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毒:無需「護照」,也能游遍大千世界!

2024-05-14   中國綠髮會

原標題:植物病毒:無需「護照」,也能游遍大千世界!

植物病毒是一種微小的病原體,可以感染植物並導致疾病。它們通常只有20-300納米大小,由核酸(RNA或DNA)和蛋白質外殼組成。植物病毒不能在植物體外存活,必須依靠活細胞來複製和傳播。「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小編注意到,2024年5月10日在《PLOS Biology》期刊上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該研究由西班牙馬德里理工大學的Cristina Sáez領導的研究團隊主導。他們探索了一種有趣的現象:植物病毒似乎可以在不需要特定的「護照」(即運動蛋白)的情況下,在宿主內遊歷。

我們知道,植物病毒一直是導致農作物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在全球黃瓜種植園的迅速傳播,以及番茄黃化曲葉病對番茄種植業的影響。然而,要控制這些疾病卻一直是個難題,而病毒如何在宿主中傳播,則是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

圖源:綠會融媒·「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工作組。

與動物病毒不同,植物病毒必須依賴細胞內的通道進行傳播。通常,這需要一種稱為運動蛋白的「護照」,以幫助病毒穿過細胞間隔。然而,這項新研究卻發現了一種特殊的植物病毒,它們似乎可以在沒有這種「護照」的情況下,自由自在地在宿主中遊歷。

這些被稱為柑橘黃脈相關病毒1和2(CY1 和 CY2)的病毒並不是唯一的例子,但它們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們既不依賴於其他病毒,也不嚴格依賴於種子傳播。儘管人類尚不清楚它們是如何在自然界中傳播的,但已有人提出,它們可能是通過昆蟲傳播的。

這一發現,顛覆了我們以往對植物病毒的認知,即——運動蛋白是病毒成功「定居」的必要條件。而實際上,在某些情況下,宿主的蛋白質可能會代替這一功能,為病毒的傳播提供便利。

例如,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名為韌皮部蛋白2(PP2)的植物蛋白質,它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替代運動蛋白,幫助病毒在宿主中傳播。這一發現為未來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或許可以通過干預這些植物蛋白質來控制病毒的傳播。

儘管依賴宿主蛋白質、而非自身編碼運動蛋白,這似乎是一種「冒險」,但這項研究令人大開眼界,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對植物病毒進化的新視角。或許,這些病毒只是進化過程中的一個中間階段,未來的研究或許可以更深入地揭示植物病毒的奧秘。

感興趣的「海洋與濕地」(OceanWetlands)讀者可以參看全文:

Sáez C, Pagán I (2024) Plant viruses traveling without passport. PLoS Biol 22(5): e3002626. 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2626

上圖:植物病毒在宿主內的運動示意圖。其中,(A)對於大多數植物病毒而言,它們的移動依賴於病毒移動蛋白(MP),在這個過程中可能還涉及宿主蛋白(如韌皮部蛋白1和2等)。運動過程可能涉及到病毒顆粒,但對於大多數RNA病毒而言,它們的移動主要依賴於裸露的RNA,這些RNA通過病毒或宿主蛋白(核糖核蛋白復合物)的保護來避免被核酸酶降解,就像鄰黃脈相關病毒1(CY1)在相鄰面板中的示意圖所示。(B)由Ying等人展示的依賴宿主MP的移動情況則是針對CY1和CY2的。在這種情況下,病毒和宿主的MP充當了「護照」,促使病毒在細胞間和通過韌皮部進行長距離移動。病毒可以以病毒顆粒或裸露的基因組形式移動,而這些基因組由像韌皮部蛋白2(PP2)這樣的宿主蛋白保護。為了圖示清晰,裸露的CY1病毒RNA被表現為連接到單個PP1/PP2蛋白上,但實際上這些蛋白覆蓋了整個分子以發揮其保護作用。韌皮部還運輸其他分子,如小RNA、小蛋白、糖等,其中一些分子自由移動,而另一些大分子則需要像病毒一樣經過主動運輸。這個示意圖是使用BioRender製作的。來源:https://doi.org/10.1371/journal.pbio.3002626.g001

海洋與濕地·小百科

1.移動蛋白(Movement Protein,MP):是一種存在於植物病毒中的蛋白質,其主要功能是促進病毒在植物宿主內的活躍移動。MP充當著一種「護照」,使得病毒能夠在細胞內部以及不同組織之間進行遷移,通過調節胞間連絲(plasmodesmata)的大小排除限制,以及促進病毒顆粒或RNA的運輸。因此,MP對於植物病毒的定居和傳播起著關鍵作用。

2.胞間連絲(Plasmodesmata):是連接植物細胞的微細通道,貫穿細胞壁,將細胞質和細胞間液體相連通。這些微通道允許細胞之間進行物質交換,包括水分、營養物質、信號分子和小分子RNA。胞間連絲在調節植物發育、生長和響應環境脅迫等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在病毒感染過程中,一些植物病毒利用胞間連絲作為通道,在植物細胞之間傳播病毒顆粒或RNA。

3.韌皮部(Phloem):植物的一種組織,負責運輸光合產物(如葡萄糖和胺基酸)以及其他重要物質。它們將光合作用的產物——葡萄糖,由進行光合作用的器官運輸到植物的其他部位。病毒利用韌皮部進行長距離傳輸,以便在整株植物中傳播。

4.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Cucumber green mottle mosaic virus,縮寫為CGMMV)是一種植物致病病毒,主要感染葫蘆科植物,包括黃瓜、西瓜、甜瓜、南瓜、絲瓜等。該病毒在歐洲、亞洲、中東和北美都有發現,對葫蘆科作物造成嚴重損失,感染的瓜類植物表現出葉片出現綠斑駁紋,導致葉片變形、發黃、枯萎甚至死亡。此外,黃瓜果實也可能出現症狀,如變形、變色和變軟等。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屬是一種單股RNA病毒。該病毒的RNA基因組具有較高的穩定性,能夠在環境中長時間存活。CGMMV主要通過種子、接種、接觸和昆蟲傳播等方式傳播,其在瓜類作物中的流行嚴重影響了產量和品質。

5.柑橘黃脈相關病毒1和2(Citrus Yellow Vein Associated Virus 1 and 2,CY1和CY2):一種能夠在宿主內定居而無需MP的植物病毒,這種現象挑戰了傳統的植物病毒傳播理論。海濕小編注意到,在中國農學會官網的一篇文章中提到,這種病毒是威脅我國柑橘產業穩定發展的主要病毒,但其在柑橘上的侵染和致病機制尚不清楚。

6.韌皮部蛋白2(Phloem Protein 2,PP2):一種在植物韌皮部中豐富的蛋白質,在本文中提到了它對植物病毒的定居至關重要,尤其是對於一些不編碼MP的病毒。在植物體內,韌皮部作為一種組織,負責運輸光合產物和其他重要物質,如葡萄糖、胺基酸和信號分子。PP2是韌皮部中最豐富的蛋白之一,通常與胞間連絲的功能有關。在某些植物病毒的感染過程中,PP2被發現與病毒的傳播和定居密切相關,特別是對於一些不編碼自己移動蛋白(MP)的病毒。PP2可能參與調節胞間連絲通道的大小排除限制,並促進病毒顆粒或RNA的運輸,從而影響病毒在植物內的傳播和病害的嚴重程度。

7.進化中間體:指代一個生物種群在進化歷程中的一個中間階段,不完全具備新特徵,但也不再完全保留舊特徵,通常與新的環境適應和生存策略相關聯。在文中指代了柑橘黃脈相關病毒1和2可能是植物病毒進化的中間體。

思考題 | 舉一反三

Q1. 植物病毒如何在宿主內進行定居,尤其是對於不需要編碼移動蛋白的病毒,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

Q2. 為什麼某些植物病毒不需要移動蛋白就能在宿主內進行系統性定居,而其他病毒則需要這種「護照」才能活躍移動?

Q3.人們如何利用這項新研究結果來開發更有效的植物病毒防治策略?是否可以針對植物細胞內的特定蛋白進行干擾,阻止病毒在宿主內的定居?

Q4.進一步的研究如何幫助我們了解植物病毒的起源和進化路徑?是否有可能發現更多不需要移動蛋白的病毒,從而進一步拓展我們對植物病毒的認知?

END

本文僅代表資訊,不代表平台觀點。

歡迎轉發(請註明來源)。

新聞源 | PLOS Biology

編譯 |王芊佳

審核 | Maggie

排版 | 綠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