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大戰《滿江紅》:在這裡看懂中國

2023-01-28     壹條電影

原標題:《流浪地球2》大戰《滿江紅》:在這裡看懂中國

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條電影

引子

某種程度上,《流浪地球2》與《滿江紅》,是 形不似、但神似的兩部電影。

前者,科幻災難。近未來的生存危機,跨度數十年,為了文明存續人類做出生死一搏;

後者,懸疑喜劇。近千年前的南宋大宅,一個時辰內,封閉空間下的殺戮與鬥智斗勇。

故事、風格如此迥異,甚至天差地別。

坐下來細品,卻也未必。

像兩條殊途同歸的河流,最終彙集在一個終點,即:

它們的票房成功,皆因戳中了國人某幾個相似的文化基因。

在春節檔,我們看懂中國。

(有劇透)

1.

計劃控

兩個故事的核心邏輯之一,都是計劃。

《流浪地球2》。

「流浪地球計劃」,前身為「移山計劃」。先引爆月球,再依靠建造的一萬多台行星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開啟一段長達2500年的漫長旅程。

《滿江紅》。

「刺殺秦檜計劃」,後真相揭露,實則為「挽救遺言計劃」。一眾仰慕岳飛的小人物,為了將其寫在獄牆上的遺言公布天下,豁上性命,前仆後繼,以身犯險。

兩個計劃背後,是一種迷戀。

對宏大與秩序的迷戀。

四年前,「流浪地球計劃」就被很多評論歸結為「家情結」、「東方式浪漫」。

不過,一個只有半數能活的計劃,或許還是不要和「浪漫」聯繫為好,如果硬要說其浪漫,不如這樣看待:

一種對極小機率成功的篤定與自信。

所謂千里之堤潰於蟻穴,越宏大的計劃,有潛在風險的「蟻穴」也越多,稍一不慎,全盤皆輸。但依然,發自內心相信,這樣的宏大一定成功。

與此同時,宏大計劃的執行,往往還意味著:

註定森嚴的秩序。

整齊劃一之下,每個個體,都要為這秩序付出犧牲,喪失權利。但依然,發自內心相信,這樣的犧牲一定值得。

從這個角度,更精確地形容「流浪地球計劃」,不是「家情結」與「東方式浪漫」,而應該是:

「大情結」與「秩序的迷戀」。

《滿江紅》的「挽救遺言計劃」,亦是如此。

一些評論,也將這個小人物搏命為後世留下傳世詩詞的計劃,同冠以「浪漫」之名。不過浪漫背後,真正起作用的,還是秩序與宏大。

小人物打起大算盤,一個接一個的死亡是必然的代價。這是牢不可破的森嚴秩序;

當機會終於到來,小人物卻無意誅殺奸臣,為民除害,取得實質的勝利,而只求將一首家國情懷的詩詞流傳後世。

這又是對宏大夢想的無限嚮往。

兩個計劃,一種迷戀。

這很中國。

2.

集體控

兩個計劃背後,又都是集體主義的影子。

《流浪地球2》,是宏大的集體主義。

中國牽頭,全人類放下成見組成共同體。前往月球的敢死隊,也是中國牽頭的「多國部隊」。

中國只牽頭,功勞是所有人的。而參與其中的,皆是硬漢,皆為強者。

反個人英雄主義、反英雄成長的思路,可謂非常徹底。

即便我們回溯《流浪地球》,劉培強最後的自我犧牲行為,也是在地球聯合政府的批准下進行的——即,個人英雄,也是在執行集體的意志。

《滿江紅》,是樸素的集體主義。

刺殺小組的幾人,是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也是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為了崇高理想赴湯蹈火的大英雄。

整個計劃的完成,得益於每個人毫不猶疑的犧牲,每個人毫不動搖的信念感。

集體主義敘事的優勢,在於情緒的成倍放大。

具體到兩部電影,其高潮戲的煽情點,對多數中國觀眾,都可謂穩准狠。

《流浪地球2》, 「50歲以上的,出列」

老人主動赴死,將生的希望留給年輕人,集體犧牲,更將這氣勢推到高點。

《滿江紅》, 「全軍復誦」

一首傳世詞,幾個人記住了可以殺,幾十個人可以殺,幾千人幾萬人記住,殺得完嗎?

只要這首詞還在,人們的記憶就在,歷史就不會被奸臣篡改。

有過往三年的經歷加持,這段煽情的殺傷力範圍,或許比《流浪地球2》還要大。

當然,集體主義,也有劣勢。

最大的那個傷害,就是 人的徹底消失

人物不再是鮮活生動,優缺點並存,可以代入和共情的同類。

《流浪地球2》,是從一開始就坦然面對死亡、連驚慌都不會顯露半分的英雄。哪怕是看似豐滿的圖恆宇,也不過是硬設定傍身的工具人。

《滿江紅》,是可以制定繁複刺殺計劃的天才,是開了天眼,憑空判定遺言必將流芳百世的先知,是不在乎眼前利害,思維境界超越凡人,與其將奸臣殺死,不如讓其活在唾罵中的復仇天使。

這其中,戲份最少的秦檜替身,反倒成為了那個唯一的人。

為虎作倀的可恨,壓抑扭曲的可憐,短暫釋放的可嘆,所有複雜,都在那短短的一場戲裡了。

兩個集體,一種煽情。

這也很中國。

3.

對立控

客觀看,今年春節檔綜合質量最高的那個,一定是《流浪地球2》。

拋開電影工業的進步不談,劇本上最大的亮點,就是 MOSS的設置。

這是郭帆的一筆妙招。

不僅盤活了整個系列,開闊了後續的表達空間,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給「宏大計劃」與「集體主義」帶來的傷害,止了損,降了溫。

乃至於,連集體主義的英雄代表吳京,置身整個故事,都顯得自然許多。

他與MOSS的那場對話,更是整部電影的華彩段落。

沒有動作,更無視效,卻足以看得人驚心動魄。

同樣的,《滿江紅》的劇本,亦不乏亮點。

這是一部完全由劇本主導的大片,在國產電影範疇,已屬罕見。編劇只用一個院落,就將故事、人物、主題盡數囊括。投資方一定極愛這樣的創作,導演亦是。

張藝謀的工作,更多是確立風格,與高效執行。

於是這便牽扯到下一個重點:

喜劇類型的加入,是對是錯?

以票房論,當然是成功的。但以電影論,或許,是失敗的。

電影,表演要服務於故事,服務於人物,服務於主題和情感。一旦本末倒置,那就不是電影,而是小品。

從這個角度,電影中沈騰、岳雲鵬的喜劇表演,演的不是張大和武義淳,而是他們自己。觀眾笑的也不是張大和武義淳,而是沈騰、岳雲鵬。

只能說,年過70的張藝謀,這次取了個巧。

或許,他內心早已坦然做個優質工匠。拍片不輟,才是快樂。

以及,兩部電影又一道,犯了一個相同的錯誤:

野心過大,帶來的敘事過冗。

一個危機接一個危機,《流浪地球2》需要平衡的東西更多。

老人吳京的戲份,新人劉德華的存在感,包括第三部如何展開。但危機與危機之間缺乏聯結,甚至主角都不相同,像是三部電影被強行捏合在了一起。

一個反轉接一個反轉,《滿江紅》的冗長,更像是執意炫技,反而自曝其短。反轉越多,邏輯越弱,代入感與戲劇衝突也就越打折扣。

一個現實是:

將《流浪地球2》故事濃縮為10分鐘左右的解讀視頻,觀感流暢,體驗甚好,看完只覺得,導演編劇,鋪排之縝密,創作之用心,大寫的出色;但173分鐘的正片,能夠做到全程享受的觀眾,或許還是比想像的要少之又少。

站在電影角度,這現實多少令人尷尬。

加法容易,減法難。

中國電影,或許尚未成熟到做減法的時候吧。

最後,《流浪地球2》和《滿江紅》的場外風波,印證了一些既有的擔憂:

為什麼我們的熱門電影,總能挑起這樣、那樣的情緒對立?

最典型的兩個:

性別對立。

有人氣憤女性角色的缺失與刻板;有人解釋大眾產品只能照顧主流情緒。

情懷對立。

有人看完電影直接在影廳深情朗誦《滿江紅》,高喊「中國科幻牛逼」;有人對煽情徹底免疫,來自過去三年的PTSD。

兩種對立,一個情緒。

這依然很中國。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置置頂哦~

如何星標我們:

往期精選

【壹條電影】互動群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你們的【在看】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41f5daf6fece0cd5076505ab63e32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