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在今年歐洲愛滋病大會上(EACS 2023)公布的研究顯示,在肛門癌前病變的治療上,愛滋患者局部外用三氯乙酸(TCA)幾乎和電灼療法一樣有效,而且TCA使用者經歷的疼痛和其他副作用更少。
德國埃森大學醫院的Stefan Esser博士介紹了這項隨機試驗的結果,該試驗比較了85%三氯乙酸(TCA)和電灼治療愛滋感染者肛門上皮內瘤變(AIN)的效果。TCA是一種局部外用藥物,用於治療由HPV引起的生殖器和肛門疣,電灼療法用電燒掉異常病灶。
在2015年11月至2020年3月期間,該試驗從德國7家門診診所招募了233名有AIN的患者,超90%的人HIV載量無法檢測,CD4細胞中位數約為640。參與者平均分成兩組,分別用TCA或電灼,最多接受四次治療,每次治療相隔四周。
在最後一次治療後的第24周,51%的TCA使用者和49%的電灼使用者出現了臨床和組織學癒合,或AIN降級,這確實符合非劣效性標準。此時,臨床完全癒合的患者分別有75%和70%。8名TCA和7名電灼使用者在4至24周之間進行了額外干預,主要用到了咪喹莫特乳膏。
研究人員表示,TCA副作用較少,不過需要更多治療才能取得臨床成功,但總的來說,兩種治療方法的耐受性都很好,副作用大多是輕微和暫時的,沒有嚴重的治療相關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