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明明都睡著了,為何媽媽一離開,他就開始哭鬧呢?

2023-11-15     老張育兒

原標題:寶寶明明都睡著了,為何媽媽一離開,他就開始哭鬧呢?

對於很多全職媽媽來說,寶寶只有睡著後的時間,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所以,大家都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時間。

可問題是,並非所有的寶寶都是天使寶寶。對於靜靜來說,她們家兒子,真的是上天派來折磨她的「惡魔」。

好不容易把兒子哄睡著,想著趕緊趁機收拾收拾屋子,做點其他的事情。結果沒兩分鐘,就聽到兒子的哭聲……聞訊趕來的靜靜,只是簡單的拍拍兒子,他居然又睡著了。

後來她發現:只要自己在身邊,兒子就睡得特別香,全程連翻身都沒有;可自己一旦離開,兒子立馬就開始哭鬧,而且是閉著眼睛哭鬧。

有那麼一刻,靜靜都開始懷疑:兒子身上,難道安裝了雷達監測設備嗎?怎麼能如此清晰地判斷出媽媽厲害呢?

感知到媽媽離開而哭鬧,多半是這些原因

1、缺乏安全感

寶寶和媽媽,是曾經分享過彼此心跳的人,所以彼此間特別親密。

從懷孕開始,寶寶便熟悉了媽媽的聲音、味道,習慣了跟媽媽在一起的生活。所以,當媽媽離開的時候,他們瞬間便能感覺到。甚至,會覺得媽媽想要拋下他,從而覺得有些不舒服。

2、天生的依賴性

都說寶寶跟媽媽的關係最好,這是因為她們一起經歷過很多事情,彼此更加熟悉。

寶寶對媽媽的依賴,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在所有的家人中,他們更喜歡媽媽的陪伴和照顧,只要感覺不到媽媽的存在,他們就變得焦慮不安。

3、習慣性作祟

寶寶已經習慣了媽媽在身邊陪伴,一旦這種習慣被打破,他們可能會感到不適應。

很多時候,可能連寶寶自己都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更別說哭鬧了。這些行為,是他們身體下意識里表現,是最真摯的感情流露。

悲催地是,很多媽媽卻把寶寶的哭鬧當做負擔,甚至覺得寶寶是在故意找茬。尤其是在忙碌的時候,很難抑制內心的壞脾氣,對著寶寶一通火力輸出。

其實想想,寶寶也特別無辜,他們的年齡實在太小,不懂得如何用語言表達內心的情感,只能用哭鬧來表示。目的,就是想告訴媽媽:不要走,請留在我的身邊好嗎?

此時此刻,寶寶內心一定很需要安慰。這個時候,就不要再想著訓斥寶寶了,而是及時來到寶寶身邊,給予他們動作和語言上的回應,讓寶寶知道:媽媽一直都在你的身邊!

這些及時回應的方法,寶媽們要學起來

1、保持平靜

別看寶寶小,但他們可以感知到外界的一切,包括媽媽的情緒。所以,任何時候跟寶寶相處,媽媽們都要保持平靜和耐心。

尤其是在寶寶哭鬧的時候,他們會變得特別敏感。此時,若是媽媽們焦躁或沮喪的話,會讓寶寶更加不安,說不定哭得更大聲。

2、全身心關注

不僅要第一時間趕到寶寶身邊,而且還要全身心的給予他們關注和愛護,這是培養和塑造寶寶安全感最好的方法之一。

最簡單的辦法:拍拍寶寶,或者用溫柔的聲音說一些話。這些舉動,能讓寶寶感受到媽媽就在身邊,讓他們慢慢放下身心的不安。

3、陪在寶寶身邊

對於媽媽來說,沒有什麼事情比陪伴寶寶更重要。暫時放下手中的事情,安安靜靜的呆在寶寶身邊,讓他們感受到媽媽在身邊。

可能有些媽媽覺得不方便,甚至有些影響自己的正常生活。但其實,換個角度想想:趁此機會培養寶寶的安全感,對於他們日後的教育問題,也能積攢更多經驗。

4、使用安慰物品

還有一些寶寶,他們只要感受到媽媽的氣味,就會變得安靜下來,然後停止哭鬧。針對這類寶寶,提前準備一些安慰物品就可以。

只要把帶有媽媽味道的物品放在寶寶身邊,他們就能瞬間安靜下來,減少他們內心的焦慮感。像衣服、毯子,都是很不錯的選擇。

送給寶媽們的溫馨建議:

及時回應寶寶的需求,才能早點緩解他們內心的焦慮和恐懼感。任何時候,都要給足寶寶想要的安全感,讓他們身心健康的長大,而不是生活在患得患失中。

當然,也要慢慢培養寶寶的獨立性。他們在慢慢長大,終究有一天會離開媽媽的懷抱,去往更大更遠的地方。

寶媽要做的,就是確保寶寶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學會更多生活技能,並且養成良好的三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ae446139d4380e1b0b3a2c91ad59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