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壹哥
出品 | 壹條電影
引子
上周就想寫寫《開端》這部「開年神劇」了,之所以拖到本周,是因為後來想清楚了一件事兒:
最後這兩集,才是評價《開端》的關鍵。
如果爛尾,前面的優點多半作廢;如果高能,前面的缺點就都不再是問題。
那麼,結果怎樣?
就,和我預期的差不多吧。
該怎麼形容,看完大結局的心情呢?就像是,你明天有個重要面試,前一晚你翻來覆去睡不著,於是開腦洞做各種浮誇的預測,幻想自己或超水平發揮,妙到飛起;或當場拉胯,不忍直視。
但當明天到來,面試結束,你會發現,99.99%的機率,就是 平淡收場。
沒有超神,也沒有超鬼,更不存在任何意外和驚喜,正常的就像…我們絕大多數人的普通一天。
所以,《開端》爛尾了嗎?我並不這麼認為。
當下國產劇這個糟心的創作環境,那些指望結尾會對無限循環的世界觀給出解釋的人,要麼過於天真,要麼就是故意挑事兒。現在這個大團圓的happy ending,避開了討論世界觀,也迎合了觀眾喜好,甚至喜歡解讀的腦洞者,還可以給這個 「大團圓」,加上一個大大的引號。
那,《開端》配得上神劇嗎?我同樣不這麼認為。
無限循環的軟科幻做包裝,「眾生皆苦」+女性安全、網絡暴力等社會話題為內核,《開端》找到了征服觀眾的倚天劍和屠龍刀,但最終結果證明,這兩個「超級神器」,不過是兩把外強中乾、禁看不禁用的山寨貨。
於是,可以給出我對《開端》的評價了:
首先,它很 聰明。
把無限循環這個在國外早已被拍爛、國內礙於審查始終沒有涉及的電影題材,稍作取捨然後拍成劇。很多影迷是不稀罕的,但你得承認,對常看國產劇的觀眾,這已經算得上新鮮有趣了。
其次,它確實過譽了。
如果以豆瓣的影迷標準,加上「務必對國產劇寬容再寬容」的前提, 7到7.5分會是我心中比較合理的打分。
最後, 它的亮點還是大過了缺點。
影迷再看不上這部劇的軟科幻表現,也要對它足夠貼近內地觀眾文化認同的本土表達予以肯定。與此同時,《開端》在創作上很多已成套路的經驗,都值得國產劇好好學習。
具體的,展開聊聊吧。
(有劇透)
1.
為什麼這麼火?
《開端》開年大火,原因是什麼?
這問題可能開播初期就被拿出來討論了,但我看下來,感覺多數解答還是浮於表面了。
要回答也簡單,我們只需要把《開端》和去年全球大熱的《魷魚遊戲》做個對比就可以了。
題材不同,火爆程度有差距,但細分析,其實兩部劇成功背後,有著相似的創作邏輯。
第一招,降智。
不管是火全國還是火全球,一部作品想要大火,就必須對觀眾的智商保持友好。
這話聽起來是在罵觀眾,但話糙理不糙。
說起來,無論是《魷魚遊戲》的「大逃殺」敘事,還是《開端》的「無限循環」敘事,此前都有太多太多經典作品。而這兩部作品的選擇,不是試圖超越,而是徹底簡化。
簡單至極的兒童遊戲,簡單至極的死而復生,不燒腦,不加戲,沒有任何炫技的花活兒。
影迷可能覺得,「就這??」,沒錯,就這。正是這降智,決定了它們可以被絕大多數觀眾輕而易舉地接受。
再往深里看,它們的降智還體現在,主角都不是什麼完人、大神,或者說,主角和大多數人一樣,不過是 善良的普通人。
別小看這六個字,這是兩部作品成功的關鍵之一。
他們都是普通人,會怯懦會退縮,智商體力也都沒多高,但因為內心的善良,他們最終會實現成長,且這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經曆數次失敗的相對漫長的過程——一如我們這些普通人。
於是,肖鶴雲、李詩情對觀眾的吸引,不是那種英雄式的仰視,而是來自 (長得好看的)普通人的共情。
包括兩人不斷的試錯破題,這樣類似打怪升級的闖關遊戲,多數觀眾代入進去毫無壓力。
第二招,濃情。
對普通觀眾,智商不能太高,但情感可以溢出。
這部分應該不需要詳細說了,友情、親情、愛情,翻來覆去,萬變離不開這三個最俗套、卻也最有效的煽情法寶。
《開端》中,兩位主角從友情到愛情,司機叔和高壓鍋姨的親情之痛,包括公交群像各自的親情悲喜,乃至警察那邊的師徒情。
在無限循環的噱頭新鮮勁兒過去後,留住觀眾的,正是這些濃情。
第三招,階級。
要想火,就拍階級。
多少年來,階級主題是多少大熱電影和劇集樂此不疲的殺手鐧。具體到這兩部劇,又有不同:
《魷魚遊戲》打的是全球觀眾都深有感觸的階級壓迫,權貴對底層的極端碾壓;《開端》則用眾生皆苦的底層共情,完成了獨有的中國敘事。
某種程度上,除了警察,《開端》中的所有重要角色,都是受害者。男女主解謎的過程,也是一步步呈現乘客與兩個「反派」的群像之路。
不同於《魷魚遊戲》突出階級與階級之間的矛盾,《開端》把重心放在了底層單一階級的辛酸與悲苦,加上天選盧笛與快樂一哥,元素豐富,觀眾無論年輕還是年長,可謂一網打盡。
當然,這三招有一個大前提,就是創作者發掘了無限循環這樣一個國產劇的空白。但包裝再新,也要看到,《開端》大火,以上這三板斧功不可沒。
2.
為什麼過譽?
注意,前面我在聊的,不是《開端》的優點,而是它大火的原因。
做對和做好,是兩回事兒。
具體來說,《開端》的過譽,有國產劇的先天劣勢,也有自身的創作問題。
先天劣勢。
首當其衝的,當然是無神論指導下的整個創作環境。這直接導致了編劇在無限循環這個世界觀上,只能挖坑,卻無法填坑。
大結局之前,網友各種開腦洞,每一個都比現在這個邏輯強行、平淡無趣的結尾精彩一萬倍,難道編劇想不到這些嗎?這個鍋,我想不該編劇來背。
再了,就是警察了。
不單是每個犯罪片/劇最後都會有一段例行公事的「伏法」字幕,創作上更受限制的是,警察必須在此類作品中以重要角色的身份存在,必須給予其相當程度的戲份。
具體到《開端》,這對敘事節奏的傷害是顯而易見的。
比如劉濤那個局長角色,所有的戲份——真的是每一場戲——都是毫無用處的廢戲,加上演技捉急,每每這個人物出場,我就忍不住快進的衝動。
再比如前六集,為了給足警察存在感,故事便陷入了「我進循環了」「騙誰呢」「真的」「當我傻子啊」「我證明給你看」「給他倆藥檢」的無聊循環,這些 無效敘事,都會引發我倍速和快進的不耐煩。
除此之外,前面提及的普通人設定,也是不適合警察角色的。劇中唯一一個文武雙全的大神,就是劉奕君飾演的張警官。
你可以說有這麼一個大神看起來也很爽,但這對全劇整體的底層敘事風格,的確是一個不小的破壞。
創作問題。
一個很小但很破壞觀感的選角瑕疵是,對一個前期主打懸疑的故事,黃覺和劉丹飾演的這兩個角色,實在太容易破梗了。
全車人物,除了他倆是還算知名的演員,其他人對觀眾都是絕對的路人臉。這就像在告訴觀眾:
盡情懷疑吧,這倆人一定有問題。
當然,這背後可能有選角預算的限制,但這改變不了觀感下降的結果。
當然,《開端》最大的創作問題,還是國產劇常見的短板,倆字:
平庸。
沒錯,劇中也有諸如被選中的盧笛,和焦大叔遞上衛生巾這樣的動人細節,但縱觀15集,這樣能讓人記住的細節,還是太少太少了。
就像我之前寫過多次的那句話:
很多時候,觀眾在被一部作品感動時,最好能靜下來多想一下,自己到底是被作品本身感動了,還是被自己的腦補與共情能力感動了。
不是所有的感動,都是作品本身的功勞。
從兩位男女主的愛情,到幾位配角的背景故事,可以這麼說,這裡面真正立住的人物,只有「高壓鍋姨」陶映紅這一位——而這其中,劉丹的精湛演技還起到了很大作用。
當然了,如此影迷的視角,普通觀眾可能會罵一句,就你牛逼,你行你上啊,要啥自行車。
只能說,每個人從一部作品中收穫的樂趣,都是不等量的吧。
這恰恰是《開端》值得討論的地方,不是嗎?
3.
國產劇成功密碼?
如果我們再向外跳脫出一步,來看待《開端》的大火,或許還可以為國產劇梳理出兩個所謂可以流水線化的成功經驗。
一是電影套路的劇集化。
熟悉的一定能看出來,《開端》這15集的故事體量,其實一部電影長片完全可以容納。我想創作者可能從一開始,也是有目的地在做這件事,即將一個電影的概念與套路,降維放置在一部短劇中。
這樣的操作,肯定會帶來一些問題。但對於觀影經驗不足的普通觀眾,那些影迷眼中的老套、節奏拖沓,都可以接受,甚至完全不在意。
所以,在劇集觀眾成長起來之前——這個過程必然不會短暫——國產劇確實可以試著繼續薅電影的羊毛。
二是合理安排扎心與開心的比重。
可以看到,當下觀眾在追劇時,往往有兩個內心期待:
第一,要與現實有聯結,這樣才有共情。
第二,但請不要太沉重,看個劇不想添堵,撒糖和大團圓務必保留。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或許也是觀眾在成長過程中的某一個階段,簡單總結就是:
我們想看好東西,但我們更想開心快樂。
所以,當#開端爛尾#昨晚登上熱搜第一時,如果你點開這個話題仔細看,就會發現,真正吐槽的觀眾其實很少,反而多數人都在說著,結尾讓自己有多麼滿足,根本不覺得這是爛尾。
我從來不是國產劇的專家,關注我的很多人可能都比我的閱劇量要多,但我相信一點, 即每一部爆款劇背後,都一定是時代情緒和觀眾心理在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抓住了這個情緒和心理,創作者就贏在了起跑線。
結語
說了這麼多,好像都是客觀的旁觀者視角。
最後,說兩句自己的主觀想法吧。
前面提到了,做對和做好是兩回事兒,但在我心中,現在的國產劇, 做對其實比做好更重要。
當創作者給予了王興德和陶映紅這樣無比悲情的「反派人物」充分的關注,安排了極重的戲份來刻畫他們的內心,這本身就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普通觀眾,也正是在這樣一步一腳印的啟蒙中,一點點成長起來的。
這才是《開端》的最大價值所在。
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設置置頂哦~
如何星標我們:
往期精選
【壹條電影】互動群
敲級感謝大家對我們【壹條電影】的支持!為了報答大家(認真臉φ(>ω<*) ,我們開設了一個互動福利群,不定期發放各種福利,以及線下活動的通知。
即刻添加管理員ID:【 movielove666】加入壹條電影互動群和胖友們一起討論電影的聲光影!
你們的【在看】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1f5dbac50dfd81c1af317df636630a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