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陶非陶,是瓷非瓷,還敢模仿青銅器的「原始瓷」

2019-12-17     文藏

雖然都是摶土製器、浴火重生的藝術,但陶與瓷,卻有著迥異的差別。


比如陶用陶土製作,瓷用瓷土製作;陶燒制溫度一般不超過1000度,瓷燒制溫度則不低於1200度;陶的吸水率大於10%,瓷的吸水率低於1%,基本不吸水。再者,陶一般不施釉,表面粗松,而瓷施釉,表面有玻璃質的薄層,細密堅實,叩之還有金屬聲。

人首陶瓶 新石器時代

龍泉窯青釉執壺 北宋

那如果有這樣一種器物,它也用瓷土製作,但並不細膩,雜質多;燒制溫度高於陶,卻又低於瓷;吸水率在3%以下,略有吸水性;表面雖施釉,但胎釉結合不好,釉層易脫落。
我們該怎麼定義它?

原始青瓷雙寬耳尊 商

原始青瓷提梁盉 戰國

原始青瓷扁壺 漢

這種誕生於商代中期,介於陶瓷之間的特殊器物,是陶向瓷過渡的產物,很多人乾脆就叫它「釉陶」,即上了釉的陶器。因為是瓷器的開始,考古學上就給了它一個名號,「原始瓷」,也因為它的釉色青中帶綠,青中泛黃,也被叫做「原始青瓷」。

原始青瓷溫酒器 戰國

原始瓷起源於哪兒今天仍存在爭議。但毫無疑問的是,春秋戰國時期,以長江中下游地區的越地最為發達。

一方面,越地豐富的山地丘陵地貌,提供了充足的瓷土和燃料資源。另一方面,銅礦稀缺,冶銅技術落後,在「吳越爭霸」、「兼并鬥爭不斷」的動盪局勢下,有限的銅只能用於製作兵器,所謂「好鋼要用在刀刃上」,至於其他生活用具就只能另尋它法了。

圓莖銅劍 戰國

相較於陶器,硬度高、乾淨且易清洗的原始瓷作為生活器具顯然更有優勢,於是罐、盤、杯、勺等大量日用原始瓷器開始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之中。

原始青瓷鏤空長頸瓶 戰國

原始青瓷單把罐 戰國

與此同時,為了學習中原,建立越地的禮樂制度,在統治者的授意下,一批模仿青銅禮器的原始瓷器誕生了。鼎、尊、鍾、鐃、匜……像青銅器一樣,劃分著越人的身份和等級,成為權力的象徵。

原始青瓷鎛鍾 戰國

原始青瓷甬鍾 戰國

在近期首都博物館的一場"穿越—浙江歷史文化展"上,就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展櫃。

雲雷紋附耳獸面青銅鼎 戰國

原始青瓷獸面鼎 戰國

這是一組出土于越國貴族墓葬的器物,作為對比展示,每件青銅器的旁邊,都是同樣大小、相似造型的一件原始瓷器。

描金雲氣紋銅匜 戰國

原始瓷青釉匜 戰國

龍鳳紋銅鎮 春秋戰國

原始青瓷鎮 戰國

新奇中也不免唏噓,誕生於青銅時代的原始瓷,從制陶工藝中剛剛萌芽的原始瓷,在沒有成為真正的瓷器,形成自身強烈的特色之前,曾以這樣一種略顯尷尬的方式存在著。

原始青瓷蓋鼎 戰國

後來,隨著經驗的累積,陶泥處理得愈發精細,胎體變得細膩;泥條盤築升級為輪製成型,器型更加規整,胎壁愈發均勻;燒制溫度增加,釉色也漸趨穩定。真正的瓷器就誕生了。

甌窯青釉點彩牛形燈盞 東晉

再後來,如你我所知,各大名窯紛紛發展起來,唐代的青、白瓷,宋代的「汝哥官鈞定」,元代的釉里紅,明代的青花、鬥彩,清代的粉彩、琺琅彩,豐富多彩的瓷器共同成就著中國瓷器的釉色之美,成為中國走向世界最耀眼的符號。

越窯青釉荷葉托茶盞 唐

三千多年前,粗糙的「原始瓷」邁出了瓷器的第一步,而它所代表的勇於探索、勤於實踐的精神,成全了瓷器的開始,也將給瓷器以復興的未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YaNNEm8BMH2_cNUgoPY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