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流量吸氧去做靜脈麻醉是什麼樣的體驗?

2023-02-27     麻醉MedicalGroup

原標題:用高流量吸氧去做靜脈麻醉是什麼樣的體驗?

筆者在上一篇帖子提到了「窒息氧合」的概念,也就是說在沒有自主呼吸的時候如何維持氧合。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做這樣的事情,誘導完患者呼吸沒有了,面罩加壓給氧,拿掉面罩後進行氣管插管,這一段時間就是窒息氧合時間,只不過這種情況下的安全窒息時間只有3分鐘左右,而採用高流量吸氧安全窒息時間可以高達15分鐘,這絕對是個黑科技,那麼它的原理是什麼呢?筆者研究了好久,目前還不能給出較為完美的解釋!

有人說用高流量吸氧去做誘導插管很浪費氧氣,也不節約時間,而且麻醉醫生的基本功就是「做呼吸」,你用高流量吸氧來告訴大家不用再「做呼吸」了,這有意義嗎!

高流量吸氧的優勢應該在靜脈麻醉這一塊,不插管全麻不管你給的是什麼藥都會面臨通氣不足的問題。高流量吸氧在ICU可以媲美無創通氣,減少氣管插管的使用率。那麼高流量吸氧用於靜脈麻醉會是什麼樣的畫面呢?想必大家對此充滿了期待、當然也有很多疑慮!

問題1:指脈氧會不會下降?

問題2:能解決二氧化碳蓄積的問題嗎?

問題3:起關鍵作用的是高流量氣體還是高濃度氧氣?

問題4:很浪費氧氣嗎?

問題5:會把胃吹起來嗎?

問題6:會導致鼻塞嗎?

正如筆者提倡的麻醉有4個境界,你做靜脈麻醉時患者沒有體動、也沒有呼吸抑制,一切都很OK,外科醫生會覺得你水平很高,你很有成就感,如果這就滿足了,境界有些低了!因為此時的患者可能會有高碳酸血症、BIS值過低、術中知曉蘇、交感神經抑制、低體溫、膀胱過度充盈等等。

儘管有些資深的麻醉醫生給靜脈麻醉已經達到了遊刃有餘的地步,可是這完全得益於自己的臨床經驗和團隊的協作力,無法複製和推廣,更無法得到同行的認可!

可是如果你告訴他們你在用高流量做靜脈麻醉,他們可能會饒有興趣。

下面分享一個病例:

女性患者、身高162厘米、體重60公斤,擬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吸脂術。

入室後常規監護,患者基礎指脈氧為97%。

給予高流量吸氧:設置溫度34度,氣體流量20L/min,氧濃度80%。靜脈泵注鎮靜和鎮痛藥,患者入睡後,注入腫脹液,腫脹麻醉顯效後開始吸脂。過程很順利,患者呼吸平穩,筆者百無聊賴,於是開始思考一些問題:溫度、濕度、流量、氧濃度。究竟是哪個在起關鍵作用?

筆者把溫度從最低31度逐漸上調到最高37度,並沒有發現任何細微的變化。

於是筆者轉向濕度,發現濕度無法調節,如果把罐子裡的水全部倒掉,機器無法使用,這是機器的一種自我保護,也是在保護患者。

看來只能向氣體流量和氧濃度下手了!

第一步觀察氣體流量對指脈氧的影響:

鑒於患者呼吸平穩,拿開高流量吸氧設備,讓患者吸空氣,5分鐘後,指脈氧從99%降到95%並趨於穩定。

然後關閉氧氣,以10L/min的流量吸入空氣,即吸入氧濃度為21%,5分鐘後指脈氧升到97%,這著實讓人欣慰,原來吸空氣也可以改善氧合!

然後逐步上調氣體流量,每次上調5L/min,保持氧濃度為21%,每5分鐘調節一次。

結果讓人有些沮喪,即吸入10L/min的空氣和吸入45L/min的空氣結果無異。

第二步觀察氧濃度對指脈氧的影響,這款設備的最低氣體流量是10L/min,氧氣開啟後就是5L/min,筆者費了好大勁才把氧氣調到接近4L/min的刻度,此時氧濃度為41%,5分鐘後,指脈氧99%,然後逐步上調氣體流量,使氧氣被稀釋。

吸入氣體流量增加後進入肺泡內的新鮮氣體會緩慢增加,但會有峰頂效應,儘管理論上PEEP也在增加(一般認為PEEP值為3~5cmH2O),但是氧氣被稀釋後,指脈氧依然會降低。於是筆者得出一個結論,高流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優化給氧,因此只給高流量不給氧就有點捨本逐末了!

筆者嘗試用高流量做了很多靜脈麻醉,在這個設備的加持下麻醉效果可以更加完善(BIS可以在40~60),指脈氧也可以穩如泰山(始終保持在99%以上)。

但是它對二氧化碳的促排作用有限,特別是長時間的靜脈麻醉,二氧化碳有時會高的很離譜,這個時候保持氣道通暢和維持一定的分鐘通氣量非常重要,可以放置鼻咽通氣道,或者降低麻醉藥物泵注速度,如果局部麻醉非常充分,喚醒患者,二氧化碳就會迅速排出。

通常情況下經鼻氧管吸氧都是直接連接麻醉機,沒有加熱和加濕系統,時間久了,有些患者會有鼻塞的症狀,可能是乾冷的氣體對氣道刺激導致鼻黏膜充血、分泌物增多。而用高流量吸氧這個問題極少出現。

雖然理論上成年人在清醒狀態下可以耐受20L/min的氣體流量,但是筆者還是建議從更低流量開始,且給予適當的鎮靜。

超過40L/min的流量會不會把胃吹起來?首先經鼻高流量吸氧是開放吸氧,即使把嘴巴合上,這個流量產生的密閉壓力最大不超過7cmH2O,我們知道由於食管上段括約肌的存在,當口咽部的氣體壓力在20cmH2O以下時,氣體很難進入胃。筆者也一直關注患者的胃區,到目前為止,還不曾遇見胃腸脹氣者。

筆者只要一提及高流量吸氧,讀者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東西很費氧氣。這裡有個誤區,高流量和高濃度氧是2個概念,多數情況下把氣體流量開到10L/min,氧流量開到5L/min以下,氧氣的消耗量尚可以接受。如果患者呼吸平穩,關掉氧氣只給空氣也是可以的!

靜脈麻醉由於沒有可靠的氣道保護一直備受爭議,但是如果用靜脈麻醉去做無痛人流,估計沒有人反對。雖然這種情況下氣道管理的難度很低,但是我們仍不希望發生呼吸抑制,於是我們常常糾結用什麼鎮痛藥(芬太尼、舒芬太尼、阿芬太尼、瑞芬太尼、羥考酮、氫嗎啡酮、艾司氯胺酮、地佐辛等),用什麼鎮靜藥(丙泊酚、依託咪酯、瑞瑪唑侖等),用哪個組合?如果你用高流量吸氧去做無痛人流,給什麼藥已經不重要了,你只要保持患者氣道通暢即可,即使最壞的情況,患者呼吸停了,只要你能在10分鐘內讓患者恢復自主呼吸或者醒過來,這都不是問題!

作者:嚴波

工作單位:西安國際醫學中心整形醫院

【溫馨提示】點個關注,這裡有大量專業的醫學科普,為您揭秘手術麻醉的那些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a612832973f9c5f6996388dd48b1c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