷至上的大環境中,緹娜再如何尊重、平等對待孩子,此時也難掩心中的焦慮。
此時的她,看不到兒子未來的出路和歸宿,只看見當下這個孩子馬上就要無學可上了,卻還整天宅在家裡打遊戲。
母子二人坐在快餐店裡發生了一場激烈爭執。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她依然尊重兒子從職校退學的決定,但這一次無論如何也要強迫兒子給出一個答案:以後到底何去何從?這一次必須決定了!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緹娜一時間忘了,對面坐著的是一個剛剛退學、還沒接觸過社會的孩子,「社會考生」這條路剛剛被否決堵死,他也在迷茫焦慮,只好藉助遊戲暫時逃避現實,他需要時間在混亂中摸索未來。
處在焦慮中的母親此時卻不肯給他這樣的試錯機會、思考空間。
面對咄咄逼人的媽媽,彬彬龍表現出了反感,戴上耳機拒絕溝通,媽媽說什麼都被他懟回來。
即便緹娜反覆強調自己沒有生氣,但還是難掩言辭間的焦灼:
她指責兒子:「你現在不是一個溝通的態度!」
最後直接撂下「狠話」後轉身就走:「我不管了!」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當爭吵暫時陷入了一個無法互相體諒的境地,彬彬龍也一時難以接受,他無奈地說:「我幹啥我媽都能一刀捅在我背上,然後我就沒力氣了。」
孩子真會沒有未來嗎?
回看紀錄片開始的時候,彬彬龍的房間裡擺了很多幅畫,媽媽緹娜也開心驕傲地衝著鏡頭展示兒子的畫作。
彬彬龍很喜歡畫畫,對藝術有著自己的理解研究: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他的房間裡還掛著很多在國際學校時獲得的體育獎牌: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電子琴、電吉他等樂器也是信手拈來: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讓人驚訝的是,這個才藝頗多的少年沒上過任何興趣班,全部都靠自己琢磨,電子琴自己上網研究了幾天就會彈了。
因為從小就讀國際學校的原因,他的英語功底也很紮實。
一切跡象都表明,這個孩子其實很有藝術天賦和上進心,用媽媽緹娜的話說就是:「只要是他自己想乾的事,就一定會去做成。」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母子之間那場爭吵過去沒幾天,緹娜的咖啡店被之前有過矛盾的合伙人砸了,這讓一家人的經濟狀況雪上加霜。
一直以堅強樂觀一面示人的緹娜終於繃不住了,五味雜陳化作眼淚洶湧而出。
紀錄片雖然重點聚焦母子矛盾,但也稍帶提了一些緹娜的曾經,她在小時候經歷過一些磨難,顛沛流離半生其實最渴望的就是一份穩定。
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心結,當孩子的未來不確定時,她才會控制不住自己的焦慮,非要孩子給出一個答案。
或許,她只是想給自己找一個能夠安心、穩定的答案。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媽媽的咖啡店被砸後,彬彬龍去咖啡店做起了實習店員,學習做咖啡,幫媽媽一起承擔起了生活,感覺也有些保護家庭、給媽媽撐腰的意思。
靠著咖啡店的外牆,彬彬龍說:
「學校是個好地方,但以我目前的能力去不了。
既然如此,何必浪費時間在抱怨上,不如趕緊行動,做一些別的有意義的事情。」
「學校是個好地方,但以我目前的能力去不了。
既然如此,何必浪費時間在抱怨上,不如趕緊行動,做一些別的有意義的事情。」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不抱怨、行動力強、有目標和責任感、有藝術天賦……
即便還有些不成熟,但這樣一個少年,哪怕他真的不再繼續接受普通正規教育,他的生活也不會因此走向窘迫不堪,他不會止步於此。
什麼才是正確答案?
在咖啡店工作兩個月後,緹娜為兒子找到了一間日語學校,彬彬龍可以用免費教英語課,來換取日語課程,為以後去日本半工半讀做準備。
緹娜的咖啡店生意也越來越好,一切都在朝著希望的方向發展。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回看那次在快餐店,和兒子爭吵後轉身離開的緹娜坐在街邊獨自垂淚,她的心裡充滿自責,覺得是自己選擇的國際學校教育方式耽誤了孩子,自己很失敗。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有了「前車之鑑」,也為了穩定,她安排小女兒去上了普通的中學,像大多數普通孩子一樣接受教育。
但我卻覺得她並沒有失敗,彬彬龍以前接受的教育也並非失敗的教育——
他和繼父、和同母異父的妹妹關係融洽;
他的美術、體育、音樂等特長樣樣拿得出手;
他有清晰的自我認知,對待不同事物有強大的接受力;
他對自己不喜歡的事物敢於抗爭,敢於放心大膽追求真正的自我……
這些成長、底氣、能力,並非空穴來風,它們來自於一個了不起的媽媽的托舉。
當緹娜放下焦慮,她也終於看見了那個真實的、優秀的兒子,接受了事實:
「他不是一個學術型孩子,也不是一個被打壓的孩子;
他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但只要是他想做的,就一定能成。」
「他不是一個學術型孩子,也不是一個被打壓的孩子;
他有自己的想法,不會做自己不想做的事;
但只要是他想做的,就一定能成。」
圖源:騰訊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
像緹娜一樣,所有父母都想知道:到底以什麼樣的方式培養孩子才是正確的?
我從這對母子身上得到的答案是:順其自然,靜待花開。
教育,從來沒有標準正確的秘籍,只能不斷托舉孩子到更遠的遠方去看一看。
至於航行的方向,每個孩子都將是自己的掌舵者。
不必要求每個孩子走一樣的路
每一位奮力托舉起孩子的父母
都很了不起
歡迎您來7天好媽媽成長營
給您一套家庭教育萬能公式
助您育兒少走彎路
作者介紹
阿怪:尹建莉父母學堂原創內容編輯,育兒工作者,不斷學習和傳播育兒知識。養娃路上,我們一起成長。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尹建莉父母學堂ID:yinjianlifumuxuetang」,轉載本文請在公眾號發送「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