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2400萬粉絲博主「聽泉鑒寶」宣布短暫停播引發關注。不少網友認為,「聽泉鑒寶」的走紅,主要憑藉其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畢業生的身份、豐富的文物知識以及妙趣橫生的直播風格。但也有部分網友對「聽泉鑒寶」的北大學歷提出質疑。10月12日,記者發現,其帳號「聽泉鑒寶」的實名認證信息為丁祥栩,帳號的學校信息由此前的「北京大學」改為了「女子中學」。記者從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某位校友處獲悉,丁祥栩並非該院畢業生。(據10月12日封面新聞報道)
「聽泉鑒寶」是不是畢業於北大?不管是其曾透露的名字陳平安,還是帳號實名認證的丁祥栩,報道中稱,在北大相關網站進行翻閱,都沒有發現這兩個名字。再加上他回應網友詢問是否為北大畢業時,稱「網際網路很多身份都是網友給的,網友讓咱們成為什麼樣的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這個不重要」。綜合來看,就很可疑。
他是不是北大畢業的,肯定不是他自己說的「不重要」,而是非常重要。畢竟,鑒寶這件事,需要豐富的文博知識作為基礎。很多人就是因為他是北大畢業的才選擇相信他,怎麼不重要呢?
再說,雖然他打著公益鑒寶的名義,但丁祥栩名下在海南共關聯了數家企業。且不說「聽泉鑒寶」的商品櫥窗上架了24件商品,包括字畫錢幣、玉石瑪瑙等,而且他還引流到小號「國博文物總店」,而「國博文物總店」又有銷售行為。就是說,他是在從中獲取實際利益的。
其帳號中學校信息顯示已更改
或許,他自己也沒想到,會有這麼大的流量,自己的諸多「歷史」也會被「考古」。
目前,一些千萬網紅翻車,被人「翻舊帳」,就是對「事實」缺乏敬畏。要麼是知識缺乏,信口胡來;要麼是為了利益,什麼話都敢說;要麼就是為了吸引粉絲,包裝自己的形象,打造虛假人設……最終被輿論發現,導致不好收場。
「高學歷搞抽象」一直是聽泉鑒寶的最大標籤
國家對文物的保護非常嚴格,買賣等受到法律法規的限制。文物的真假等,涉及的價值巨大,需要謹慎而為。不少網友戲稱,其直播間有不少「摸金校尉」等著他鑑定為真,然後去賣個好價。這個存不存在呢?恐怕也不能排除。那麼,這種鑒寶類的直播,有沒有權威性,是否合法合規?嚴格來說要有個說法,總不能說這是個「脫口秀」吧,是真是假只是為了節目效果。
總之,做人應該實誠,做生意更應該坦蕩,這樣才能得到公眾的信任。如果自己展示的學歷都是假的,那鑒寶的結果又如何讓人信服?這就需要網紅直面公眾疑問。對有關部門和平台來說,這類鑒寶類的欄目,需不需要門檻,該如何規範,恐怕也需要明確。如此泛濫下去,恐怕對文物保護無益,也會增加市場亂象。
來源:極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