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複教育,學得更快

2020-03-14     生命時報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楊麗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不難發現,現在很多小孩子兩三歲就已經能熟練對接詩詞兒歌了,驚人的記憶力從哪裡來?奧秘就源於父母大量的語言輸入,也就是不斷重複。

從認知角度講,每一次重複的語言,都是在幫孩子的大腦神經元搭建更多連接,這些連接會讓孩子的大腦形成接收和處理信息的「高速公路」。孩子的大腦發育需要豐富的感官刺激,父母重複的灌輸就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養分。有孩子的家長可能都有一個共同感受:無論詩詞、兒歌還是故事,孩子總是百聽不厭,甚至要求家長反覆講。其實,這就是心理學上的「易感效應」。它指的是,我們曾經學習過的東西,當再次遇到它時,就會更容易理解其中的意義。孩子喜歡重複,並能從中得到極大的滿足感。父母應滿足孩子的需求,不厭其煩地重複。

該如何更好地進行重複教育呢?第一,選對時間。睡眠期間,大腦會將白天所學的內容轉移到一個更高效的記憶存儲區域。雖然白天大腦會加工、整合一些記憶,但記憶的鞏固和加強卻一定要在夜間進行。因此,睡前給孩子多重複講一些重點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記憶。第二,讓不同的人重複。從不同的人那裡聽到的相同內容,更有利孩子記憶及運用。父母可以每晚交替給孩子講些詩詞和故事。第三,抓好記憶重點。以詩歌為例,讓寶寶張口,可以從詩歌每句的最後一個字開始。因為嬰幼兒在掌握一句話核心信息時,聽得最清楚的就是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也就是停頓的時候。父母可以先把最後一個字留給寶寶接,會更便於其記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mo/WxDD2XAB3uTiws8KQFIZ.html