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好的,為何就想不開了呢?他們的內心,父母了解嗎?

2023-05-30     老張育兒

原標題:孩子好好的,為何就想不開了呢?他們的內心,父母了解嗎?

晚上跟朋友聊天,又說到了胡鑫宇事件,直到現在回憶起這件事,還是覺得特別心痛……

朋友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好好的,怎麼會想不開呢?從神情到語氣,滿滿的都是不可置信。

關於胡鑫宇事件,相信很多人都有了解,但還是想帶大家再回顧一次:

2022年,15歲高一少年胡鑫宇,在學校期間突然離奇失蹤,引發了社會關注。大家猜測過無數種可能,卻唯獨沒有想到,少年是自行離開學校,然後自縊。

在離開學校之前,胡鑫宇曾像同學和老師說起過內心的壓力,也曾多次像母親哭訴不想讀書。奈何,他的心理問題,並沒有引起媽媽的重視。

作為青春期男生,學習的壓力、人際關係的問題,使得胡鑫宇的心理狀態出現問題,也就是大家所說的「抑鬱症」。

因為關注的人實在太多,而且有很多「陰謀論」,所以胡鑫宇事件選擇直播,讓大眾更清晰的直面這件事情。

對於事件的起因和結果,很多人都表示接受不了。但事實勝於雄辯,即便接受不了又能怎樣?胡鑫宇同學還是離開了。

這件事,也引起了無數網友的重視。說到底,還是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若一開始父母關注到位,學校也加強心理教育,或許這個悲劇就不會出現。

孩子為何會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呢?父母了解嗎

大多數父母,直到現在也不理解,為何孩子會出現心理問題。用他們的話說:現在的孩子多幸福,只要用心學習,其他的事情都不用管,還有什麼可煩躁的?

殊不知,父母的這一想法,就是導致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元兇之一。總是把自己的想法,毫無保留的強加在孩子身上,自以為是的要求、管束……

在父母自以為是的「為你好」中,孩子慢慢覺得自己就是木偶,不配有想法,也不配有選擇的權利,只能聽話。

想告訴父母: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不同年齡段需要承擔的壓力。再加上每個孩子的性格不同,很容易就會陷入性格誤區,出現心理問題。

本來學習壓力就大,結果父母還在背後不斷施壓,就連晨起多睡半個小時的資格都沒有。好不容易等到的周末,也被各種興趣班填滿,「雞娃」的情況實在太嚴重。

另外,還有一些孩子性格內向,他們不懂釋放壓力。看似聽話照做,每天按照父母的要求按部就班的進行,實則內心想過無數次放棄。他們就像氣球一樣,總有一天會爆,因為人的容忍度,是有限的。

除了學習壓力之外,社交方面的壓力、父母強悍的管教方式,都容易使孩子的心理出現問題。悲催的是,父母居然覺得學習是孩子分內的事情,而管教則是為了他們更好。

孩子內心的聲音,父母到底聽到了嗎?

1、恐懼的聲音

「不好好上學,這輩子就沒有出路,連進工廠打螺絲,都用不到你。」

「連學習都學不好,你還能幹什麼呢?」

這樣的話,相信很多父母,都曾在教育孩子時脫口而出。看似是為他們好,想讓孩子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卻在無形間把壓力給到他們。

父母的這些話,沒有讓孩子的學習成績有所提高,反而讓他們陷入深深的恐懼中。好像除了學習,未來就是一片黑暗,想想都覺得可怕。

2、自卑的聲音

「你真讓我失望,看看別人家孩子,再看看你……」

「同一個班級,為什麼別人都能學會,而你學不會呢?」

想問問父母,你們小時候聽過這些話嗎?聽到的時候,內心是怎樣的感受呢?相信也特別難過,特別內疚吧?時間久了,還會自卑。

既然知道這種滋味,為何還要讓孩子重蹈大人的覆轍呢?這些話,真的會讓孩子陷入深深的自卑中,會讓他們覺得不如別人。

試著多愛孩子吧,他們需要在愛意中長大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直到現在想起來,還是會淚流滿面:

女孩被媽媽責罵,委屈的哭起來。但她還是對媽媽說:媽媽,我知道你罵我是愛我。其實,我更愛你,因為我從一出生,就愛你!

其實算下來,孩子愛父母的時間更久一些,而父母都是從二十多歲,甚至更大年紀才開始愛孩子呢。

無論是幾歲的孩子,還是青春期的孩子,他們都渴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鼓勵,渴望被父母的愛意包圍。只有在愛中長大的孩子,才能無所畏懼,在挫折面前勇往直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c3730045f2478ca7e8edbb64cd03659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