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態恢復領域2024年發展展望 | 綠皮書摘錄(八)

2024-06-10   中國綠髮會

本文節選自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24年3月出版的《2024年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分析》第二篇「理論探索與戰略研究」中的「全面推進生態恢復 夯實綠色發展基礎」,原作者為周晉峰、趙玉萍、孔垂瀾。欲知更多精彩內容,請購買紙質版書籍,購買連結為(#小程序://微店買買/2024年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分析/7EnIk18TroCIp7C)。

根據近年來生態恢復領域國內外發展趨勢,結合我國簽署的有關生態恢復領域的國際公約和國內生態恢復領域的主要政策要求,基於國內綠色發展需求,筆者認為以下四個方面將是我國生態恢復領域2024年發展的主要方向。

(一)大尺度生態恢復實踐需要理論創新和跨領域新技術的支持

大尺度生態恢復實踐,通常情況下研究對象趨向非單一類型的復合生態系統,從本底調查、方案設計、項目施工、運營維護、過程中監測、項目恢復成效評估等全過程,往往需要多學科的理論創新和新技術支持。從微觀的基因、微生物到宏觀的生態系統和景觀單元,跨尺度的生態恢復需要理論創新和跨領域的新技術支持。

(二)生態恢復成效評估將成為生態恢復領域重點工作之一

生態恢復成效評估是生態恢復實踐管理的關鍵環節。《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2023年12月27日)明確提出要加強生態狀況監測,開展生態保護修復成效評估。針對目前我國生態恢復領域常見問題,結合當前我國綠色發展需求,引入第三方開展生態恢復成效評估將成為新方向。

(三)海洋生態系統恢復將成為我國生態恢復領域新的增長點

《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23-2030)》把生態系統恢複列為優先行動8。其中,海洋生態系統恢復被列為兩個生態系統恢復優先項目之一。《計劃》強調,以自然恢復為主,恢復修復典型海洋生態系統;重點開展入海河口、海灣、濱海濕地與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等的生態恢復,以及海岸線、砂質岸灘等的整治修復。因此,海洋生態系統將是我國未來幾年推進生態恢復的重點領域。

(四)生態恢復與氣候變化減緩和適應、生物多樣性保護之間的協同合作將更加緊密

生態恢復是緩解和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效手段。生態恢復可以在不同程度上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增加碳固存和提供其他重要的生態系統服務,改善人類健康、福祉和生計,並加強人類與自然的積極聯繫,夯實綠色發展基底。

結語

我國生態恢復非一朝一夕之功。當前已進入「世界生態恢復十年」的第四個年頭,我國從山頂到海洋的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體系已現雛形;生態恢復相關頂層設計和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以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體理念為基本遵循的生態恢復在我國全面鋪開。本文強調在生態恢復過程中,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重視生態系統自我恢復能力,從生物多樣性保護角度,著眼「全局」與「長遠」,科學制定恢復策略並堅持「生態恢復四原則」,秉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全面促進我國生態系統健康穩定,夯實綠色發展基礎,並以此作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源驅動力。

本文是基於論文《全面推進生態恢復 夯實綠色發展基礎》(收錄於《2024年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分析》第二篇「理論探索與戰略研究」)在中國綠髮會微信公眾平台發布的最後一篇文章。引用本文觀點,請按照正規格式註明來源出處。

推薦引文格式:

周晉峰, 趙玉萍, 孔垂瀾.全面推進生態恢復 夯實綠色發展基礎[M] // 謝伯陽,周晉峰,唐人虎,王斌康,鄭喜鵬. 2024 年中國綠色經濟發展分析.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24 :60-76.

文 | ZYP

|Kong

排版| angel

長按識別,支持募捐

【重建人與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