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誘殺30餘名紅軍戰士,90歲回大陸養老,卻受到熱烈歡迎

2022-04-08     球球房產

原標題:他誘殺30餘名紅軍戰士,90歲回大陸養老,卻受到熱烈歡迎

1990年9月13日,廣東樂昌縣長來村。

初秋的夜,炊煙熄了,狗不叫了,在皎潔的月光映照下,村莊也沉沉地睡了。這時,幾聲清脆的喇叭聲打破了寧靜,5輛小轎車魚貫駛入村子。從夢中驚醒的村民們,披著衣裳走出家門,好奇這大晚上究竟是哪位貴客來訪。

在眾人的簇擁下,一位身材幹瘦的老人被攙扶著下了車。由於雙目幾乎失明,老人看不到鄉親們的模樣,但聽到那熟悉的鄉音和親切的稱謂,他還是激動的雙手顫抖,眼淚不禁溢出眼眶,口中喃喃自語:「回家了,我到底回到自己的家了!」

村裡的年輕人從未見過他,好奇地問「這老頭是誰」,旁邊一位長者告訴他,老人名叫龔楚,曾是國民黨的大官。但他不知道的是,龔楚還有另外一個身份:紅軍第一叛將。

龔楚的大名鮮為人知,但他的革命資歷可不淺,是中國農民革命運動的早期領導者之一,履歷堪比毛主席、澎湃。想當年,朱德率領起義軍與毛澤東會師井岡山,還是他在前面帶的路。

朱毛會師後,兩支部隊合編為紅四軍,毛澤東擔任前委書記,朱德、龔楚任前委常務委員。當時,紅四軍也被稱為「朱毛龔」大軍,可見龔楚的地位和威望不一般,是紅四軍中僅次於朱德、毛澤東的「三號人物」。

1929年5月,龔楚化名「龔鶴村」前往廣西,在省政府擔任機要秘書,伺機策反俞作柏、李明瑞等桂系將領。同年12月11日,百色起義爆發,紅七軍宣告成立,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任政委,龔楚任參謀長。此後,他的仕途一路青雲,先後擔任34師師長、紅12軍參謀長、紅7軍軍長、獨立第22師師長兼政委、粵贛軍區司令等職。

1931年,正值王明左傾路線開始發飆。這年2月,龔楚在與敵人的戰鬥中負傷,被迫離開紅七軍休養,傷愈後接任紅十二軍參謀長。剛到任,他便收到了一條壞消息,自己的老同學、策反過來的李明瑞被肅殺了,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派系鬥爭的殘酷。

此後,龔楚身邊的熟人不斷被肅殺,紅軍幹部們人人自危,他也萌生了「從速離去」的念頭。1933年,由於對「消滅地主」運動中政策表示異議,他被人扣上「右傾機會主義」的帽子,受到開除黨籍一年的嚴厲處分。從這之後,龔楚的革命信念嚴重動搖,埋下了日後叛變的種子。

1934年紅軍主力長征,龔楚留守中央蘇區並委以重任,擔任軍區參謀長、贛南軍區司令員,掌握了黨政軍大權。然而,他並沒有感到榮耀,反而認為肩上的責任更大了。更何況,毛澤東身為蘇維埃政府主席,尚且多次受到開除、警告等處分,他又算得了什麼呢?

次年春,龔楚奉命率軍前往湘南,接應被國軍打散的紅三十四師。幾天艱苦的行軍,路上卻沒遇到一個紅三十四師的人。後來多方打聽消息,才知道該師已大部犧牲。就在這個時候,他與中央也失去了聯繫,心中頓時冒出一絲不祥的預感:「中央不會被敵人『吃』掉了吧?」

眼看中央生死未卜,革命前途渺茫,龔楚做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決定——叛變革命,投奔國民黨。

1935年5月2日,龔楚借參會之名,帶著一個連前往宜章縣,途中在郴縣黃茅村駐紮。晚飯過後,他假託身體不適,早早地回房休息了,以此迷惑眾人。夜半時分,警衛酣睡之際,龔楚悄悄爬起床,一路飛奔逃離了黃茅村,潛回了老家廣東樂昌。

在家鄉蟄伏了數月,經人引薦,龔楚投靠粵軍將領余漢謀,身份也從被圍剿的「匪」,變成了「剿共」游擊司令。因為他是紅軍的高級幹部,也是當年眾多叛徒中職務最高的人,所以被稱為「紅軍第一叛將。」在他叛變後不久,便策劃了紅軍歷史上著名的「北山事件」。

1935年10月13日,龔楚率領一支「游擊隊」前往北山,企圖用卑劣的手段誘殺紅軍。他們先是跟余漢謀演了一齣戲,在北山龍獅石地區「打」了一仗,然後放出口風,說自己是湘南紅軍,想跟地方組織取得聯繫,最終誘使贛粵邊游擊隊幹部何長林叛變。

為了抓捕項英、陳毅向敵人邀功,龔楚以何長林的名義給他們寫了封信,邀請項、陳二人去湘南指導工作。項英信以為真,卻引起了陳毅的警覺,他建議等候一段時間再作考慮。龔楚看到陳、項二人沒有迴音,擔心陰謀泄露,決定動手強攻。

不久,龔楚以開會為名,將北山游擊隊誘至埋伏圈,逼迫他們投降。游擊隊員們浴血奮戰,終究寡不敵眾,除了幾人拚死衝出包圍之外,其餘三十多名戰士皆壯烈犧牲。七天後,龔、何二人又糾集重兵,準備「圍剿」陳毅、項英的駐地。

途中,他們偶遇紅軍偵察員吳少華,龔楚謊稱要去給項英彙報工作,讓他在前面帶路,但陰謀被這位機智的偵察員識破。在抵達營地之前,偵察員及時發出警告,哨兵立即鳴槍示警,陳、項等人迅速轉移,才僥倖躲過一劫。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紅軍將領被俘、被殺。

據龔楚的侄子回憶,龔楚曾說過,當年第一槍是他開的,目的就是為了通知陳、項二人轉移,「他沒有干過對不起共產黨的事」。但是從他誘殺三十多名游擊隊員的事來看,此話可信度並不高。

1949年10月,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進軍廣東北江。龔楚見國民黨大勢已去,被迫向他當年的手下林彪繳械投降。同年12月,我軍準備解放海南,考慮到龔楚與鎮守海南的薛岳是老鄉,為了減少我軍傷亡,中央軍委決定派他去海南勸降。誰知,龔楚表面上滿口答應,心裡卻打著小算盤,擔心回來後被「秋後算帳」,到了香港便改名換姓藏了起來。

在此期間,蔣介石也曾對其委以重任,希望他在香港收羅殘部,組建「反共救國軍」。此時,龔楚明白國民黨已是殘陽西下,再也無力扭轉乾坤,便婉拒了蔣介石的委派。從此之後,他便脫離政治漩渦,一心在香港興辦實業,在這裡一住就是三十多年。

1985年8月的一天,龔楚的家中來了一位貴客,他是樂昌縣的鄉鎮企業家,名叫龔洪貴,論輩分龔楚還得喊他一聲「叔」。他此番來港主要是為了做生意,順道拜訪一下這位家鄉的「名人」。談話中,他向龔楚介紹了改革開放後家鄉的變化,還說現在政治環境寬鬆了,動員他回家鄉看一看,政府和鄉親會歡迎他的。

回家!他何嘗不想回家呢?此時龔楚已是耄耋之年,每當夜深人靜,落葉歸根的思緒便會湧上心頭,使他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可是,對於自己當年的所作所為,共產黨能夠寬容嗎?龔楚不敢想。所以,儘管他思鄉情切,卻始終不敢提回鄉這事。

不久之後,「兩高」宣布了一個重磅消息:對國民黨人員在建國前的犯下的罪行,將不再追訴。消息震動了兩岸三地,也觸動了龔楚的心。他拿著放大鏡對著報紙一字一句地研讀,淚水模糊了雙眼,終於動了回家的念頭。家鄉的領導得知他有回鄉意向,多次上門與之聯絡,介紹國內的形勢,明確表示歡迎他回家鄉觀光或定居。

1990年4月,龔洪貴赴港公幹,再次拜訪了龔楚,給他介紹了「愛國不分先後」、「既往不咎,來去自由」的政策,還告訴他當地政府在原址重建了他的祖屋,家鄉父老都歡迎他回去定居。龔楚的「心病」終於解決,於是下定決心返鄉安度晚年。

同年9月13日,90歲的龔楚在家人的陪伴下,以「國民黨中級軍政人員」的待遇,回到了闊別數十年的家鄉長來村。當地政府對他重返故里極為重視,為其購買了全套家具,還購置了電視、電話、冰箱、席夢思、浴缸等,盡顯現代化氣派。

回鄉的頭兩年,家裡的訪客不斷,大多是歷史學者、專家,想從這位中共黨史「活化石」這裡了解些史料。對於紅軍里的事,龔楚是有問必答,但對於叛變之後的事,他卻總是閉口不言,或者推脫「記不得了」。若有人追問,他總是會說:「我的行為不算叛黨,只是政見不同,跟了不同的黨而已。」

1995年,龔楚因病在家中去世,享年95歲,結束了他極具爭議的一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8503084ebeacb42a46546f90e76ef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