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走,我走了」,這句話的殺傷力,遠比父母想像中要大

2023-11-26     老張育兒

原標題:「你不走,我走了」,這句話的殺傷力,遠比父母想像中要大

接下來還有其他安排,可孩子就是固執的做著他喜歡的事情。不管父母怎麼好言相勸,孩子就是不走……

家裡已經有很多玩具,可是一到商場,孩子就挪不動道。甚至,為了再買玩具,各種撒潑打滾……

帶娃路上,這樣的情況,相信父母沒少經歷吧?這個時候,大家會怎麼做呢?

@欣欣媽媽:直接扔下一句「你不走,我走了」,順勢做出離開的動作,不管孩子再做什麼,立馬就會不情不願的跟著走。

@貝貝媽媽:大多時候,會直接丟下孩子,讓他產生媽媽要走的危機感。哪怕什麼都不說,孩子也會屁顛屁顛的跟著走。

@冉冉媽媽:不管孩子願意不願意,只要碰上這種事情,都會強行帶他離開。若是這一次妥協的話,指不定孩子下次會鬧出什麼么蛾子呢!

「你不走,我走了」,貌似還挺管用

碰上這種情況,大多數父母都會用「你不走,我走了」這一招。還別說,對於孩子而言,他就像「殺手鐧」一樣,特別好用。

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這句話真的屢試不爽。很多父母,更是把這句話當做育兒法寶,無數次拿出來用。

可實際上,這句被父母奉為育兒妙招的話,對孩子的傷害特別大。而且,背後的殺傷力,孩子壓根承受不。

其一,「你不走,我走了」這句話藏滿了威脅。它在告訴孩子:若是你不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那麼父母就會離開。

這種威脅,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恐懼和不安,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還可能會質疑父母的愛,從而影響親子關係。

其二,「你不走,我走了」會讓孩子感到自己被控制,內心充滿了壓抑。好像他們不管做什麼,只要父母不同意、不滿意,都是錯的一樣!

這句話,會讓孩子沒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會讓他們感到特別無助和沮喪。

之所以覺得這句話管用,是因為父母通過這句話,向孩子展示了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利罷了。

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說白了只是因為他們還不具備反抗的能力罷了。而且,這句話也只是短期內有效而已,畢竟孩子都有長大懂事的一天。

若是等到孩子長大了,他們有了跟父母抗衡的資本,那他還會如此聽話嗎?答案,當然是不會!說不定,會用更強烈地方式跟父母對抗。

趁著孩子還小,父母應該學著檢討自己,收回這句殺傷力十足的話。千萬不要等到親子關係破裂,孩子沒有安全感的時候,再後悔當初說的話!

在孩子不聽話,或者反抗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呢?

既然這句話不能再說,那父母肯定要找尋其他的教育方式。接下來,分享一些比較實用的小技巧,說不定能讓父母找到跟孩子和平共處、有效解決問題的方式呢!

首先,需要理解孩子的行為。

孩子之所以不聽話,可能是再用他們的方式,表達內心的需求和感受。身為父母,要先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最好能用同理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多角度考慮問題,然後再做決定。

其次,需要設定明確和一致的規則。

試想一下:若是孩子從小就懂規則意識,並且嚴格遵循規則制度,那這個問題是不是就不會出現呢?因此,在日常教育中,要跟孩子一起討論和制定規則,並且讓他們明白不遵守規則可能要承擔的後果。

再者,需要使用積極的強化而不是懲罰。

育兒路上,懲罰永遠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只會加重孩子內心的恐懼感和挫敗感。相較而言,通過積極強化的方式,讓孩子做出更正確的行為,才是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和懲罰相比,其實鼓勵和讚賞的效果,會更顯著一些,誰不想被表揚呢?

最後,需要展示愛和尊重。

很多父母嘴上說著愛孩子,可是行為卻和愛背道而馳。想告訴父母的是:愛,是育兒的基礎!要讓孩子明白,無論他們做什麼事情,只要不違背底線和原則,父母永遠在他們身後,並且接納他們的行為。

從現在開始,哪怕孩子撒潑打滾的反抗,父母也別再把「你不走,我走了」掛在嘴邊。很多時候,用愛滋養的孩子,他們反而會更優秀,父母不妨反其道而行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b06fac5df19609aa8011240162d90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