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4.8分、知乎3.9分,「大女主」新劇《燕雲台》冤嗎?

2020-11-12     文娛頭版

原標題:豆瓣4.8分、知乎3.9分,「大女主」新劇《燕雲台》冤嗎?

「味同嚼蠟、味如雞肋、如此乏味!」

近日,作為「中花」唐嫣婚後接的首部大戲,也是年末播出的大製作,古裝傳奇愛情劇《燕雲台》的開播受到許多觀眾關注。

該劇根據網文作家蔣勝男同名小說改編,講述大遼鐵血紅顏蕭燕燕,憑藉敢作敢為的性格、深謀遠慮的眼界,在韓德讓、耶律賢等人的共同努力下,將大遼推上興盛之路的故事。

傻白甜大女主、瑪麗蘇劇情、不敬業的摳圖製作、大遼抗宋的歪曲歷史觀……播出過半,關於《燕雲台》的爭議紛至沓來。豆瓣上,15310位用戶給《燕雲台》打出了4.8的低分,甚至低於唐嫣此前飽受詬病的「傻白甜」系列劇:《愛情睡醒了》(5.7分)、《愛情真善美》(5.5分)、《夏家三千金》(5.7分),與另一部大女主古偶劇《錦繡未央》(4.8分)持平。而在知乎上,該劇獲得了慘痛的3.9分,還貢獻了個#大女主套路為何不能讓人信服#的話題。

投資巨大、風評極差的《燕雲台》,冤嗎?

蕭燕燕是什麼角?

能謀善斷的蕭綽,以鐵腕政治手段臨朝攝政,平穩完成交接政權、親征數百宋軍,從她的經歷來看,確實擔得上遼朝中興的「大女主」。

而她,正是《燕雲台》里蕭燕燕的角色歷史原型。

熒幕上,以這位大遼「武則天」為第一視角的影視作品並不多見,在電視劇《楊家將》中更以反派面孔出現。作為一個複雜的歷史人物,她波瀾壯闊的一生,的確有值得書寫的地方。

但《燕雲台》里的蕭燕燕,跟其他同質化的權謀大女主題材劇並無區別,從任性天真的少女時期到權傾朝野的孤獨帝王的身份轉換,只需要換個口紅色號。首先,欣賞一下她人物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兩段表演。

這是傻白甜的少女時期,因為莽撞受傷被其初戀韓德讓英雄救美的劇情:

蕭燕燕:我是不是很沒用啊,每次都闖禍。
韓德讓:你只是不懂政治的殘忍和無情,像你這樣的女孩子,本就不該直接去面對死亡。

這是黑化後的攝政時期,劇情未播看起來應該是姐妹反目、愛而不得的劇情:

蕭燕燕:帝王孤獨,我所愛者,都一一離我而去。

幾十年前瓊瑤劇里的經典台詞,字裡行間淺顯的情緒表達,毫無波動的表情,品嘗不出一絲值得回味的地方,借用李誠儒老師的名言:「味同嚼蠟、味如雞肋、如此乏味!」。不過是故事換了個遼代歷史背景板,加了些異域風光、草原民俗,這種噘嘴瞪眼式的古偶表演著實讓人厭倦。

《甄嬛傳》《如懿傳》《楚喬傳》《武媚娘傳奇》《羋月傳》《巴清傳》……曾幾何時,以女性第一視角、以女性成長為主線的古代「大女主戲」風行,歷史上的女性政治家們輪番登場,在熒幕里戲說著歷史、談著偶像戀愛。當然,這其中也有優秀的作品,比如製作精良的《甄嬛傳》就留下了許多細思極恐的細節、複雜耐看的人物關係,值得觀眾反覆觀看。但許多號稱大女主題材的作品,專注於兒女情長、家長里短,繞不開男人都愛我、開局傻白甜、姐妹必反目、黑化靠色號等套路,真正稱得上獨立自主、運籌帷幄、操控政治、智勇雙全的「大女主」少之又少。

時隔四年,從李未央到蕭燕燕,不過是換了個名字,科班出身的唐嫣,像是給角色紋上了「傻白甜」的半永久記號。自然,低分、差評,這也不是唐嫣一個演員的事,畢竟從她的作品看她也沒有什麼事業心,更需要反省的是製作方,如今觀眾想看的「大女主」究竟是什麼樣的?不然再大的製作,也不過是往水裡丟一塊石頭,泛起點漣漪便匆匆沉底。

《燕雲台》唱哪出戲?

打開北宋疆域圖,可以看到北宋、遼、西夏等政權並立的情形。而卡在宋遼之間的一處戰略要地——幽雲十六州,格外顯眼。

幽雲十六州是指中國北方以幽州(今北京)和雲州(今山西大同)為中心的十六個州,即今北京、天津北部(海河以北),以及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地區,是古代游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界限,更是一道天然的戰略屏障

公元947年,契丹耶律德光建遼,趁著中原亂局協助石敬瑭反(後)唐,以割讓幽雲十六州的條件幫助其建立後晉。

公元979年,宋太宗滅北漢後士氣高昂,想一舉收復極為重要的幽雲十六州,卻在「高粱河之役」(今北京西直門外)慘敗遼軍。

3年後(公元982年),遼國12歲的幼主耶律隆緒繼位,承天皇后蕭綽攝政。宋太宗瞅著「小皇帝老女人」不足為懼,在雍熙三年(986)再度北伐,沒想到這位皇后帶兵親征,在岐溝關大敗宋軍,在這場戰役中宋名將楊業(楊家將之一)也絕食殉國,自此之後,宋朝不再輕易北伐。

400多年後,極為重要的幽雲十六州才被明太祖朱元璋「收復」,耗時一年。

介紹這一段歷史背景,是來看看在網上引起爭議的台詞「你們韓家的職責就是要守護這幽雲十六州」是否恰當。劃重點「守護燕雲十六州」「大遼抗宋」,從遼國的立場來看,守護疆土、對抗宋朝是沒什麼問題的。

但是,古代政治講究「正統」,這詞來自儒家經典《春秋》,意思是以宗周為正,尊先王法五帝,為天下一統,即是要評判一個政權的統治合法性。不要小看這個,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發動靖難時就是聲稱根據《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必舉兵誅討,以清君側之惡」,得位後更是耗費人力物力七下西洋,一大政治任務就是去尋找下落不明的侄子朱允炆(建文帝)。三國時期劉備高喊「匡扶漢室」的口號揮兵北伐,陳勝吳廣起義前,要做「天選之子」的局,這些行為就是為了宣告自己政權的合法性,是正統。

因此,劇中的這些說法,從儒家正統思想來看就有些不準確,會引起一些觀眾的反感。本身不是遼的燕雲十六州(割據小政權送的),本身就是被侵略方的北宋,怎麼守護?誰抗誰?所以,明史用的是「收復」幽雲十六州。

插句題外話,微博上《燕雲台》小說原著作者&電視劇編劇蔣勝男親自下場,手撕「反對的聲音」,上次她因《羋月傳》侵權案與該劇導演鄭曉龍鬧上法庭,戲外的故事跌宕起伏、反轉不斷,比電視劇還好看。

當然對於一個古偶劇來看,這些立場問題、歷史觀問題或不是最重要的,男女主漂漂亮亮談戀愛才是正經,歷史不過是讓男女主相遇、愛情受到磨難的背景板。但是今時不同往日,觀眾的文化素養、鑑賞水平也在提升,邏輯混亂的故事,同質化的人設,粗糲的製作標準,加上不能細究的歷史背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讓號稱歷史題材大製作的《燕雲台》獲得了低分。

《燕雲台》被質疑摳圖的片段

說實話,不冤。題材是好題材、人物是好人物,但戲說不是胡說,改編不是亂編。

可以說,歷史類本是國劇的優勢題材,多年來也出品了不少製作精良的作品,帶領觀眾感悟歷史、重讀人物。雖然「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在進行影視創作時,還是需要尊重客觀歷史、重視人物的多面性,避免陷入到歷史虛無主義創作中。

-END-

輪值主編:依梧

作者:Siberia

編輯:迪路獸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dJouv3UB2uKmW_kOLm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