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門在外,總是想被抱?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理

2023-12-04     老張育兒

原標題:出門在外,總是想被抱?父母要讀懂孩子的心理

很想帶著孩子到外面走走,讓他們吹吹戶外的風,看看外面的世界。不論是眼界,還是身體素質,都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只不過,很多父母不敢輕易帶孩子出門,並非他們照顧不周,而是太累了!帶娃出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兩三歲的孩子。

最讓父母頭疼的是:孩子明明會走,可是出門在外,卻好像突然不會走路一樣,非得讓父母抱著才行。

本來帶娃出行,就需要帶很多裝備,需要做很多規劃。如今,還要抱著他們行走,想想都覺得可怕,倒不如直接窩在家裡舒服。

明明會走路,為啥出門非要抱呢?

孩子想讓抱,都是有原因的。此時此刻,父母先不要急著埋怨,而是讀懂孩子的內心世界,這一點很重要。

陪伴孩子成長的路上,一定要讀懂他們的內心世界,才能破解他們的成長之謎。對於父母來說,這也是拉近親子關係的重要途徑。

出門想要被抱的孩子,他們大多都沒有安全感。尤其是面對周圍陌生的環境,以及人的時候,會莫名覺得害怕。

被父母抱著,會讓孩子們很有安全感。只可惜,很多父母覺得煩躁和累,沒有及時回應孩子,以至於讓他們養成不願出門的習慣。

出門想要被抱的孩子,他們更依賴父母。孩子的情感世界,既複雜又豐富,只有僅靠在父母身邊,他們才覺得幸福和滿足。

這也是為何,孩子剛出門的時候,覺得特別興奮、喜悅。等到一段時間後,又變得「懶惰」的原因,因為那份興奮和喜悅感已經消失,還是覺得父母更好。

出門想要被抱的孩子,他們可能真的累了。也不排除一種情況,孩子的小身板,有些支撐不住了,他們實在太累了。

每個孩子的體力不同,有部分孩子平時活動量比較小,還沒走幾步路,就覺得勞累不堪。這個時候,他們就想要被抱著,能讓自己更輕鬆一些。

出門想要被抱的孩子,他們想要看得更遠。孩子的身高有限,他們行走在路上,看到的風景僅限於眼前,多少會覺得有些不開心。

若是能被父母抱著,那麼孩子的視線明顯就會放大,能看到更遠更遼闊的地方。這樣的話,也能讓此次外出變得更有意義。

想不到,孩子不願走路的背後,居然會潛藏著這麼多「秘密」。只可惜,很多父母不願意花時間去探索這些秘密,而是直接拒絕了孩子的需求。

帶娃出門想輕鬆,需要提前做好這些事

1、給足孩子安全感

日常陪伴的過程中,一定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心理需求,給足他們想要的安全感。

其實,孩子想要的很簡單,無非就是被父母關注,被父母疼愛而已。可偏偏,這麼簡單的小心愿,很多父母都無法滿足孩子。

安全感,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底氣,會讓他們在面對陌生的時候,充滿了勇氣和力量。而孩子心中的安全感,大多都是源於父母的陪伴和教育。

2、提前做好規劃

大人,可以完成一趟又一趟說走就走的旅行,但是帶娃出行的話,絕對不行。尤其是年齡小的孩子,一定要提前好幾天做規劃。

孩子的適應能力,終歸沒有大人那麼強。提前做好計劃,目的就是為了應對一切的突髮狀況,目的地、出行工具、天氣溫度……

只有這樣,才能讓整趟出行更省心。即便在路上遇到一些小狀況,相信父母也能輕鬆搞定,不至於手忙腳亂。

3、準備必要物品

既然是帶娃出行,就不要怕麻煩,提前準備好各種各樣的常用物品。大包小包的行李確實有些累,可是卻能讓帶娃變得輕鬆很多。

除了必備的奶粉、玩具之外,還需要帶著急救藥品、防曬和防蚊蟲用品,每個細節都要考慮到位。

俗話說「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把所有可能會用到的物品帶著,小短途或者長途出行的時候,才會更有安全感。

送給父母的溫馨建議:

帶娃出行,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父母不能因為覺得累,而忽視了這件事。對孩子而言,多去外面走走,也是極好的!

當然,想讓出行變得更快樂,父母就需要提前做準備。除了給予孩子安全感、提前做規劃和準備必要物品之外,還有一件很重要,那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只要孩子足夠獨立,哪怕他的年齡不大,也會在出行路上讓父母省心不少!至於如何培養獨立,就需要父母結合自家孩子的性格進行培養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b1f6ce8061c219695203f6d1cd4a27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