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現在,還有很多父母不知道:
和身體上的疼痛相比,心靈上的傷害,最為嚴重!
總有父母覺得:只要沒有動手打孩子,就不算是傷害。
殊不知,無意間說出來的那些話,才是最傷人的。
成年人能聽到好賴話,可孩子不能,畢竟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
明明知道孩子小,很多事情都不懂,卻還是說著玩笑話。
可能在父母看來:這些話並沒有惡意,是孩子小題大作了。
可實際上,那些不經意間說出來的話,對孩子的傷害性更大。可能過去很多年,只要一想起這些話,還是會覺得難過。
悲催的是,很多父母到現在還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還在說著讓人傷心的話。
很想說一句:親子關係,就是被父母的這些話,「作」沒的。若干年後,看著跟自己不怎麼親密的孩子,後悔都來不及。
那這些看似玩笑的話,別再對孩子說了
第一句:再不聽話,媽媽/爸爸就不要你了
有沒有覺得這句話和耳熟呢?生活中,相信很多父母,都曾不止一次的對孩子說過。
當然,父母的初衷,只是為了讓孩子聽話,並非不愛孩子,更不是要拋棄孩子,可他們卻用錯了方式。
一句無心的話,孩子卻當了真。尤其是第一次聽到時,孩子要麼會突然變得乖巧,生怕被父母拋棄;要麼就開始嚎啕大哭,害怕被父母丟下。
無論孩子變成什麼樣,恐懼和害怕的種子,已經在他們的心裡種下。給孩子幼小的心靈,造成了難以預估的傷害。
第二句:你看別人多優秀,再看看你
別人很好,可是跟自家孩子,又有什麼關係呢?
可偏偏,總是有很多無知的父母,他們習慣拿孩子去比較,習慣通過這種自我貶低的方式,激勵孩子。
很想問問父母:若是你聽到聽到同樣的話,內心會是怎樣的想法呢?脾氣好一點的父母,可能會獨自生悶氣;脾氣暴躁的父母,可能當場就已經爆發。
既然自己都不喜歡聽的話,為何要對孩子說呢?激勵他們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一定不是不斷比較的方法。
父母說得多了,孩子會下意識里覺得:所有人都很優秀,只有自己最笨拙,自信心也會慢慢喪失。
第三句: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只能撿垃圾
為了讓孩子好好學習,父母真的煞費苦心。除了日常的陪伴和督促之外,還會想辦法激勵他們。
有父母選擇物質激勵,獎勵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零食;也有父母選擇語言激勵,要麼鼓勵,要麼刺激。
部分父母會對孩子說:要是你不好好學習,以後只能撿垃圾。
在父母心中,撿垃圾是特別低級的工作,可能早就按照工作,把人分為三六九等。這樣不正確的價值觀,就在無形中傳遞給了孩子。
工作沒有貴賤之分,更何況撿拾垃圾,也是憑藉雙手賺錢,應該被尊重、被理解才對。
一旦孩子養成錯誤的價值觀,那麼他的為人處世,就會被影響。往大了說,對孩子日後的整體發展,都是有影響的。
這些再平常不過的話,相信在過去跟孩子相處中,父母曾不止一次的說過。雖然說父母沒有壞心思,但是實質性的傷害,卻已經形成了。
所以說,及時補救,才是眼下父母最應該做的事情。就像孩子一樣,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認識不到錯誤,不敢承認錯誤……
跟孩子對話,父母要掌握這些技巧
1、尊重
哪怕孩子表現的不好,平時總是犯錯誤,父母也應該給予她們必要的尊重。
要知道,尊重是相互的,趁著現在孩子還小,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把「尊重」慢慢傳遞給他們。
懂得尊重孩子的父母,一定會教出懂尊重且聽話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尊重,會讓孩子更樂意接受他們的意見。
2、信任
寧可相信別人家孩子的話,也不願相信自家孩子,那些聽風就是雨的父母,你們是時候清醒了。
任何時候,都請信任孩子,哪怕知道他們說了謊、犯了錯。也請用正確的方式引導他們,而不是直接懷疑和否定,這對孩子的打擊是致命的。
3、鼓勵
要說最能激勵孩子進步的方式,一定是鼓勵!
尤其是潤物細無聲的語言鼓勵,最能打動孩子,他們某件事做的比較好,某句話說的很到位,或者有了小小的進步,都值得被肯定和鼓勵。
在父母的語言鼓勵中,孩子會慢慢褪去自卑,變得越來越自信。因為他知道,父母就是他身後的依靠,是他永遠可以信賴的人。
寫在最後:會說話的父母,會帶給孩子更多快樂,而且也更容易培養出優秀的孩子。所以說,父母要學會說話藝術,別把傷害帶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